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鸟类与环境
浅论鸟类与环境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类动物,而且处于食物链的中上层。为此鸟类与我们身边的周围环境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首先,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就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鸟类减少时,那么一定说明环境水平下降。同时,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全世界中,鸟类共有9 000多种,估计有1 000亿只。它们的食性复杂,生活方式多样,栖息在各种生态环境中,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1. 环境对鸟类产生的影响。
对于鸟类来说,一种鸟要灭绝,其主要因素并不是人为大肆捕捉,而是因为环境恶劣,该种鸟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而人对鸟类的影响也通常是通过环境的破坏来影响鸟类。
1.1 温度
当一个地方的环境气温上升或者下降超过一个鸟类可适应的范围,那么鸟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干扰。此时,鸟类就将发生迁徙,离开这个地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冬候鸟、夏候鸟的迁徙。同理也是如此,当这个地方的温度上升时,会出现原先许多不常见的鸟种。随着全球气温回暖,在1980年后,福建省的日常温度相较于之前高0.6℃。所以从1980年起,在福清发现第一只黑翅鸢后,接下来的数十年间,福建省各地陆续发现黑翅鸢的踪迹。黑翅鸢目前已经成为福建省的留鸟。而之前该鸟种一直存在于海南等地。
1.2 降水量
一个地方降水量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通过影响鸟类的繁殖行为和生存难易度来改变鸟类的数量。白鹤是一种极度濒危的迁徙性湿地鸟类,全球野外大约有3 000只个体。白鹤过去经常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越冬。但随着97、98年降水量减少,强降水天气增多,对白鹤的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那两年间,在长江流域的白鹤数量由原先的1 200只锐减至200只不到。
1.3 生存环境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围湖造田、开山采石,利用滩涂地养殖,破坏红树林等行为已经成为影响鸟类生存的最大环境因素。黑脸琵鹭是近几年最受鸟类工作者关注的一种鸟。在70年代之前,黑脸琵鹭常见我国华南地区,随着近期的调查,发现目前该鸟在世界仅存不足1 000只。在黑脸琵鹭的最大越冬地台湾,其西北沿海正受到工业化的严重威胁,香港米埔也受到污染,越南尽管在它的越冬地建立保护区,但仍受到连续地将泥滩改为水产养殖场的威胁。这些人为因素使其食物来源减少,水源受破坏,繁殖地受人为干扰。在福建省的泉州湾湿地保护区,这2年随着环境的开发,泉州换成公路的修建,破坏了部分山体和滩涂地,原先每年在此进行繁殖的白鹭、牛背鹭、苍鹭、大白鹭的数量也由原先的近万只顿减为目前的千把只。这也是由于修路过程中,破坏鹭类的巢穴,施工过程的噪音和人为走动干扰其繁殖地造成的。
2. 决定环境的鸟类因素
2.1 鸟的种类
不同的鸟类对同一个地方的适应能力不同。因为它们的食物需求不同,繁殖地不一样。如麻雀,这是一种常见鸟类。在农耕文明之始就和人息息相关。其食性为杂食性,主要以甲虫和鳞翅目幼虫为食,同时也吃一些果实种子。这些食物主要在有人类耕作的区域存在,所以在有人的地方都能看见麻雀,它还兼吃一些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而与此不同的是白鹭,其食性主要以小鱼小虾类为主,所以白鹭的分布地点主要鱼塘和滩涂地旁。牛背鹭的食性主要以蛙、虫类为食,其生存地多在田埂上。当一个区域的鸟种突然增加了,则说明这个区域的环境出现一些改变。
2.2 鸟的数量
在鸟的种类程度相当的情况下,鸟的数量是决定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个地区同种鸟在同一时间段,如果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则也说明该地环境出现变动。如,泉州湾环城公路兴建前后,出现在此地的鸟类除了鹭类数量下降外,鹎类、鸦鹃类、雀类也都出现不同层次的下降。有部分鸟类迁徙到其他区域,如泉州湾上方的闽江口或泉州西湖。同时,由于存在种间斗争和环境适应能力不同的情况,所以当一个地区部分鸟种的个体数量上升时,并不代表这个区域环境状况变好。而可能是环境恶劣导致其他鸟种迁徙,使该鸟种环境容纳量上升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