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论文写作指导 >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怎么写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怎么写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怎么写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于她的论文吧!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篇1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本文将从外貌、个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学校意见: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提要】: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她在贾宝玉眼中美如神仙似的,但要知道她的美是捧西仙子的病态美。她尖酸刻薄,同时又坦率纯真。她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爱宝玉,一生只为爱、为还泪而来。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孤高气傲,敢爱敢恨,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同时黛玉还有着非凡的才情,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在诗词方面,更为超群,一首《葬华吟》,真可谓生命铸成的绝唱。尽管黛玉最终泪尽而去,但她与宝玉纯美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不朽的篇章。本文将从外貌、个

  性、才华、爱情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病态美,个性,才华,爱情

  前言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

  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

  二、尖酸刻薄冷外表

  黛玉的身世,决定了她是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她说的话,常常向刀子一样刺向别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她的刀子主要刺向两种人:一种是威胁到她和宝玉关系的人,一种是让她觉得受到旁人歧视与踩压的人。威胁到宝黛关系的人:宝钗,湘云,张道士的提亲等等,黛玉的枪口不好直接对准目标,宝玉就成了替罪羊,她的话大部分都是刺向宝玉的,看看黛玉都是怎么说的吧!

  第二十二回,宝钗念了只《寄生草》,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 ——黛玉又在醋宝钗了,当然倒霉的总是宝玉。当着众人的面讥讽宝玉,却没考虑宝玉的面子与感受。当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不会伪装啊。

  第二十九回,宝钗记得湘云有个金麒麟,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这话是很刻薄刺耳的,不得不赞一下宝钗的涵养。 第三十四回,黛玉见宝钗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这话真够刻薄的!

  让黛玉觉得受到歧视的人:周瑞家的,比戏子一节。在送宫花一章节,周瑞家的因顺路,最后到了黛玉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周瑞家的听出黛玉是多心了,所以不说话,但心里会怎么想?至少也觉得这女孩子事多,不容易相处,心里会设防的。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得罪人啊。

  第二十二回,湘云说唱戏的女孩子象黛玉。宝玉前来陪不是,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

  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三、坦率纯真显本质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其实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

  四、过人之才情

  有人说黛玉是‚诗魂‛,的确如此,她浑身上下无不闪耀着诗的光辉。‚在《红楼梦》中写诗最多是林黛玉,仅长歌就有三首,还有联句两篇。‛除此之外,黛玉还有律诗、绝句和词,整部《红楼梦》里,没有第二个人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超过她。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省亲时。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其才,不想元春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罢了。当时众人所题之

  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这些题匾大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必说诗歌自身了,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一些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而且林黛玉帮宝玉写的那首诗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海棠社诸芳作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

  再来看看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此诗共五十一句,可以说自首至尾,字字精警,句句动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是她用生命铸成的绝唱。它深深地打动多少读者的心,更引出多少多情多感的女儿泪。诗中的背景是漫天飞舞的桃花,生之华丽,死之惨烈,当然会让人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受,黛玉不仅表达此意,也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怨,更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对严酷外界的控诉,对污浊环境的拒斥。读完让人觉得凄楚感慨,真的是黛玉得血和泪的结晶。那个孤高自许,洁身自爱的女子身影便宛在纸上眼前。而黛玉在中秋夜在凹晶馆与湘云联诗,虽是用了‚十三元‛的韵,但她对上湘云的‚寒塘渡鹤影‛的那句‚冷月葬花魂‛真是让人称奇。

  五、纯美之爱情

  在《红楼梦》里,最感人的是黛玉对宝玉的纯洁凄美的爱情了。宝黛的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并围绕二者的爱情展开,通篇《红楼梦》无处不迸发宝黛爱情的动人火花。

  在第一回,作者用别具匠心的想象,浪漫夸张的笔调,创造了‚还泪‛之说,也是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以此说明宝玉、黛玉的爱情是前世注定的,是有前缘的,而他们来到俗世是为了续前缘。把宝玉、黛玉的爱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因此更真实、深刻、感人。当二人第一次见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有了这样的场面: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绝佳注解。

  从此,他们‚一桌吃,一床睡‛,一起看‚杂书‛,一起听戏曲《牡丹亭》,而且还一起‚埋香冢‛。他们往往同哭同笑,彼此都倾注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可能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思想一致,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叛逆性格。从书中的描写可见,宝钗的美,绝不在黛玉之下,甚至‚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宝玉还是没有爱上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生活道路和社会理想。只有黛玉是完全理解他,与他一致的。也就是说,黛玉除了美貌和才华,更重要的是具备与贾宝玉一样的共同志趣,而宝钗则是宝玉是不同的,所以渐行渐远,所以贾宝玉认为只有林黛玉才是他的生死知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爱情发展过程:

  第二十八回中,黛玉提到‚金玉‛二字,宝玉便说自己心里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便是妹妹了。这时他们处于互相试探阶段。

  第二十九回中,二人都在试探,彼此心中都萌发了爱慕,但他们没有相互表白。

  第三十二回时,宝、黛的爱情才明朗化,黛玉因听到宝玉在众人面前夸她从不劝他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并把她引为知己,林黛玉心中‚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的还觉亲切‛。

  而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之后,他们的彼此劝慰,林黛玉说得,半日在抽抽噎噎的说的一句话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她看似妥协的言辞,其实是心疼和深深的担忧。 再后来他们的爱情便越来越刻骨铭心了。

  第五十七回,当紫鹃告诉宝玉,黛玉要离开贾府是,宝玉‚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后来便‚痴‛了;黛玉听到袭人来说李妈妈说宝玉不中用了时,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由此可见,二人都是用自己的命来爱的。

  但最后‚木石前盟‛终于还是成了空,黛玉的生命以还泪的结束而烟消灰退。她的泪也流尽了,她去的那么凄美,但也无憾,在第九十七回中,宝玉说道:‚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在九十八回中,宝玉对袭人哭诉中也有‚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颦儿芳魂未远,听得此言,也应无憾,她得到了宝玉的心。黛玉的爱情是悲的,但也是美的。尤其在当今,爱情在物欲面前而显得苍白和不堪一击,黛玉的执著更让我在喜欢的同时,肃然而生敬意!

  ‚脂砚斋对林黛玉有这样一段评价:‘真可拍案叫绝,足可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是决倒天下之裙钗也。’‛‚而清代的西园主人则说:‘ 林颦卿者,外家寄食茕茕孑身,圆居潇湘馆内,花处姊妹丛中,宝钗有其艳而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林黛玉,她真的无愧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她是曹雪芹笔下绽放的最美的奇葩,她是世俗中难觅的仙子,她是我眼中女孩的典范,是钟灵毓秀的真女子。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岳麓书社出版,1987年4月第一版

  [2]王志尧《红楼梦精解》[M]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

  [3]何永康、沈永新《红楼梦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4]蔡义江《蔡义江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1000字的林黛玉的论文篇2

  林黛玉,一个忧伤的代名词,她是世外仙姝,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天资聪慧,却又如一般女子那般多愁善感……下面我将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并就她的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

  在《红楼梦》的前几回,通过贾雨村之口,让我们对林黛玉的多愁敏感有了第一印象,从小她就懂得在写字时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敏感这一性格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后来父母双亡,自己依栖他乡,这对她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又少了安全感。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确如此,从林黛玉第五回进贾府的首次登场,留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就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多美好的,如聪明、漂亮……但也有“两弯似蹴非蹴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愁与病。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这一段心理描写真真就把林黛玉内心的敏感、孤独感、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刻画的十分传神。又如第五十七回,薛宝钗母女一起来瞧她,走时薛宝钗伏在母亲怀里说话,这种母女之间正常的举止,又触痛了林黛玉敏感的神经,她说:“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形容我”,她没有母亲没有亲人,所以也见不得别人在她面前表现亲密,她只能用自尊来掩饰自卑,来掩饰她缺乏安全感的内心。

  2.品性高洁、自尊聪明.

  品性高洁、自尊聪明是林黛玉的又一典型性格特征。这从她做的很多诗句中可发现,例如在“五美吟”的《虞妃》中“絽彭甘受他年盔,饮剑何如楚帐中”,她鄙薄絽布彭越的苟且偷生,以羡慕虞美人噬剑于楚帐中寄托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浆沟”的志愿。她十分的洁身自好,不会为了迎合封建家长的喜欢而压抑自己的性格,如在和宝玉发生矛盾时,她会哭会闹会使小性子,这与当时的封建礼教不相符的,一旦违反,结局是不会好的。像晴雯就

  是个很好的例子。黛玉这一性格就应证了她“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花名签上正好画的是一枝芙蓉花,也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当时众人笑说“这个很好,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这说明在大家心里都已认同黛玉如荷花般高洁的品性了。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黛玉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实属不易,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为了迎合老年人爱吃软的食物爱看热闹的戏,而放弃自己的喜好,也不会像宝钗那样为了显示自己的识大体,而送东西给每一个人,包括赵姨娘那样污淖不堪的人,从而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更不会像众人嘲笑那样对诗想学诗的香菱,而是尽心尽力的教香菱,黛玉是这般的美好。说黛玉自尊聪明这实在贴切,当宝玉和她共读《西厢记》时,宝玉引用书中的话对她说“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貌”,在两个彼此都有爱意的人之间,说这话原本是很正常的,但黛玉的反应是带腮连耳都通红,薄面含嗔指着宝玉说“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其实对黛玉这么一个“思想进步、品性高洁”的人来说这些伏美的句子根本不是“淫词艳曲”因为在后文里黛玉自己都引用过《西厢记》里的唱曲,那为什么她会觉得宝玉欺负她了?仔细想想就不难理解了,问题就在“自尊”二字上了,黛玉是一个自尊心十分强的人,但其实在这颗强烈的自尊后面,其实是无法排遣的自卑,她怕宝玉看轻了她,怕宝玉像普通公子哥那样用言语轻浮她,她所追求的是那种平等尊重的爱情,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已让她那原本敏感的心更加脆弱,她不允许在言语行动中凌驾在她的自尊心之上,更何况是她“碾冰为土玉为盆”寄予全部希望的宝玉,这在后文因玉熙凤说唱戏的戏子长得像她,而在她和宝玉间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可看出。但林黛玉又是一个十分聪颖的女子,她的聪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才学上的聪明,这要举例就太多了,判词上说她是“咏絮才”把她同古代的大才女谢幬韫相提并论,可见她非泛泛之辈,如在元妃省亲时,她代宝玉所拟的“杏帘在望”得到了元妃的首肯,再如她“魅夺菊花诗”写出了“口角噙香对月鸣”的惊人佳句,在凹晶管联诗中她的“冷月葬花魂”也让人叹服等等,但如果当从才气这种聪明而说黛玉聪颖,那在才女众多的大观园中,她是不足以引起宝玉的钟爱的,所以她的聪颖之外重点体现在另一个方面:思想觉悟上的聪明。在《问菊》中她写道“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何为“解语”,古代唐玄宗把杨贵妃称为自己的“解语花”意为理解自己的知己,唐玄宗之所以如此钟爱杨贵妃,是因为他觉得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只有杨贵妃能懂他的心,同样黛玉用这句诗慰藉了宝玉那颗不被众人理解的心。在当时盛行仕途经济,连湘云那样豪爽的女子,都劝宝玉“你就不愿去考举人进士,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官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说道“姑娘请别的屋,我这里仔细腌脏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忙解释说宝玉不是针对她,宝钗也说过这样的话,也被宝玉驳过面子,宝玉这时说出了一番令人叫好的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样些混账话吗?要她也说过这样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可见黛玉真是他名副其实的“解语花”,黛玉是在经省层面上理解了宝玉。在“五美吟”的《绿珠》中黛玉又借诗言志用“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旧慰寂寥”表达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投,精神上有共识“。

  3.淡泊名利、追求自由.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还忆旧曾陶盟令”,言由心生从她所作的这些诗可以发现她十分喜欢“隐士”陶渊明,这在她教香菱学诗中,也有提及,而陶渊明是一个具有隐逸精神的诗人,这可看出黛玉“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对自由的追求,就像在“终身误”中称她为“世外仙姝”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元妃省亲时,曾命大家作诗,宝钗等人都若思冥想发自真心的歌功颂德,而林黛玉则颇有应付之味的写出了“盛世无讥馁,何须耕织忙”,可见她实在是不重名利,从上文所述她从来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这一点也看出她并不像宝钗、袭人那样指望当上“宝二奶奶”而光耀而平步青云,她所追求的只有自由平等的真爱。在五美吟中她借《红拂》发出了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心声“长揖雄淡态自诛,美人巨眼识穷途”,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数的束缚,更突出地表现了她淡泊名利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叛逆思想”。

  4.思想叛逆,敢作敢为。

  她的叛逆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在但是那个重视仕途经济的社会,黛玉为什么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了?难道是她真的一点都不屑于金钱权贵?其实这样说太绝对了,一个处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的人,是不可能丝毫不被环境影响的。林黛玉也有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冷嘲热讽,但对薛姨妈这些富贵人士人则礼数周全,可见她也还是有一定的阶级观念的。但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她生活在那么个环境中,她的这些思想行为其他人也有,所以无可厚非。但她的叛逆思想却是其他人所缺少的,在爱情上,她不愿委曲求全,更不愿意压抑自己天真烂漫的个性,她敢和贾宝玉针锋相对,而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宝玉惟命是从,这就自觉地在高度和宝玉站在了一起,她敢和宝玉争论吵闹,但其实在一次次的“吵闹”中,感情却一步步升华,他们从最直白的吵架,到“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恐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我为的是我的心”,到宝玉赤裸裸的诉肺腑“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她敢在宝玉面前柔弱哭泣,宝玉挨打那一节,薛宝钗来看望宝玉,是将药托在手上,从正门大大方方的走进来,她对宝玉的关心仅仅只是关心他身体上的伤,这刚好又迎合了贾母、王夫人此刻心疼宝玉的心情,让大家对她的贤惠都感激不已,但这真的是宝玉所需要的吗?不是!当林黛玉带着两个哭肿的像核桃一样的眼睛,从后门偷偷来看他时,他真的感动了,他读懂了黛玉的眼泪,也读懂了那颗为他担忧的心,更读懂了那份纯净的爱,他让丫头送了两条旧绢子给黛玉,一切尽在不言中,彼此的感情却在惺惺相惜中日益深厚,而仔细想想这是宝钗、湘云、袭人这些所谓的宝玉喜爱的女子所没有的,她们何曾在宝玉面前哭过,在宝玉错踢袭人时,她是强忍着眼泪,宝钗、湘云也是,在宝玉面前常常都是假装坚强,从不软弱,宝玉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这个水是个意象,其实还原于生活,这个水不过于“柔情似水”“泪水涟涟”,而这些黛玉通通做到了。她满足了宝玉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一直被别人保护的男人的“保护欲望”,是她的柔弱和眼泪,让宝玉有了去保护她的欲望,从而让宝玉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保护人了,而且是保护一个自己喜爱的女人,从一定层面上说她满足了宝玉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她敢和宝玉耍小性子,这是宝钗、袭人等人不敢的。她们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叛逆的思想行为的后果,就如性格和黛玉有些相似的丫头晴雯“撕扇子”敢耍小性子,让宝玉开怀大笑,却成为王夫人眼中的“狐媚子”,最后招致杀身之祸。而黛玉“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所以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鲜明的叛逆。

  5.孤高自傲、尖酸刻薄.

  林黛玉孤高自傲、目不下尘,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在《问菊》中她写下了“孤标傲世偕谁隐”,她能做到孤标傲世,但她对“怡红公子”宝玉的“金玉良缘”和“双麒麟”的“多情”没有偕隐的信心。因此又造就了她尖酸刻薄的一面。例如在第八回,她和宝玉在薛姨妈那喝酒,丫头怕她冷给她送手炉来,但她却借此X言语刻薄宝玉把宝钗的话当圣旨。再如第二十回她又打趣湘云说话爱咬舌头,“二”“爱”不分,在林黛玉的心中是十分自卑的她没有“金玉良缘”也没有“双麒麟”,所以她只能在言语上战胜她最强的情敌。所以她的刻薄无非是掩自己内心的自卑与不安。

  同样林黛玉的孤高自傲.尖酸刻薄,在下人中也是众所周知的。作者在二十七回作者就借丫头小红之口证实了这一点:“那林姑娘,嘴里爱刻薄人”,当然她的尖酸刻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莫过于,“周瑞家的送宫花”那一情节了,黛玉只是就着宝玉的手中看了一眼,一个“就”字就把黛玉的孤高自傲表现的很传神了,她问道:“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当从周瑞家口中得知这是最后两枝了,她只能拿起她唯一的武器——“牙尖嘴利”,用言语来捍卫自己那可怜的自尊了,“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了”,吓得周瑞家的大气都不敢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在贾府的作用可想而知,所以在收买人心方面林黛玉永远也学不会,因此我们不排除周瑞家的的确是在心里看轻黛玉,才最后一个把花送给她,就

  像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搜黛玉的行李却不搜宝钗的是一回事,因为黛玉没有让人畏惧的地方,而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则不然。这一切不同的待遇,让黛玉孤傲敏感的心不得不发出了“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疑问。对于这个答案,在后文我将做出解析。

  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1.悲剧命运.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爱情破灭,二是生命早逝。那么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下文阐述。

  2.悲剧原因.

  (1)社会背景.

  首先在当时的社会的是很重视仕途经济的,封建家族对女子的要求是循规蹈矩、无才是德、安分守己,对媳妇的选择标准也是这样,还要能相夫教子,扶助夫君走上仕途。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问家里姐妹读的什么书,贾母说“认得几个字罢了”可见当时社会并不重视女子有才,即使有才如黛玉宝钗那样,也喜欢具有“停机德”的安分守己、装愚守拙,有相夫教子之德的宝钗,而排斥“空有”“咏絮才”的锋芒毕露、尖酸刻薄,无“德”的黛玉,在宝玉耳里的“走仕途、学经济”这些混账话,在强大的封建家长的耳中却是如“天籁之音”那般舒心悦耳,所以“顺者昌,逆者亡”,不重仕途经济、不劝宝玉的叛逆者黛玉的“花落人亡”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追求自有的真爱”在当时社会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四大家族”这种大家族中,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必须给家族带来利益的,所以“薛宝钗”胜算其实早就定下了,黛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又犯了当时社会的大忌,那就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这是断不被允许的。红楼梦中有一情节写宝玉因为林黛玉生气去哄黛玉。林黛玉见他没穿外套,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冷的天不穿外套,他说因林黛玉生气而着急把外套都脱了,可见贾宝玉穿什么衣服都由林黛玉的心情决定,这是封建家长绝对不允许的,他们认为这动摇了了他们主宰宝玉前途、性格、爱好、等等一切的绝对地位。在黛玉即将离开人世时,作为平时疼爱她的外祖却用寒剑一样的话语,将黛玉最后一丝活的游丝都折断“咱们这种人家,这心病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多少钱都使不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这个“心病”是指宝玉无疑,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不存在医不好,而重点在后句,是作为封建家长他们根本就是没有心肠去为黛玉去除心病的机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给这颗叛逆爱情的幼芽存活的空间,他们只会采取扼杀、摧残,以维护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地位。

  (2)自身性格.

  在前文中的第一部分,我已论述了黛玉性格中的四个明显特征,其实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性格既成就了她非凡的可爱的人格魅力,但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内因。下面我简要谈谈林黛玉自身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她的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让原本就四面楚歌的爱情常常内忧外患。她的品性高洁、自尊聪明,虽然让她赢得了宝玉的钟爱,但也因此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隐患,在个体与群体的战争中,当柔弱的爱情幼芽遭遇狂风骤雨般封建势力的摧残时,纵使你是品性高洁的菊花荷花也将“花谢花飞,红绡西香断”而她的自尊聪明同样的在封建家长眼中不如有“德”的宝钗更称心。林黛玉的淡泊名利又不是当时“重视仕途经济”的需要,而她的追求自由、思想叛逆却又触犯了“安分守己”的要求,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真的是格格不入。最后一点孤高自傲、尖酸刻薄,则又是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俗话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即使相爱是你们两个的事,但不被祝福的爱情就像是空中楼阁,危险重重。

  所以说黛玉爱情希望的破灭,导致生命的早逝,这一命运悲剧有社会背景这一外因,也与她自身的性格有关。虽然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林黛玉清新宁静、自尊独立、聪颖美丽、追求自由爱情的人格魅力还是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如世外仙姝般美好的女子。

205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