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科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时间: 秋梅0 分享

环境工程是城市建设和保障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做好环境工程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长久的发展都是起着推动的作用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工程专科毕业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工程专科毕业论文参考例文篇1

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分析与评价

【摘 要】垃圾填进场在的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特殊性又影响环境评价的敏感性与重要性。在环境影响的评价过程中,要从局部的角度与周边的环境,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进行分析。建设垃圾填埋场对社会经济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文探讨垃圾填埋场引起的环境影响,结合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标准、等级与评价因子,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技术型强的操作路线。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建设 环境 分析与评价

1建设垃圾填场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数量还在逐年的上升,以7%至9%的速度增加,垃圾年产理占世界总产量的 ,成为世界各国垃圾包袱最多的国家。我国垃圾数量如此巨大,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措施与方案,会严重污染我国城市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周边水体以及土壤与大气等。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堆放向填埋的方式转变,同时,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开始走卫生、高效与经济。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垃圾日常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垃圾填埋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无法满足城市垃圾日常处理的要求,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对各城市进行总体的规划,在规划中均有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要求。

2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目标

通过评价项目环境影响,全面、系统地对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掌握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掌握,结合模型计算、实际测试与类比调查的方式,预测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与运行前后,分析污染物在排放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排放标准与要求,节省污染防治的投资与排放量的治理方案。在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方案中,要根据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可行性方案,为环境保护部门与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科学依据。

3评价思路

评价标准与思路将结合环境现状的数据与特征污染物的监测,通过综合分析,充分了解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现状,根据垃圾填埋项目的污染特点,重点预测垃圾填埋场在运营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认污染因素的主要因子,并采取预测的方式与类比调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规律与总量,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环境现状与环境影响预测作为两种评价的方式,它们采用的方式各有不同。即收集环境现状的数据是结合历史资料与现场监测的方式,而环境影响预测是结合数学模式计算与类比调查的方式。

4评价标准

环境标准作为我国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它包括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与环境质量等标准,其中,环境质量标准是重要的,它是为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物质与人民健康而作出的规定。环境质量标准作为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通过经济、技术、有害物质等因素条件,定期对环境优劣程度进行衡量。

在我国地区还有相应的地方标准,它是补充与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地方标准是由省、直辖市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将我国环境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进行补充与完善,并制定地方标准。

环境标准作为垃圾填埋声建设项目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向个环境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而排放污染物的标准主要有《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标准的执行等级与类别要得到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认可。

5评价因子

在初步了解与分析垃圾填埋场选址周围环境后,对污染与评价因子如表1所示。

6评价工作范围与等级

6.1水环境的评价等级与范围

划分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较复杂,其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建设项目污水水质、污水排放量、受纲水域的规划与水质要求。分析评价范围要依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主要按照以下两个导则进行确定,即“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2大气环境的评价等级与范围

依据工程项目的初步分析结果,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需要一一计算,只需要选择1至3种,计算主要污染物浓度占标率的最大占地面积P , 指的是第几个污染物,再加上第 个污染物地面浓度标准,以及标准限值10%和最远距离 。P 的公式为 。公式中P 是第 个污染物浓度占标率的最大占地面积%; 作为估算模式,是将第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计算出来 ;而 是其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 。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是依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范围。以污染物的排放源为中心,以 为圆的半径、或以 矩形的边长为大气环境评价范围;若排放污染物的最无距离超过25Km时,评价范围为圆,其半径为25Km区域,或以矩形为评价范围,其边长为50Km的区域。评价范围有一定的标准,其直径或边长不得小于5Km。

环境工程专科毕业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析煤化工发展水环境约束

【摘 要】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部分,煤化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现阶段困扰煤化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废水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紧缺为特征的水环境约束。本文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当前我国煤化工发展较快7省份的水环境约束进行分析,得出:相对而言,山西、河南、青海等省环境纳污能力和工业用水较丰富,是我国煤化工项目布设的优势地区。而新疆、内蒙水环境约束趋紧不利于煤化工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后,为推进煤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化工 COD排放 氨氮排放 工业用水约束

1 前言

多年来,作为战略储备,煤化工工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当前,焦化、化肥等传统煤化工正逐步实现高效化、清洁化发展,煤制燃料(油品、天然气等)、煤制化学品(甲醇、烯烃、芳烃、乙二醇、二甲醚等)等现代煤化工也已经发展到工业化示范阶段[1]。未来,随着煤炭利用模式的逐步升级,当煤炭产品作为原料被利用成为主流之时,现代煤化工将迎来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较快的省份包括山西、内蒙、陕西、河南、宁夏、青海、新疆7省。

现阶段,伴随着化工产品的产出,煤化工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具体为:

1)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煤中的S、N最终可能以SO2、H2S、NOx、NH3等形式混入烟气而排入大气中;②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废气,如焦化过程的焦炉煤气等;③CO2。

2)水污染物排放,煤化工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包括氨氮、酚类、多换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N、O、S的杂环化合物等石油类化合物。

3)固体废物排放,包括煤气化过程产生的各种炉渣、废催化剂及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泥。其中,各类炉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废催化剂和污泥属于危险废物[2]。另据资料调研[3],与直接燃煤相比,煤化工的SO2排放可下降99.8%,粉尘排放可下降99.9%,和燃煤发电(带脱硫脱销,脱硫效率约90%)相比,SO2排放可进一步降低80%,NOx可降低75%。另外,与传统煤化工相比,源于工艺,现代煤化工可以将煤炭中的硫以及其他重金属分离出来使其能容易去除,使煤炭中的氮以氨氮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其排放的CO2也可以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减少CO2排放[4]。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煤化工目前能源转化效率逐步提高,煤制天然气升级示范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达到56%~60%,高于燃煤发电40%~46%的水平,煤制油、煤制烯烃的能源转化效率都达到40%以上。提高能效也是CO2减排的有效途径。另据相关研究,煤制天然气用于民用和工业燃气、车用燃料等与发展煤电的能源转化效率相当,在一些应用领域由于煤电,不会造成全社会CO2排放量的增加[3]。

相比较,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废水中COD一般在2000~4000mg/L,氨氮为200~500mg/L,总酚质量浓度为300~100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为50~300mg/L,同时还含有氰化物、硫氰化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当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5]。此外,煤化工废水处理还存在污染物处理技术滞后于生产技术的可能[2]。因此,煤化工对大气污染较小,其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化工废水以及相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煤化工属于高耗水行业。据资料调研,目前依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不同,我国煤化工生产单产品水耗为4.5~14吨/吨-产品,合成氨、煤制二甲醚、间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直接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工艺水耗相对较高,其单产品用水约为10吨或以上[6]。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推行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当下,煤化工发展的主要约束以化工废水排放和水资源短缺为特征的水环境约束。本文通过对我国山西等7省发展煤化工COD、氨氮排放空间和用水空间的研究,分析各省煤化工发展水环境约束,并基于此,对各省煤化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省煤化工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假设: (1)“十三五”期间我国COD、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力度不减,即2020年比2015年COD、氨氮排放总量增加或减少比例与“十二五”相同。

(2)假设未来山西等7省COD和氨氮排放空间、新增工业用水全部用于新上马的煤化工项目。

课题组基于上述假设,通过调研、数据整理、汇总,充分运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对山西、内蒙、陕西、河南、宁夏、青海、新疆“十三五”COD、氨氮排放总量、工业用水总量进行预测。将各预测值分别与“十三五”各省的COD、氨氮排放、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比较,得出各省的COD、氨氮排放空间、新增工业用水量。

报告定义煤化工发展COD排放最大限值为COD排放空间,煤化工发展氨氮排放最大限值为氨氮排放空间,煤化工发展用水最大限值为新增工业用水量。

3 煤化工发展水环境约束分析

3.1 水污染物排放约束分析

由表1,在当前节能减排政策环境和科学技术水平下,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及速度,山西、内蒙、河南、宁夏、青海至2020年均有COD和氨氮排放空间。陕西省COD排放空间较大,却没有氨氮排放空间。新疆则没有COD和氨氮的排放空间。在当前假设下,按照目前的发展和污染物减排模式,氨氮排放将构成陕西省煤化工发展的约束;对于新疆而言,COD和氨氮均为其煤化工发展的污染物排放约束。因此,在煤炭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我国布局煤化工项目宜优先选择河南、内蒙、山西、宁夏、青海等纳污能力较强的省份。而若在陕西、新疆建设煤化工项目需强化污染物减排,提高准入条件,如必须选择废水零排放流程,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污染物不外排;或者改革节能减排机制,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强化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赢取空间。

3.2 水资源约束分析

由表2,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模式,至2015年、2020年、2030年,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均有一定的煤化工发展用水空间;而宁夏、新疆两省至2020年煤化工发展用水空间不足,内蒙至2015年煤化工发展用水空间不足。但是随着节水技术的进步,用水效率的提高,至2030年,用水将不再成为煤化工发展的约束。分析各省当前的用水结构(见图1),新疆、宁夏、内蒙农业用水占比较大,达到本省用水的77%~93%,是主要用水方面。

因而,对于宁夏、新疆、内蒙,创新优化用水结构,创新用水模式是解决其用水短缺的必要选择。据调研所知,内蒙正在进行工农业水权置换探索,期望达到水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因此,从水资源约束的角度考虑,2020年前,在煤炭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国家布局煤化工项目应该优先考虑山西、陕西、河南、青海等工业用水较丰富地区。而在宁夏、内蒙、新疆应限制发展煤化工。同时,提高煤化工项目准入门槛,在工艺上,选择节水工艺、提高水的再生和回用的工艺、空冷技术等[7-8]。

4 结论及建议

随着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面,作为石化产业的有益补充和合理替代,煤化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然而,现阶段由于受到废水处理困难和水资源短缺等的影响,煤化工还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本文基于研究,认为在煤炭资源保障充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区纳污能力和工业用水供给,我国煤化工项目应优先在山西、河南、青海等省有序建设,而在新疆、内蒙等省,则不适宜大规模布设煤化工项目。然而,新疆,内蒙等地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种多不适宜长距离输送应就地转化。因此,为推进煤化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议:

(1)现阶段将煤化工作为战略储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点在煤化工工艺流程的低成本、高效、稳定、连续运转、节能节水、“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实现煤化工的产业化发展。

(2)强化用水管理,试行水权置换。

第一,因地制宜建立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高度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用水管理是对水活动的管理,通过有效控制用水,实现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9]。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等现状,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用水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分级管理,权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用水管理体系。完善用水管理相关制度,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用水节水管理制度等[10]。

第二,改革水价,明晰水权,建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在公平合理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做好水权的初始配置,明晰水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建立合理的用水定价机制,建立与发展以市场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11]。

第三,建立用水效率管理体系。具体为:研究并建立用水效率管理指标,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监管体系,完善用水监测计量和信息统计制度[11],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制度,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工业项目建设,建立水资源预警管理制度等[12]。第四,试行水权置换。基于研究,明确水权置换的范围、层次、规模,摸索水权置换程旭,制定水权置换的监督管理办法[12]。

(3)在新疆、内蒙等地应选择资源优势明显,环境纳污能力较强,工业用水较丰富地区,如准东、蒙东、鄂尔多斯地区,建设煤化工基地。

(4)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在新疆、内蒙等省上马煤化工项目,需选择节能、节水、环保工艺。首先,提高节水意识,基于对煤化工工艺用水系统的全面分析,改进工艺技术(如采用夹点技术[13]、空冷技术等),逐步优化水网。其次,尽可能实现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循序再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14]。再次,依据煤化工废水特点,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如预处理+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污泥处理+废气处理+污水回用处理+浓盐水达标处理或浓缩处理+蒸发结晶的联合处理工艺[15]),实现废水“零排放”。

参考文献:

[1]韩红梅.当前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6):1-7.

[2]吕任生,陈平,张晓亮等.新疆煤化工产业开发中的环保问题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09,31(3):22-25.

[3]__坚.发展煤化工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J].化工管理,2013(23):25-27.

[4]钱伯章.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J].上海化工,2015,40(1):33-38.

[5]王香莲,湛含辉,刘浩.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化工,2014,34(3):1-4.

[6]裴云鹏.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状况及建议[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11):27-30.

[7]张志国,关新玉,张紫平等.浅析解决煤化工产业水资源缺乏的途径[J].煤炭工程,2010(3):2-4.

[8]汪雁,张振文,陈洁.陕北煤化工工业园水环境影响对策实例研究[J].科技传播,2012(9):64,50.

[9]李伟.有效用水管理方式初探[J].吉林农业,2012(12):202.

[10]程旭权.对强化用水管理实行节约供排的思考[J].企业管理与改革,2014(11月上):131.

[11]万韬,梁谦.浅谈用水管理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4(2):40-41.

[12]赵鸿.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甘肃农业,2013(13):34-35.

[13]唐宏青.正确处理煤化工与水的关系[J].化工设计通讯,2014,40(1):1-4.

[14]苗媛.煤化工用水及废水处理分析[J].化肥工业,2014,41(4):50-52.

[15]周跃,李强.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进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2):54-58.

猜你喜欢:

1.国际商务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2.会计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建筑结构的论文参考例文

4.毕业论文范文

5.金融工程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42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