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诸多漏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篇一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探析 》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不断暴露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出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检测条例,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在新形势下,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才能更好地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国餐饮行业的持续发展。
1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及现状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政府形象的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共问题,因此,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欧美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9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它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工,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的力度。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相关的监管工作,严格遵守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积极采用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相关的监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覆盖了我国31个省市以及8个菜种18个食品辅助原料,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又出台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效完善了我国餐饮服务食品监管机制。
2积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不够完善,出现的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口水油、毒猪油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由于食品所引发的疾病在餐饮服务中占据了70%~80%之多,从2010年以来,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共276起,其中食物中毒的人数有11000万多人,死亡人数190人,与之前相比较,有所增加。因此积极进行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势在必行。近年来,地沟油、麦乐鸡事件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餐饮服务中,材料到餐桌,是餐饮服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加工及消费中的不合理环节,都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影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不仅能够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还为一些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标准。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控制和检测分析
在餐饮服务中,都是通过及时加工、销售、服务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我国餐饮行业中,相关的服务门槛较低、服务部门的销售管理水平低、缺乏安全以及风险意识,同时,不具备良好的诚信服务以及责任意识。另外,实际的食品材料采购过程以及加工销售中,相关的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操作存在缺陷等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学校食堂、建筑工地的食堂等,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在整个食品消费环节中,由于食材的品种较多、制作复杂,一定程度上给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造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相关的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对加工后的食品进行相关的检测,也就不能保证其质量。2)由于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制作过程复杂,需要加入大量调味剂以及添加剂等,难以对其进行检测。3)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就会出现不可检测的物质,增大了检测的难度。4)餐饮服务的人数过多,形成一个庞大检测主体,但是,由于检测资源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检查。因此,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都会采用国际标准的食品安全检测方式,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即: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全程监控、风险分析以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简称:HCCCP)。所谓的HCCCP全程监控体系,是一种通过政府立法、对相关的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在过程中它以科学为基础,然后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制定合理的措施,积极地对相关的控制点进行控制,因此,食品的加工销售就会在监控中,就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4新形势下我国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的危害来源主要包括:生物性质、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三种。生物性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细菌的危害、寄生虫等;化学性质的危害具有一定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天然的毒素、人为毒素以及残留的农药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物理性质主要包括了一些有害的放射性的物质。我国餐饮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估,把握不同地域危害形成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对食品进行监管。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由浅入深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加强相关检测机制基础设施的建设。②加强对于危害的预测,并且及时进行控制。③积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食品危害信息共享。④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不断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⑤积极配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检部门的工作,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
5结语
积极地完善相关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服务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还能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管措施以及条例执行,才能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 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探析 》
一、问题的提出
以孙学丰、代文明销售伪劣产品案为例。法院审理结果如下,被告人孙学丰和代文明明知是超过保质期的奶粉属于伪劣产品,仍然予以销售牟利,此种行为均构成了销售伪劣产品罪。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在构成要件上看不仅符合销售伪劣产品罪,也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法规竞合,因此,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应该以销售伪劣食品罪定罪。理由一是根据刑法第149条第二款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竞合问题的规定,存在法规竞合时,以重罪处罚。如果一种行为既符合销售伪劣产品罪又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就应当从重处罚。本条第二款是对生产销售特殊伪劣产品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规定。对于这种情况《刑法》采取了从一重处罚的原则。理由二是,根据危害结果的轻重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来判断罪名,其销售金额之大,还有法律明确禁止用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其社会危害性之大,不严惩犯罪分子难以迎合民众的心理。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同样认为在构成要件上既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也符合销售伪劣产品罪,属于法规竞合,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应该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定罪。
二、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的释义
法规竞合就是指当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刑法法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但是考虑到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当然排除其他法条的适用情况。总体来说,法规竞合是什么,有的人认为一个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包容或者交叉关系,有的人认为一个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包容关系。无论持任何一种观点均包括数个法条存在包容关系这种情况。根据以上分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法规竞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存在包含关系的法规竞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产品包括任何归属于产品概念的东西。产品包括有毒、有害的食品也包括伪劣产品。其次伪劣产品包括任何不属于合格的产品,其质量严重程度应当包括伪劣以上的产品,由此得出,有毒、有害食品应当属于伪劣产品,因此刑法第140条和刑法第144条二个法条之间具有包容关系,刑法第140条的内容包含了刑法第144条规定的内容,因此据以上分析构成法规竞合。还要说明的是第140条是一般法,第144条是特别法。根据食品安全标准的相关规定,有包括包括食品污染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八项标准来衡量食品的质量。凡是达标的属于合格食品,凡是不达标的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关于食品的安全标准不仅要符合无毒无害而且还要符合其他食品安全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就应当包括了有毒有害食品。刑法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存在包含关系的竞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必然包含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的构成要件之中。因此刑法第143和刑法第144条崔在包含关系,构成法规竞合。
三、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的适用原则
关于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的适用原则,存在两种适用原则即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刑法理论界存在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两个原则可以同时并用在法规竞合之中,另一种观点是,法规竞合实行的是特别法优先并排斥适用一般法,没有重法优于轻法的适用余地。我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第一,食品安全犯罪本来就是对特殊领域———食品安全这个领域规定的犯罪,如果硬要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适用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问题,那么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形同虚设。第二,一味的严打食品安全犯罪,则忽视了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在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适用。第三,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定明确的,比如说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行为形态“生产销售”的规定、“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规定,因而按照犯罪构成要件逐一认定,确定适用的罪与刑,也有观点认为食品安全特殊犯罪的量刑规定与犯罪的行为危害性不相对称,这里我认为一个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没有定罪谈不上量刑,只有对该行为进行定罪即找准方向之后才谈得上量刑的确定。在定罪与量刑的认定上当然的优先认定“罪”的问题再次基础之上对犯罪行为量刑。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 食用盐行业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思考 》
近年来,食品行业“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为了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尤其针对消费量大、原料来源广、品种多样的产品,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卫生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必要手段。食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与其它食品相比,不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而且还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特别是食盐加碘承担着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责任,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食用盐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盐产品的生产大国,主要包括工业用盐和食用盐。2014年,我国的盐总产能已突破1亿t,产量超过8000万t,其中食用盐产品产量约为800多万t。我国食用盐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氯化钠占绝对主导的普通食盐产品;另一类是多品种食用盐,即食用盐里添加一定量的代用盐或食品配料、调味料,作为食用盐的补充产品,包括低钠盐、调味盐等。食盐作为大宗、稳定消耗的生活必需品,其生产、销售须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要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2食用盐产品存在或潜在污染来源
食用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按加工方法划分可分为精制盐、日晒盐、粉碎洗涤盐,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普通食盐、多品种食盐。不同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导致了食用盐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有受到来自水体、土壤、工艺、包装物污染物影响的可能性。首先,是来自食盐原料的污染。食盐产品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海盐、井矿盐和湖盐,产地分别来自海洋、地下盐矿和内陆盐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也给我国水生资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海盐而言,近海的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沿岸海域氮、磷污染,石油泄漏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其他有机物的污染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国内近海总体污染形势较为严峻。这给海盐的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井矿盐而言,目前广泛采用的工艺为“水溶开采工艺”,即将地面淡水注入地下盐腔(一般的深度为几百米,深的在1000m以下)溶解固体岩盐矿藏获得饱和卤水,将该饱和卤水抽上地面,进行真空蒸发制备井矿盐。因此,注入地下的溶采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井矿盐产品的质量。对湖盐而言,近年来内陆地区的湖盐以再生盐为主,盐湖补水水质的污染直接影响湖盐产品的质量,同时露天开采作业过程对湖盐产品原料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最为常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一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1]。其次,是来自食用盐产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目前食用盐的种类繁多,各种功能性食盐层出不穷,例如加碘盐、低钠盐、健康盐、味精盐、营养盐等。这些食用盐通常是在普通食用盐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配料、调味料等多种物质,这种生产方式增加了各种危害物带入的可能性。再者,在食用盐产品的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也存在着危害物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如包装物中的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将可能通过迁移的方式进入食盐产品中。
3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食用盐的质量监测主要是以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轻工业井矿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盐务局的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为重点,以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化验室为基础的三级质量检验网络。另外,《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行业系统外的检测机构,如天津科技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各省市的质监系统检测站也开始成为食用盐产品质量检测的补充。从国内目前盐行业的检测机构情况看,绝大部分机构仅限于GB5461、GB2721、QB2020等标准中规定的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和重金属的检测,几乎没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资质,更深层次的食品安全指标更未涉及。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检测设备简陋、检测项目单一、不能根据盐品种进行分类检测、不同产地的盐检测数据库没有建立、多品种食用盐的检测标准尚属空白。另外,针对多品种食用盐所添加的食品原料(包括提取物、浓缩液等)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能力也较低。
4建议
1)要下力气搞研究,要对食用盐质量安全中危害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是食用盐安全控制的首要前提,也是重要限制因素。
2)鉴于现有的食用盐的标准明显滞后于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国家或者食盐行业的权威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食用盐中危险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食用盐相关标准,提高食用盐的食品安全门槛。
3)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构建食盐质量监控体系,提升食用盐监管水平。同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解决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局限的问题。而且校企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食品安全论文范文
6.食品论文范文
7.食品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