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s如何自动生成论文目录文档
wps有很多小功能,不但方便,而且快捷!WPS Office个人版对个人用户永久免费,包含WPS文字、WPS表格、WPS演示三大功能模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wps自动生成论文目录方法,谢谢你的阅读。
wps自动生成论文目录
一、创建标题目录
wps一般是利用标题或者大纲级别来创建目录的,这对那些用wps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因此,在创建目录之前,应确保希望出现在目录中的标题应用了内置的标题样式(标题1到标题9)。也可以应用包含大纲级别的样式或者自定义的样式。如果文档的结构性能比较好,创建出合格的目录就会变得非常快速简便。
优点:用wps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1.1.1×××那就用标题3来定义。
二、直接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
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 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
关于青春的论文范文
怀旧风中的“青春”主题
摘 要:在当前的怀旧景观中一个经典主题就是:青春回想。它是“后青春一代”对逝去的青春岁月进行的一次集体回忆,这种对青春的怀念常常与对家园、自然的怀念相互交织在一起,将过往的青春岁月融入到生命体验的审美观照之下,抚慰着那已经不再年轻但渴望年轻的心灵。同时,在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中,各种关于“青春记忆”与“青春回想”的怀旧事件与现象背后散发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它实现的仅是一种关于“青春梦”的情感消费。
关键词:青春回想 重构的记忆 想象性补偿 情感消费
在当代流行文化中除了以青年人为主要人群的“青春”文化表征和文化消费之外,还存在着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的青春文化形态,它是中老年人对逝去的“青春岁月”进行的一次集体回忆,也给那些未曾经历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青春”。
一、社会大众的怀旧情调与“青春还乡梦”
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当今的中国,在我们的文化情调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怀旧情调,并且它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具体而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悄然兴起了一股怀旧热,且愈演愈烈,到上世纪末,怀旧成为一道修辞性的文化景观,至今方兴未艾。各式各样的怀旧照片、怀旧文学、怀旧电影、怀旧酒吧、怀旧农家乐等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整个社会沉浸在怀旧修辞的袅袅感伤之中,怀旧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情绪。怀旧也成为文化产品的最大卖点和促销策略。所谓怀旧,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的缅怀与向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对“过去”的“怀念”。按照美国学者詹姆逊对美国怀旧电影的分析,怀旧就其本质而言是作为“对于我们失去的历史性,以及我们生活过正在经验的历史的可能性,积极营造出来的一个症状,是力图重现‘失落掉的欲念对象’”[1]。因此,怀旧便带有想家、思乡的意味,它往往会被看作是一种时光倒流,过去发生的一切已经随着时光逝去,今天我们回顾过去感觉到旧日时光的美好,但是却又无法回到从前。在当代的文化生活及消费社会的文化怀旧情调中,“作为一种现代审美实践,怀旧正是如此,它展示了艺术创造或审美创造的实质。在重构或建构‘另一个现实’的审美活动中,怀旧主体不能‘摹仿’、‘再现’或‘表现’,而只能‘体验’,以想象和虚构连缀有关过去的丰盛的‘形式景观’,并得以宣泄和舒展我们的情绪”[2]。因此,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它是某种朦胧的、有关过去的审美情愫,不仅象征了人类对那些美好的、但却一去不复返的过往的珍视和留恋,还隐含了人类的某种情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怀旧景观中一个经典主题就是:青春回想,它是中老年人对逝去的“青春岁月”进行的一次集体回忆,也给那些未曾经历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别样的青春”,在观看中对那别样的青春岁月进行了一次想象中的回归体验。对于当前的“后青春一代”而言,对青春的怀念是与对家园、自然的怀念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的青春记忆常常伴随着对农业文明时代乡村自然生活的记忆。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主力军,他们的青春期正处在改革开放之前,当时主要是农业乡村模式,加之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这一代人绝大多数都曾有过乡村生活的切身体验,曾徜徉在乡间的小路,曾看过田野的四季,他们的青春岁月都在乡村度过,对青春的岁月与自由宁静的乡村生活有着很深的记忆。因此,在身处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喧闹与浮华之中的他们,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却常常向往着青春时代的自然、田园和儿时的故乡。也正是那一段自由而又轻狂的青春岁月,铸就了他对人生的美好回忆。
二、被改写的青春记忆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典型地表现出两种相反相成的情感活动:一种是对理想未来的憧憬,一种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这两极悖反的情感轨迹实际上指涉着同一个生命旨归:建构人生之完美,营造审美之人生。”[3]如果说青年人的情感倾向更多是一种对理想未来的憧憬的话,那么,中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则更多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缅怀。但是,这种向过去岁月的回首与反复的回想,并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客观复述和真正返回的要求。如对青春的回想就是一种想象性加工,而经过主体加工的青春岁月,就具有了虚构性文本的特点。于是,从审美生成的角度看青春成长中的种种事迹,我们发现它已经不再是对过去历史客体原封不动地复制或反映,而是经过想象对它进行有意识地粉饰和美化,历史客体变成了审美对象,充溢着无以诉说的人生情怀。作为一种特定的精神体验,它借助想象的力量,“向我们保证隐蔽而遥远的事物的存在”,[4]并且告诉我们过去的美好生活与青春的美好记忆,从而使我们重新获得源自过去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按照雅克•拉康的说法:缺失产生需要,需要产生欲望。人总是因缺失而渴望,因渴望而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回想”是对现实缺陷的想象性自慰和修辞性补偿。它唤起了关于过去的遐想,它将现实的生命体验与过往的记忆碎片修辞化地缝合,既在现实的语境中注入对青春岁月的缅怀与青春年代轻狂潇洒的美好追忆,从而将“青春的岁月”融入到生命体验的审美观照之下,抚慰那已经不再年轻但渴望年轻的心灵。虽然,作为当代文化结构性存在的流行歌曲反反复复咏叹家乡、怀念青春岁月、追忆那个激情的年代,但是它仅仅是符号化的修辞操作,因为,这种“青春还乡梦”中弥漫着浓郁的商业化气息。
三、“青春回想”的情感消费
波德里亚在分析消费文化时指出:“同样的事在历史中会发生两次:第一次,它们具有真实的历史意义,第二次,它们的意义则只在于一种夸张可笑的追忆、滑稽怪诞的变形――依赖某种传说性参照存在。因而文化消费可以被定义为那种夸张可笑的复兴、那种对已经不复存在之事物――对已被‘消费’(取这个词的本意:完成和结束)事物进行滑稽追忆的时间和场所。”[5]流行文化中的“青春怀旧”情调消费的正是这“第二次”经验,这种经验是出于特定修辞目的的修辞操作和修辞想象。由于符号化的修辞操作,“怀旧至多是对过往经验的殖民、改写和重构。”[6]因此,历史事件的重构与青春故事的怀旧意味着对物理时间观念的颠覆和对心灵时间价值的重估。怀旧虽然指向过去,但却形象化并审美化了过去,这一过去更准确地说,是并不存在的过去。它之所以引起怀旧者的留恋,是因为它已经永远逝去,如果它是现在的当下经历,也就不可能引起怀旧者的怀恋之情。更进一步讲,怀旧抹平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的时间界限,它重构了过去、超越了现在、幻化了未来,通过将“青春记忆”的凝晶化,“通过时间性的理想性,意识最终不再被关在现在中,”[7]而实际上,这种青春修辞徒具其表,最终只是一种臆想的符号现实,一种缺失状态下的想象性自慰,以此获得一种不无虚妄的替代性满足。这种无意义的回归就是“青春的回想”与“梦回唐朝”的一次性情感消费,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没有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一些形式化的符号与消费欲望中那些奢望得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事实上,在众多的现代青春怀旧事件与现象中,人们总会发现商业运作的身影,即它们总是在竭力迎合怀旧人的心理需求。“而在文化产业,像老歌重唱、历史电影复拍、复演,更是屡见不鲜。如在流行歌曲创作中,怀旧内容大多涉及难以忘记的室友、同桌、校园爱情、成长时的苦恼与迷惘,可以说无一不是在往事中打捞青涩的青春记忆的碎片,体验着一种久远的关于青春的故事。又如电影怀旧的内容,有的是以童年生活、青春期生活、纯真爱情为怀念对象的”[8];但它们都是对“岁月易逝”的反刍与生命激情年代的回想。在当代的怀旧消费中,对于逝去“青春”的一次次追忆与回想,其实是一种集体性的“青春”再消费。因为,在消费社会的文化中,各种关于“青春记忆”与“青春回想”的背后散发着更加浓郁的商业气息。在文化工业的符号拼贴与商业运作中,“青春”一词成为一个时尚的标签,各类文化产品纷纷打出“青春”牌,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大力挖掘此类资源,进行加工、包装,将其推向市场,在满足“后青春一代”的“青春回想”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于是,再造“青春岁月”的梦境与“青春年代”的事件,怀旧电影与怀旧小说及其它怀旧风格的文化产品,使处于现实迷失与生存焦虑中的“后青春一代”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相中得到暂时的释放与压力的缓解,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渴望“青春”的生命情怀。但是,在这样一个传统价值观念式微、自我迷失的消费时代,“青春还乡”的怀旧情调与集体性的“青春回想”仅仅弥漫在当代人的文化消费情调中,它实现的是一种关于“青春梦”的情感消费。
从土地、乡村走向工业、后工业的人们,面对后工业时代的急速放纵与激情宣泄,文化工业的娱乐文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消费”的“情感场”,这里的情感以商品的方式上市、以换算为价格的方式出售,快餐式的急速消费与身体满足,可能为短暂休息马上又要继续工作的“后青春一代”提供了急速发泄的方式。然而,内心总有一些无法释怀的东西。即对土地的依恋,对大地的“回归冲动”,对家园的美好记忆,尽管家园也曾贫瘠。这种永不释怀的缺失与需要,幻化为都市里的“青春还乡梦”和深夜里的“乡愁”。深夜城市孤独怀念里的《梦驼铃》、童年记忆中《外婆的彭湖湾》和那个还在村头等待游子归来的《小芳》等等,成为这种情怀释放的当代表达方式和“还乡梦”的补偿。然而,消费之后,我们的“青春激情”依然回落到了冰冷的现实之中,已经苍老的心和疲惫的身躯无法安放“青春的梦”。
(本文为安康学院校级项目“当代青春审美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YQDRW201109。)
注释: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吴美真译:《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时代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2]赵静蓉:《通向一种文化诗学――对怀旧之审美品质的再思考》,文艺研究,2009年,第5期,第59页。
[3]周强:《论怀旧的审美意蕴》,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110页。
[4][法]米・杜夫海纳著,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下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393页。
[5][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6]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69页。
[7][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19页。
[8]余杰:《心理学视野下的现代人的怀旧情绪》,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67页。
(赵雅妮 陕西省安康学院中文系 725000)
看了“wps如何自动生成论文目录文档”的人还看:
wps如何自动生成论文目录文档
上一篇:wps论文目录怎么设置页码
下一篇:wps论文目录怎么生成目录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