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mpacc硕士论文写作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mpacc学位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奥斯丁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mpacc硕士论文写作,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mpacc硕士论文写作篇一

  会计硕士(MPAcc)教育国外实践及启示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至2020年会计行业的发展目标是: 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可见政府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会计硕士教育急需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实现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所赋予MPAcc学生神圣的历史使命和难得的事业机会。本文从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实践现状出发归纳总结经验,以期对我国有效规划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国外会计硕士教育实践概况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奥斯丁大学。资料显示,美国所有硕士学位中,具有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高达85%,仅有15%是学术型。2003-2008年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类似我国专业学位)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以上数据都直接说明了国外对会计硕士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师评价模式四大角度,分析总结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实践情况。

  (一)培养目标 在美国,很多学科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美国科学院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重塑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研究生教育》中指出,在很多领域的博士都是从事学术领域以外的商业、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用经济学中的理论就是市场需求决定供给,因此美国研究生教育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术并不能局限在“象牙塔”里进行,它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从中得到滋养。教育学家威廉・比根曾指出,“学术并不会因为其对普通生活的直接关注而贬值,它提供了对于人类生活更为深刻,并且很有希望的是更有条理的洞察。学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意味着理论已基于实践之上了”。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在1999年发表的《关于以科学技术创造国为目标的学术研究综合推进》报告指出,大学不仅要培养研究者,还要培养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人,更要培养能够马上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人才”,即“战力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西方教育发达国家针对应用型硕士往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情景中去体会实际工作的真实状态。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商学院,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生教学,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课堂上,会计硕士也不例外。通过著名高校或者本校教师同知名企业间合作编写出的案例,在课堂上以讨论分析的形式交流学习,既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融为一体,又能锻炼学生思辨、口才、逻辑、演讲等作为一名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能力。

  (2)“习明纳”研讨课。罗尧成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一书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在西方,早已形成了一种称之为“习明纳”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每一位研究生必须参加,是一种硬性要求。从课程结构上讲,第一部分是教师全面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学科的前沿背景,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第二部分为课程交流的主干,在这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确定某一主题,并成为主讲报告人,作充分准备。于此同时,要求报告人提前将自己的发言稿打印分发给每一位课程参与者,参与者和教师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让学生充分体验实践式教学。

  (3)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因特网或者其他数字化手段实施的各学科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网络课程不仅能提供十分便捷的学习工具,还能保障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利。它具有“超文本”特性,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具有“高自主选择性、高主动性和高速度性”的特点。在西方的课堂中,网络课程作为一种课下补充的学习方式,被广泛的运用在研究生教育中。

  (4)学术沙龙。 “沙龙”一词最初发源于17世纪法国的文学沙龙,它的基本特征是:一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无参与者身份限制、思想和言论自由。主要有“讲座式”、“师徒式”、“论文式”、“自由式”四种。“讲座式”由知名学者主持并进行学术报告,每次报告有相对固定的主题。“师徒式”由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的学科带头人发起和组织,主持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基本为师生关系。“论文式”主要特征是比较注重沙龙内容的学术性,但沙龙活动并不需要名人的组织或者参与。“自由式”没有固定的讨论内容,无须明确具体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参与者的讨论主题具有极大自由度。

  (三)考核方式 对研究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评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良好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成果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评价的要求,不能像本科那样过多的重视期末成绩。斯塔克提出的“全貌模式”为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框架。他将影响教育结果的所有因素列出来进行评价,提出了“先在因素”、“实施因素”、和“结果因素”三个概念。“先在因素”是指研究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实施因素”是指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全过程,包括在课堂上的师生、同学间交流,该门课程课外的相关阅读等;“结果因素”是指教学产生的长远影响,包括品质、态度、综合能力等。建立在这样的评价观和考核观下才能全方位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产出。如美国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最终评定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的参与,一般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平时的作业或者其中考试,一般占30%;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50%。

  (四)评价方式 笔者采用斯克里文提出的“教师职责评价模式”来论述对教师评价的内容框架。根据他的研究,教师基本的专业职责包括九个方面:对职责的了解、对学校及社区的了解、对教师的了解、教学设计、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提供、课堂技能、专业服务、个性特征。   二、国外会计硕士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基于市场培养适应企业高层次需求的人才 企业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包括专业素养、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外语交流、组织领导力等,以前高校的教学方法也应作适当调整。全日硕士研究生的定位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要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成本领先、质量管理等全方位的财务管理规划。因此重点应放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具备与人沟通、领导、组织等多项能力。应该继续加大对全日制会计硕士在内的专业硕士在研究生人数中的比重,尽快达到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层次。

  (二)加大讨论课程的比重,缩减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程 现行的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企业的实际情景出发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建议加强此类课程的比重。前面分析的国外的习明纳教学法,是一种体系完整良好的案例教学框架。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该课程需探讨的主题,根据人数划分到各组,通过学生自己去专研该课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任课教师需对每一组讲得内容从形式到实质上,从逻辑到细节上一一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没有注意到的,有失偏颇的地方,这样的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组织、协作、沟通以及专业技能,甚至组织研究一个课题的逻辑,是一种综合素质的锻炼,能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三)建立双导师制,构建广泛的校企合作 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导师制,应改变现在学术型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在校内导师指导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校外导师制度。校外导师不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凭借一定的社会职务地位,能为学生找到适合的实习机会。开设全日制MPAcc的单位主要是拥有会计学博士点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它们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资源。必须将其利用起来,通过学校、教师、校外导师等各种渠道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为本校的学生提供实习、调研的场所。联系的实习单位最好是涉及多个行业,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因为在前期调查发现,实习经历对毕业就业选择是有较大影响的。并且,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至少能提供半年以上的实习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和适应一个岗位。

  三、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正经历巨大变革,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也从以前单一的学术型学位结构转为学术型与专业型学位并重,并逐步扩大了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105家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同时,鉴于我国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和企业及其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如何从发展已经成熟的国外会计硕士教育实践情况中进行反思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会计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议题。

  参考文献:

  [1]王莹、朱方长:《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张建功、张振刚:《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mpacc硕士论文写作篇二

  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摘 要】 文章通过发现原25所试点院校①2004年以来在MPAcc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2010年大幅扩容的新形势,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以及扩容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MPAcc; 培养方案; 改革; 特色

  通过对比25所MPAcc教育试点院校的培养方案②和项目特色,笔者发现MPAcc教育培养方案、措施等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尽一致,不同培养学校的自身特色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主要区别不够明显,等等。鉴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从MPAcc教育环境、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提出我国MPAcc教育改革方向和策略。

  一、国内MPAcc教育的环境――MPA-

  cc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形势变化,主要是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及其引致的就业形势的变化。可以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正是这些形势变化的结果。虽然目前我国会计队伍十分庞大,从业人员至少有1 200万人,但高层次会计人才所占比例不到10%。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MPAcc教育在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中仍然任重道远。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资本市场逐步健全,大型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的数量均有所增加,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也快速发展,这向通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同时也为这类高层次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社会对首席财务官(CFO)、首席风险官(CRO)等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及其监管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大增加,证券、基金等也有较大发展,而会计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往往难以胜任上市公司、基金、证券公司复杂业务的会计处理及相关管理工作,证券监管机构也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咨询、税务咨询、司法会计鉴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日益重要,这些中介机构对会计、审计、财务等相关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

  第三,随着我国企业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国际投资、并购、融资(如海外上市)业务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国际会计、反倾销会计、税务筹划等高层次人才,而通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这类高层人才是一个重要途径。

  (二)教育环境的变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由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在一些以前硕士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就业渠道,如研究机构、高校,硕士生已几乎丧失了竞争力,而被博士生所取代。除了少部分继续考取博士从事研究工作外,大部分硕士需要从事实务工作,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方兴未艾。

  (三)就业形势的变化

  如前所述,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教育环境使得会计学专业硕士生的就业渠道有所拓宽,但硕士生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社会对教学科研型硕士生的需求大大下降,而对应用型硕士生需求有所增加。近年来,由于会计专业本科生大规模扩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原先并不需要会计学硕士生的企事业单位将就业门槛提高到了硕士生,大量的硕士生将面向实务界。而与此相对应,86.5%的学生也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85%的人选择毕业后去实务界工作(王浩,2005)。

  二、国内MPAcc教育概况

  为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文件(学位办[2004]28号),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2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有一定工作经历具有学士学位的财会人员(毕业两年以上),入学考试的方式采取联考制,联考科目包括:《外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各招生单位加考《政治》和《综合面试》。学习采用学分制,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③。目前国内MPAcc教育面临的主要形势是:

  (一)MPAcc教育对象的复杂化

  2009年起,MPAcc开始进行“双轨制”培养专业硕士学位人才。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以往只有具备数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被允许招收应届本科生。此外,目前我国MPAcc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公司、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相当多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机构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将会逐渐参与进来。

  (二)MPAcc教育方向的差异化

  在培养MPAcc人才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同一层次但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有所不同。如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一般的教学型大学MPAcc的培养目标就有所不同。所以,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的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高、国内知名度高的优势,尤其要重视国际化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人文修养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财经类专业大学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结合国家和本地实际,培养出高素质的、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实践型人才。理工科类以及农林等大学应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条件,培养相应行业的MPAcc专门人才。

  (三)MPAcc教育内容的区域化

  2011年始,MPAcc招生单位有105所,多数为地方性大学,是2010年新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单位3倍多。这样,一方面使得考生报考的选择面更宽;另一方面,对于多数地方性高校而言,生源可能主要是本区域或本省范围内的考生。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制定更加适合于培养区域性人才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四)MPAcc教育的逐渐普及推动竞争多极化

  2010年,新增MPAcc培养单位79家,与原25家相比,增加了3倍多。目前的MPAcc的发展呈“少强多弱”的多极化态势。一方面由于北大、清华、央财、上财等知名单位对考生的持续吸引力,在MPAcc教育较弱的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考生将涌向北京和上海等地接受MPAcc教育;另一方面,新增的MPAcc培养单位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尤其是区域内竞争。而竞争的优胜,前期可能主要受培养单位以前积累的培养实力及声誉的影响;长久看,取决于培养机制的创新和形成持续强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果区域性品牌院校不加紧改革创新,未来在优质生源的竞争中,将会相当不利,由此为导火索,将会导致全方位的落后。

  三、MPAcc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特征

  以前招生时要求考生在会计或相关行业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现在招进了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现行的教学模式肯定要变化。如何针对应届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模式,是个长期的话题,需要不断地探讨和摸索。

  (二)培养单位特征

  首先,MPAcc培养制度的影响。培养制度是MPAcc成长的软环�,培养制度及其质量保证措施的制定等是影响MPAcc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其次,导师及其科研条件的影响。导师的指导作用是影响MPAcc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科研经费、国际交流情况、学术水平等也是影响MPAcc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科研环境的影响。例如学科特色、科研条件及经费支持等科研环境对MPAcc教育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宏观社会环境

  首先,是国家科教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对MPAcc培养质量提高的影响;其次是地区特点和差异对本地区MPAcc培养质量的影响等;再次是就业形势的影响,包括就业压力、用人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构成的MPAcc教育质量的外部影响因素。

  四、MPAcc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金融财会11个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主要举措”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依据以上精神,结合MPAcc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MPAcc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为跨国公司、一般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培养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能力综合运用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多变商业环境、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具备承担中、高级管理岗位职责的条件和潜质。为了保证完成MPAcc的培养目标,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MPAcc教育。

  (一)招生侧重实务,培养强调实效

  MPAcc是典型的实务导向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两种学位类型。对于应届毕业生,挑选实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均优秀的生源;对于在职考生,综合素养考评为主,笔试为辅。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大量软性技能培养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体验实践式学习,通过在实习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学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侧重战略,能力强调全面

  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更侧重战略层面的问题。引导学员主要关注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关系企业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而不应主要关注细节性的、具体的操作问题。讲理论要既密切联系实际又具有前瞻性,使学员通过课堂学习把知识转化为一定的能力以后,运用这种能力去解决他单位里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三)学习侧重沟通,教学强调互动

  建立学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班级是一个团队,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协调和互动。建立有效互动沟通的机制,老师不但知道接收信息的学员是否真正理解与接受,还知道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项境况,有利于教学相长。

  (四)优势源于特色,差异成就发展

  这里的特色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是知识结构特色,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结合本校师资状况,构造有一定特色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优势方向;第二是区域特色,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预测本地区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才需求状况,培养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

  (五)强调国际理念,加强本土教育

  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将有更多国内企业向国外拓展,对能够胜任双语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我国MPAcc教育要想适应正在变化的商业环境,就必须要求自己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业务,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要能熟练地与外国人沟通,要能阅读外文资料和外国会计准则,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具备相当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培养他们阅读外文文献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能力,从而将其精华或思想运用在业务问题的处理中。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巨大的投资吸引力,外资依然不断涌入国内,与国外企业的竞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国内,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会大大增进国际竞争力。以前主要流行引进国外教材,而今后增加针对中国本土和培养领导技能的课程,刻不容缓。

  五、MPAcc教育的着力点――课程体系设计改革探索

  (一)近期主要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关于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许多机构和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献。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成功的会计师应具备七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表达技能(写、说、阅读、 听、理解);2.信息处理技能(理解各种处理商业信息的技能;有能力订计划、完成、评估各种信息系统;应用各种信息去解决商业问题);3.决策能力(解决突发事件、概括引申能力;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等);4.会计、审计和税务的基础知识;5.商业知识(理解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知道商业经营定位,了解金融市场);6.职业道德(把个人道德同职业道德联系起来;积极进 取;正确处理压力等);7.领导艺术(能与不同的人共事;组织和分配能力;调动他人的能力;解决分歧的能力;评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2006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完成了“成为胜任的CFO”课题,并出版了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包括:八项核心职能(业绩管理、决策技术、财务战略、财务服务供应、会计核算与控制、财务信息提供、相关关系维护、经管责任),七项核心胜任能力(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资源管理能力),三类能力要素(职业价值观、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十七个知识模块(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价值管理、购并重组、财务分析、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审计内控、成本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呈报、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职业道德、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系统思维)。许萍和曲晓辉(2006)将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建议框架分为三部分:一是知识,包括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公司理财、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外语、价值管理、经济学、行为学、统计学、国际商务等;二为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国际竞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三是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

  (二)前25所试点院校课程设计研究④

  各试点院校培养目标虽然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除多数强调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外,有的强调职业方向,有的强调素质和气质,有的强调某些方面的特殊技能。但基本上都没有体现针对地方经济,培养区域化专门人才的目标。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区域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效果可能更好。

  会计硕士设置的专业培养方向各不相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期望的工作职位分类,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分为:CFO和CPA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分为:CFO(首席财务官)方向、M&A(并购专家)方向、CRO(首席风险官)方向、CPA(CPA合伙人)方向;清华大学分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事务所高层从业人员等。另一类是按照工作的专业职能分类:如南开大学分为:企业会计与财务方向、审计与管理咨询方向、证券分析与价值评估、法务会计方向;西南财经大学分为:会计实务、公司理财、成本管理、审计实务等等。

  教学方法基本上都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具体方法包括: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参加会议、境外交流等。上述教学方法无疑是有效的,本文认为如果能创造条件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员挂职锻炼,更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实际能力;而除了与境外交流外,随着MPAcc培养单位的逐渐增加,加强国内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学员互换也很有必要,这不仅能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而且由于可以体验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对学员的吸引力也会更大。

  课程安排上,基本都是必修加选修,或者大致分为公共课、必修课(核心课)和选修课(方向课)等。其中,公共课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英语、管理经济学等;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国际会计准则专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国际审计准则专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等;选修课包括数量分析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市场营销管理,企业并购,技术经济与管理,投资学,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战略管理和经济法等等。

  笔者认为增加更有针对性的研讨课、实践性的课程越来越有必要。如,台湾的在职研究生培养⑤,研讨课占了三分之一多⑥,即使非研讨课,中间研讨的分量也比较重。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很有利于激发创造性的思路,能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试点院校可能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培养方式。鼓励案例教学方法,开展学生课堂讨论,结合非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翟胜宝.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9(7).

  [2] 曲晓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

  [3] 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109-114.

224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