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形势 对策 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的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篇二:《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背景及就业政策》

  【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变缓,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新的就业环境下,通过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背景;就业政策

  一、大学生的就业背景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与往年持平。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06万增加到652万,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1.国际、国内的形势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幅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从国内形势看,自2006年起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新增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新增就业岗位,高校逐年扩招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结构性矛盾已经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但短期内这一矛盾将仍然存在。

  3.新的就业环境下四种毕业生成为就业的难点。(1)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由于就业的学生不断增多,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多的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我国的教育体制多是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011年这一现象将更加明显。(4)受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受挫,金融部门最不乐观,银行、证券等行业处于低谷,可以预见,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里的基层主要指的是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基层单位。一方面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导向来分流一部分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种的就业可能与就业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新的环境与机遇。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推动了人才由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既是增加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大学生资源流向农村的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具有同样性质的政策还有几项,比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招聘,择优录取;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等。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在引导大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把择业面放得更宽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对于毕业生来讲,留在大城市,有一份理想的稳定的工作,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期待,但是目前的就业状况是我们势必要选择一个曲折的择业过程,国家也正是通过一些后续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鼓励引导毕业生走上择业的多样化道路。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说以上政策是国家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是主张大学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政策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国家在一年内免征其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与其它工作的工作环境相比,自主创业是充满风险且比较辛苦的,大学毕业后又自谋职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传统观念的国家中,还没有大范围地被认可,稳定和有保障的工作依然是多数毕业生及其家人的心理期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整体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西方的以及社会上成功的个人奋斗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经验的不足也是必然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给予帮助和扶持。国家提供的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打消目前还存留在多数人心中的犹疑和偏见,创造百花齐放的就业前景。

  3.高校及政府部门为暂时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便利。毕业生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两年并免收服务费用;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是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低保救助等等。这些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状况,但也能从思想上情感上来减压,为一时还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就业前减少因经济压力、生活问题等带来的不安和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求职择业的努力中去。

  上述这些政策可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分流和减压。一方面为大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就业的便利与可能,另一方面从实质上和心理上都给予减压。如果要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就必须从宏观和长远考虑: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的统筹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等等。这几项可以说是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管是促进高校建设及面对市场的专业设置还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这些都是“远虑”的体现,使国家、学校、个人都能真正培养一种面向市场、面对未来的竞争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也会在各个方面逐渐跟上实际的需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完善政策框架,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可能的同时,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大形势下,国家这些政策说到底只是一种引导性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高校来讲,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意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大学生则需要在学业、能力、实践、意识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地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N].信息报.2009 -2-1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2009:3

  [3]罗燕.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C].人力资源论文集.2006(8)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篇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生就业已有原来的定向分配转变为现在“双向”选择,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学生就业部门,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提高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有着普遍作用。

  关键词:高校 就业形势 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如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带来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毕业生就业观呈现的多元化态势、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毕业生出现待业现象并呈增加趋势等等。在这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就业工作更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

  1.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下降

  根据教育部统计,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初次就业率成下降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在当年毕业时均末达到75%, 25%以上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况,再加上少数学校为完成任务要求学生找关系签约,导致部分“就业率”存在造假的现象。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大学生毕业当年的实际就业率不到30%,甚至更低。

  1.2高等教育结构趋同和薄弱的就业指导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既要有共性作为基础,也要有个性特色充分发展的空间,应具有多样性。但我们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别毕业生在专业学习范围、能力培养上几乎没有差别。在就业时,学校牌子是否响亮就成了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如果学校牌子相差很大的毕业生在竞争同一岗位时,学校名头差的毕业生必然处在被淘汰的境地,这就是名校和弱校一次就业率相差很大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大多数高校将就业指导定位于为学生安置就业阶段,甚至个别的学校仍停留在“学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和学校无关”阶段。这就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指导对象和内容上仅仅指向毕业生,在指导的功能上停留在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岗位上,在组织构成上人员数量少、质量差,在指导的形式上单纯限定在职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上,在工作过程中只限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等等。

  1.3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就业市场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但目前高等教育却缺乏改革与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或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在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上往往不能面向市场的需求,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与社会上岗位的需求不成比例。另外,很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的规划,仍然沿袭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差。面对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毕业生已不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1.4大学生素质欠缺影响就业

  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部分大学生无力应付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就业艰难的原因。崇高理想迷失、创新能力缺失、思维能力退化、知识面狭窄”,可以说是部分大学生素质欠缺的真实写照。调查显示,素质欠缺是影响大学生求职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5过高的就业期望影响大学生就业

  在就业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却变化不大,仍然停留在“天之骄子”阶段。大多数毕业生仍然将自己的就业区域定位在大中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毕业生数量远高于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数,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形成了你拥我挤的“独木桥”效应。

  造成大学生较高就业期望的原因除了职业理想、价值取向、个性、能力等个人主观因素外,还有政策和社会舆论、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教育等重要社会客观因素。如,对高经济效益的追求,“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高等教育“改变人们的社会地位,带来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的观念,家长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专业教育直接的制约,非义务高等教育的影响等等。可以说,高就业期望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1.6一些政策性障碍仍然存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特别是面向基层就业

  一方面,东部地区一些城市出于人口压力过大的考虑,限制有接收单位的毕业生落户,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东部城市,东部一些中小城市也准备效仿。另一方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缺乏编制和资金,影响这些地区吸纳毕业生就业;其次,中小企业是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空间,但是,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用工不规范、社会保障方面不落实,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望而却步;第三,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发展较快,但足还存在一些制约,如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比较困难,原因是政策不一,缺乏操作性,使得缺乏启动资金和运行经费成为制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大障碍。此外,自主创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数量有限,也影响毕业生创办企业。

  2.高校应采取的措施

  2.1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尝试面向普通和基层岗位就业,而不要过于强调待遇、地域等问题。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本身就是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思维敏捷、市场适应能力强、创造热情高和创造潜力大等优势,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

  学校要利用橱窗、宣传板、座谈会等形式应广泛宣传毕业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农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就业的先进事迹,形成基层就业大有可为、基层就业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大对接收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实习、见习效果好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促进形成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定期搞好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发布活动,搭建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2.2强化毕业生自身素质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话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等的综合。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高校在开展学生活动上要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倾斜,如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训练、实行班导师制度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结构是就业能力的核心,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时具进,地方院校自觉为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服务,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

  2.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增加学校向社会过渡环节

  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是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的,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索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大学阶段专业知识成绩的出色与其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并不直接相关。在校期间受过较多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更受企业青睐,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2.4大力倡导情感就业

  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将专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加深,观念发生转变,真正的热爱本专业,特别是艰苦行业的学生,充分做好基层就业、到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出谋划策、联系单位、推荐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强了毕业生与老师的感情,使每位毕业生对老师对学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5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职业发展理论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对于大一新生,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指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认识自我并彰显个人独特的个性,抓好基础课的学习。指导大二学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业方面,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学科动态,养成勤奋刻苦、自立自强的作风,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指导大三学生通过各种实践环节和课内课外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积极参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以增强自己在未来职业选择的竞争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向、职业目标;指导大四学生完成大学最后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自己的职业意向定位,做好求职择业的各项准备,在“双向选择”中实现成功就业。

  2.6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应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可以使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同时邀请具有良好声誉的就业服务机构或受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学者、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了解社会,从而坚定自己对未来就业的信心。

  2.7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毕业生能不能充分就业,关键是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渠道是不是畅通。信息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加强就业信息网站建设自然而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各学校要尽快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利用就业网站宣传学校,介绍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建立完善学校毕业生的无形就业市场。并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在网上及时、快速公布,进一步加大需求信息量,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发布,提高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及利用率。

  3结语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而道远,要达到完美或完成,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各高校不仅要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还要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顺利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志林,孙小弟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J], 甘肃科技纵横,2009.4

  [2] 杨金荣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

2.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3.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参考论文

4.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237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