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形式与政策的收获相关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篇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收获和感悟

【摘要】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对当代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不仅了解了时势,还开阔了视界,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将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国61周年的感悟来阐述自己对这门课的收获和感悟。

【关键词】形势、政策、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

(一)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关键问题的理解

1.“八荣八耻”荣辱观

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同志为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总结和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南,是贯穿“十一五”规划的行动纲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环境的污染,人口的激增,不仅对自然界本身的和谐造成了破环,而且造成了人和自然的不和谐,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加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占有欲和权力欲不断膨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并没有使人们的幸福感得到增长。相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冷漠、紧张,人们的失落感日益严重,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都遭到了破环。因而今天,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是和睦相处,配合适当、匀称,人们温和而善良、和悦而舒畅,一切处于平和而不是战争的状态。作为“和谐社会”,从广义讲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平和友好;二是各党派、各阶层、各行业各个方面配合得适当,匀称,和衷共济;三是处理人民之间的矛盾表现温和而善良,宽容和解,融洽协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高级形态:人们的主观意志服从规则和价值体系;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文明生活、法律规章、职业道德、社会风气处于和谐的态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最广泛最雄厚的支持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方方面面的工作。一是尊重人才,保护创造成果。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法令时,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贯穿其中,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创造得到支持,激发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二是平衡城乡之间差异。城乡之间差异过悬,不仅不能形成和谐,还会出乱子,使社会不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制度、办法,如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学校收费制度、劳动报酬等,以缩小城乡差异,通过法治、道德规范去平衡城乡差异。三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把广大人民利益作为路线、政策、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方法决不能用武力,必须以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解决,要引导群众以法治表达利益要求,教育干部以温和善良态度处理和解决问题,以求和谐相处。

(二)建国61周年感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滚滚的长江在历史的长河里磨砺出了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沧桑艰难的六十一周年。在这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里,党和国家经受住了各种磨难,顶住了国际和国内各种势力带来的风险。在严峻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领导党和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成功的探索出适合中国人民自己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形势里,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努力建设家园,推动社会进步,致力于国家繁荣昌盛、伟大复兴的功业中。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正确的党。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篇二:

关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感悟及建议的论文

【摘要】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对当代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不仅了解了时势,还开阔了视界,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将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国61周年的感悟来阐述自己对这门课的收获和感悟。

【关键词】形势、政策、十二五规划、大学生就业

【论文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在学习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的收获与感悟。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自然更关心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的方面。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跟上毕业生将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成分的现实,缺乏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主要矛盾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

二是在政府促进就业政策安排上存在缺位。例如,在中央政府每年投入的上百亿元就业工作经费中,长期没有安排用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专项经费;出台的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与再就业的创业优惠基本相似,不能满足和适应毕业生创业的需要等。

三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阶段性滞后与毕业生高速增长的阶段性不匹配,以及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变革的滞后,增加了就业岗位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的错位。

四是劳动力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到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五是教育费用分担机制设计上存在缺失,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例如,高职、二级学院的高收费与学生毕业后低回报的矛盾,违背了高投入、高回报的普遍认知和经济规律,造成就业欲望与社会岗位需求的错位,促使有业不就状况的增加。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社会各个方面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增强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政府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重要目标,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完善和发挥政府主导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环境和效益;完善国家的公共事业财政政策,调整教育费用分担比例;

调整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重心,建立适应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主要竞争者的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的组织构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方面要有保障和倾斜性的安排。第三,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规范就业,防范毕业生大量出现体制外就业。制定促进各种所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相应优惠政策;加强劳动执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体制内就业。如果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体制外就业,失去了社会保障,很容易成为边缘人群,必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寻求四个突破: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

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预备就业”机制。 “预备就业”是大学生在 “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学生根据企业工种需求再学另一种职业技能的过渡阶段。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这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此外自己也有些小小的建议。首先是老师的立足点问题,全校教授本课程的老师非常少,每位老师身上的负担非常重,因此责任就显得很大,想想几乎要跟全校的学生上课,真是既恐惧又兴奋,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给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其次就是除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外,我希望老师能准备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话题,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如当前民族企业的现状,当今中国纯粹的国产品牌还有哪些,民族主义的利与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就业,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等主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指导他们做真正的对民族有利的选择,这样也许功效会更大,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政治感悟会改善很多。最后就是每次课前可以试着让学生去搜集,分析关于某话题的资料,我想这必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6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