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浅析当前中国反腐败形势论文

时间: 坚烘0 分享

  反腐败是我国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反腐败形势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反腐败形势论文篇一:《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对策》

  [摘要]以来,反腐败成为我国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纠正不正之风,加强纪律建设,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党中央的反腐败决策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反腐败立法尚存在缺陷,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务员队伍管理相对宽松,腐败现象受到了社会转型期的不良微观环境的影响等等。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加强我国反腐败国家立法以及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监督,加大惩治力度,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加强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反腐败斗争;困难和挑战;对策措施

  一、以来我国反腐败的特点与成就

  以来,党中央把反腐败列入了决策重点,作为独立任务,从战略上高度关注,更加注重顶层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反腐败。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所举起的一面新旗帜,就是说在党的建设方面,除了反腐倡廉建设以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要从严,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腐败问题的频发、多发。

  此外,刹歪风是近两年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大亮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有媒体曝光、有纪委暗访、还有群众举报,通过这些方式让所有的公职人员绷紧神经、谨行慎为。中央还不断出台了一些更具体更细化的政策规定,堵塞了很多漏洞。而且,为了防止腐败分子逍遥法外,还健全了追逃追赃协调机制,布下了“天罗地网”,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

  据《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对反腐败满意度升幅最大。由此可以看出,民意始终保持着上升。可见,党中央的反腐败决策和实践成效明显,大得人心。但是,就像在讲话当中指出的:“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当前,腐败问题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表现形式隐蔽化、智能化、多样化,性质恶劣的窝案串案不胜枚举,区域性、系统性、家族式、塌方式腐败还在发生,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渗透,而且在一些地方,“蝇贪”成群,危害更甚于“虎”,由此可见,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还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二、当前反腐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了解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反腐败立法尚存在缺陷

  一是有关权力行使和运行的制度不健全,权力边界不清,职权职责模糊、交叉,权力过于集中,自由操控余地大,行使权力的程序缺少规定或者规定有疏漏,透明度不够等等。二是有关惩治腐败的规则比较分散,散落在《公务员法》和《刑法》等有关的“国家单行立法”和“党内法规”之中,统一性不够,而且一些规定,范围狭窄、立法不严谨,不能适应当前反腐败的现实需要。三是欠缺反腐败的综合性立法,需要制订专门的反腐败法,弥补现有的分散立法不周延、涵盖性不足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在改革的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没有完全到位。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腐败防不胜防,反腐败难度非常大,阻力太多。例如,曾经多次很大程度地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就是为了防止权力腐败,发挥了一些重要作用,但是因为政府职能还是没能从根本上作调整,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还是比较模糊,政府管理的领域比较多,那么掌握公权力的人,就有寻租的机会和空间。有的地方和部门,还保留着经营性企业和经济实体,向职能部门和机关输送资金,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造成了复杂的利益链,为了利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和阻力。

  (三)公务员队伍管理相对宽松

  中央的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加强了对公务员的管理,但是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相对于很廉洁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公职人员管理制度是相对宽松的,公职人员自由活动的空间比较多,受到的管束少,制度规定有漏洞和空隙可钻。尽管当前从制度上严格规定了公务员不能从事营利活动或在企业兼职,但是对于工资外的隐形收人还是监管不了。还有一些内地官员可以自由往返境外赌博,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还是相对宽松的。

  (四)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渠道不完全通畅

  反腐败工作很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强调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监督,社会广泛参与。最近几年,人们个人主要是借助网络、手机等一些新媒体来揭发腐败现象,那么这就反映出信访举报、司法诉讼等一些正规渠道不太通畅,不能满足群众参与反腐败的强劲需求。

  (五)政务公开的质量不高

  近几年,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推进的力度很大,对于预防腐败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公开的质量和程度还是不够,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对于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因为利益考虑而不愿意公开,尤其是公共机构的财务账簿,公开的只是比较粗的几大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财务规范还不够到位,因此,如果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风险系数非常高。

  (六)腐败现象受社会转型期的不良微观环境的影响

  透视腐败现象的社会因素,既要考察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更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当中的微观环境。比如说,注重关系的人情社会、漠视公平、缺乏诚信、拉帮结派的圈子社会等等。这些不良的微观环境是腐败产生的一个社会原因。所以说,当前的反腐败,仍然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发展建设的制约,在短时期内,还会面临一些很难克服的矛盾和困难。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思路

  治理腐败需要多管齐下、多种方式并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加强教育培训、加大惩戒力度等,都是治理腐败不可缺的内容。但是,国内外的反腐败经验证明,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才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之道。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和私用,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是要有效地制约和控制权力。长期靠个人自身抵御权力的诱惑并不现实,必须通过制度,约束公务员手中的权力,这才是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一)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反腐”是必由之路。首先,要制定综合性的反腐败法。反腐败法应该是我国反腐败的基本法,而且它也应该是一部综合性法律,不仅要包括对腐败的查处和对腐败者的责任追究,而且应该包括腐败的预防;不仅应涉及对腐败和反腐败实质内容的规定,而且应当规定查处腐败的程序。还应当建立推进反腐败的核心制度和关键性制度。第二,要完善权力行使要求及其规则。例如,一直以来,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方面的立法十分薄弱,主要靠“三定方案”进行规范。而且目前,行政程序也没有全国统一立法。因此,完善我国各类公共权力行使要求及其规则,应该成为加强反腐败立法的重要内容。第三,要修订现有惩治腐败的立法。我国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惩治腐败的单行立法和党内法规。这些制度虽然在打击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和完善,注重加大惩治的力度,增强反腐败法律的威慑力。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今年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又强调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二是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防止权力滥用;四是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要推进反腐败,从根本上来讲就必须改革旧的体制机制,编织强有力的、能真正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按规矩办事处事成事,这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新常态,成为依法行政的基本素质。概括起来讲,第一,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职责,纪委要承担监督责任。两者不能划等号,各级党委、政府才是反腐败工作的主要责任者,要履行“一岗双责”。第二,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第三,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第四,推进党的纪律检察机制改革和创新。改进中央和省区的巡视制度。第五,提出反腐倡廉阶段性目标。今后五年,要遏制腐败蔓延,取得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实施这些具体举措,会改变现存的一些问题,例如,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的问题,腐败案件频发,但是责任追究不够、纪检监督存在死角,查办案件受地方和部门牵涉太多等一些现实问题。

  (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如今,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社会上有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很多人担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因此,要继续正风肃纪,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逐步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作风建设与抓经济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著成绩,认为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不必那么用劲。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风建设面临着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们的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党委要把抓好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政绩,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把作风建设责任承担好、落实好,把它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和考核。

  (四)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

  第一,重视信访,因为它是发现案件线索的主渠道。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线索来源于信访举报的就占了40%以上,曾经查处过一件窝案,就是通过一封只有25个字的检举信发现的。那么,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信访件和案件线索时,要坚持集体回访,不能个人单独处理,以防个人徇私。第二,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处理党员干部的一些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廉政风险变案件。对于案件线索的处理方式,除了初查核实,中纪委又增加了约请谈话和函询两种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及时给党员干部敲警钟,做到惩前毖后,治病后人。第三,运用案件发生的规律来寻找突破口。从宏观方面看,要注意以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地区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查处领导层当中的当地人,或者长期在当地任职的外地人,这些人在当地的人脉资源多,作案的机会多。

  (五)强化监督,确保权利正确行使

  第一,积极探索同级监督,加强对下级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习讲,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当中,方方面面一把手比例不低,这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研究探索对一把手的监督,包括对同一级一把手。那么,在实践当中,在现有的体制下,来自上级的监督这才是对一把手最有效的监督,这一点做好了,那么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对其他干部的监督就会有所改进和加强。第二,加强重点岗位职工的监管和帮助。注意对员工经商、办企业、炒股、买彩票、参与赌博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掌控,防止行为失范,甚至形成案件。

  (六)加强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要预防腐败就必须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对我们今天进行正面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除了加强教育,还要注重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它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一句话说:一个单位的发展,一年靠机遇,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讲得很深刻。同理,在预防腐败的进程中,如果没有廉政文化的支撑,就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此外,推进廉政文化要持之以恒。周永康与中石油五名高管的问题,触目惊心,这些人起初都是石油战线的优秀代表,但后来逐步变质。对照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个对比具有强烈的反差,其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把新中国建设时期,石油战线这面艰苦创业的旗帜搞垮了。因此,要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而且要持之以恒。那么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是总开关。无论中国、外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符合社会政治需要的价值观,都是要不断地灌输的,而且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不断的做工作,还要讲究方法,润物细无声,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好的、廉洁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加强警示教育,这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形式。反面典型可以引以为鉴,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

  总之,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设定目标,从各方面不断完善,使反腐倡廉建设达到一个战略转折点,转向能够从制度法治上主动地解决腐败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 [J].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26期。

  [2]孟鸿,李玉华.我国廉政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J].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1期。

  [3]熊光清.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

  中国反腐败形势论文篇二:《当前反腐败问题浅析》

  [摘 要] 腐败是现今世界尚未根除的现象之一,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就是控制腐败。本文围绕着经济体制、领导体制、思想教育和法治问题对腐败进行了论述,并在综述反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腐败治理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腐败问题;反腐败;对策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腐败问题激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吸引了大量来自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的学者,一批控制腐败理论建构的探究者出现在我国理论界里,进而显露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然而在西方观点的中国本土化方面,以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现如今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与国家治理政权建设的重要议题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随着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学者们纷纷加入腐败问题的研究,当前探究中国腐败与反腐败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起来。为了更好地用廉政研究范畴获得的知识引导当前国家的反腐败实践,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跨学科出现的繁荣学术现象进行反思、梳理、和总结。

  一、腐败的概念

  社会生活普遍存在腐败现象,腐败按其存在范畴可分为三个方面:1.权利腐败,即为谋取私利滥用职权,如受贿贪污等等;2.社会腐败,即人际关系的恶化和消费行为的歪曲,例如吸毒、赌博、嗜黄和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等等;3.行业腐败,即滥用职业获取私人利益,例如,公费出国、公车私用以及公款吃喝等等腐败现象。然而对于腐败的涵义,不同学派形成不同的看法,窄派把腐败等同于受贿;其主要代表人物即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其代表作为《腐败:政治经济学研究》,她在其中对腐败的定义即所有由代理人收受而未上报上司的支付,然而宽派则简单的把腐败定义为以公权谋取私利。罗伯特W?韦什尼和安德瑞?施雷弗则较宽泛的认为腐败即政府官员出卖公共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对于以上学者对腐败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窄派观点过于狭隘,相反,宽派观点则把握住了腐败问题的实质,综上所述,人们普遍性的对腐败定义为公职国家人员故意不充分履行职责而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二、腐败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不完善。虽然现实生活中腐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因素。由于经济作为很多社会现象赖以存在和发生的本源,即经济作为基础作用。正像恩格斯所提出的:“一切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最终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和永恒的真理中去寻找”;“也不应该到相关时代的哲学中去找寻,而应该到有相关时代的经济中去找寻”;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难度大以及经济发展快,所以不可避免的在转换过程中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给腐败的滋生提供机会。从体制转轨上来看,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健全,这样新旧体制转换的漏洞和空隙,给腐败想象留下了滋生的空间。然而现实生活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滋生了腐败现象,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后不容易有的腐败现象也产生了。所以,当今这个历史时期是腐败现象的多发易发起。

  (二)领导体制存在弊端。现行权力过于集中的领导机制导致反腐败机制不完善,监督存在软弱环节。中国的领导体制是在在执政初期成立的,从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体制脱胎而来。此领导机制与当时大范围的群众运动和迅猛激烈的阶级斗争相适应的。在当时的背景下,实现这样的领导体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然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不断暴露出此领导体制的弊端。随着此机制的强化,最后造成了““””的产生。改革开放后,对党的领导机制进行了探索,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总的来说,仍然没有消除权利过分集中的弊端,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条件下,权利过分机制的弊端大量存在。

  (三)思想原因。腐败思想滋生着腐败行为的产生,然而腐败思想不但有来源于历史上残留的,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渲染和腐蚀。而且有大量来源于境外或国外流入的,当然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也有。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是造成我国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产生混乱,再加上舆论力量引导不力,坚不可摧的封建残余思想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来,错误的权力观的认识,特权思想的侵入,各式各样的官商经济和官商管倒的风气产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传媒等信息途径的扩宽,各种眼花缭乱的异域文化映入人们眼帘,中西方思想文化互相渗透,国外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国外资本的融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什么事物都有利有弊,西方的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也趁虚而入,侵染了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尽管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付出了很多,但由于缺乏力度和创新,加上舆论氛围的欠缺,因而并没有达到人们想要的效果。

  (四)法治不完善。法治不完善是造成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纵观历史,我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欠缺的国家,由此出现很大矛盾。邓小平曾经说:“法律不完善是现存的问题,还有很多法律条文未制定出。常常把领导人的话看作‘法’”,不支持领导人的话就称做‘违法’,领导人的话一变,‘法’就尾随其后的跟着改变。”正是因为不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违法不究、无法可依的现象,法治不完善和腐败现象两者相互影响渗透,前者为后者的滋生和蔓延埋下恶性生存因子,而后者的滋生和蔓延进而又加快了前者生态环境的恶化,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严谨完善的法律制度,相关的一些制度空白现象普遍存在。

  三、反腐败的防治战略与政策

  (一)强化改革,创新体制,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实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的政策措施,把反腐败赋予进去,从本源中防范和解决腐败问题。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的干涉,不断健全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整和市场监督等职能,必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严格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没收“收支两条线”管理,并落实一些财政机关按比例返还行政性收费;要完善和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增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各级领导部门要切实担负本职任务和责任,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即坚守原则,扎实工作,秉公处事,不徇私舞弊;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集体企业改革,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依法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从而激发工人群众的积极性。   (二)用法治方式和思维反腐败。腐败的实质即滥用权力,而监督和制约权力是反腐败的核心。所以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就是坚定不移的严格惩治腐败。通过制度约束权力,从而使权力规范化行使。我们党建立廉洁政治、反对腐败的根本方向是根据法治体系惩治腐败,让反腐败趋于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党的报告中,着重指出法治体系在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权威和尊严,坚持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惩治腐败,做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平等,从而从本源和根本上防治腐败、制止特权思想以及维护法律尊严,今年从8月22日至26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整个庭审过程本着依法、公开和透明的原则。这再一次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三)坚定不移的进行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了建造与世界各国同步的小康社会、富裕温馨的大好江山,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的加快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不但要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国家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点体现了对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和执政建设的新认识,从完成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雄伟目标的高度,以及从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阐释了认真贯彻精神、积极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紧迫性和重要性,综合部署了改进作风、严明纪律及反对腐败的重点任务,成为新趋势下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动员令。前年国务院温家宝在接受新华网联合专访和中国政府网采访时,对于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等腐败现象为什么依然存在,治理三公消费是否很难等等。温家宝指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等关系到整个国家反腐败体系,所以,应该管的住,必须管得住,同时强调我们能够做到,最基本的是两条,第一条是公开透明,就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四)建设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是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对国家公务员锲而不舍的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从而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而使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好风气,我国不断地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党员进行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并将其作为廉洁从政的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时常组织法制方面的集体学习,对全社会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党员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当前,国家机关集体和党的各级组织学习已形成制度。同时中国政府在全民当中也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工作,自1986年起,连续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其中超过8亿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从而对群众的法治观念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廉洁从政监督意识的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反腐败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廉洁政治建设、反对腐败作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府面对的共同议题。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腐败行为展现跨国境、有组织的趋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对增强反腐败国家合作与交流已达成共识,在尊重主权、尊重差异、平等互利以及重视实效的原则下,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借鉴,共同对付腐败行为,为建设一个廉洁公正、和谐幸福地社会而奋斗努力,到目前为止,中国跟6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06条各种司法协助条约。2005年,中国准许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目的是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和合作,2006年,为防范和遏制洗钱犯罪以及有关犯罪,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此外,中国积极参加有关反腐败国际组织,参与和举行国际反腐败会议。2003年,为了应对跨国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中国批准加入了第一个全球性公约即《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国在2005年加入提高透明度工作组和亚太经和组织反腐败行动计划,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发起建立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此国际组织的成员是由各国及各地区反贪机构组成的,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出现的。近些年来,中国还成功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如第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首届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年会以及亚洲监察专员协会第七次会议等等,同时也多次参加很多国际性的反腐败会议如政府改革全球论坛、全球反腐倡廉论坛和国际反贪污大会等等国际性反腐败会议。

  参考文献:

  [1]郑利平.腐败的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2).

  [2]苏珊?罗斯―阿克曼(Susan Rose-Ackerman).腐败:政治经济学研究[M].纽约:纽约学术出版公司,1978: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4]罗忠敏.腐败成因与防治对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李雪慧.时评反腐败[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6]任文松,谢鹏程.论腐败现象的法制生态[J].法学评论,2008,(6):29-3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6.

  中国反腐败形势论文篇三:《试谈如何创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3年3月20日,中石油旗下运营商昆仑利用总经理陶玉春因公司财务问题被纪检部门停职调查,拉开了中石油腐败案的序幕,同时也给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敲响了警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必须深入问题背后,探寻腐败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一、国有企业腐败案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国企高管的政治思想观念薄弱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腐败案件,可以明显看出涉案人员无不存在着思想堕落、价值观歪曲等问题,由于信仰缺乏,在面对金钱、权利和美色诱惑时,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极大的削弱,从而一步步的走向腐败和犯罪的道路。就国有企业本身的运作机制看,对企业高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不足,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教育和知识更新,企业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难免会自我膨胀,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很容易利用手中的职权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权利过度集中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对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来说,本身的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在一些重大决策和企业发展等问题上,往往由个别企业领导人拍板定案,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与破坏。在这种绝对的权利下,如果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自身思想政治观念不坚定,在受到高额利益诱惑下,很容易出现暗箱操作,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

  (三)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新建立起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尚不成熟和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些制度缺陷,趁机挪用公款、中饱私囊。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原副所长陈某,在担任产品销售中心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签订虚假合同支付合同价款的方式,两次挪用公款共计2533万余元给予其女性朋友冷某实际控制的公司,此外,他还通过冷某的公司贪污公款100万元。由此可见,管理制度的缺陷极易诱发职务犯罪,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廉政城墙”。

  (一)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和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对企业的整体廉政环境和廉政建设开展起着总指挥作用,因此,要想做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必须从“上层”工作开始做起。首先,领导干部和党组织要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廉政文化学习,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武装自己,从思想上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引领全企业形成廉政文化氛围的同时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其次,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党组织要定期进行廉政文化学习,通过集体观看警示影片、阅读廉政书籍、听取政治教育课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自身的廉政思想意识,提升反腐能力。

  (二)坚持制度创新,力求廉政文化建设出实效

  首先创新企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激发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力。廉政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必须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动力,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其次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廉政文化既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必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拓展新的内涵,丰富新的内容,才更具有生命力。

  (三)建立廉政教育机制,强化纪委监督作用

  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就离不开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只有健全、完善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教育机制和坚持不懈地加强改进党风廉政宣传工作,才能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党风廉政宣教工作大格局。把这一工作纳入公司党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一同研究、规划、安排和落实。做到公司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宣教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切入点。通过效能监察实现企业管理和监督的结合,督促改善经营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纪委要认真履行效能监察职能,强化依法行政监督。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畅通信访渠道,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提倡实名举报,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职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按责任范围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媒体的舆论监督,共同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总之,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良好的发展形势将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能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可以提升国企领导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1.浅论反腐斗争新形势论文

2.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形势论文

3.关于反腐的毛概论文3000字

4.浅析我国反腐的形势论文

5.大学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6.中国反腐形势论文2000字

246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