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习机械制图论文(2)
大一学习机械制图论文
大一学习机械制图论文篇2
试论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改革的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4-02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讲授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方法尤其重要,一般以老师精讲,辅导学生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要处处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先做好授课计划,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如:设计出不同的小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思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老师需要用大量的实例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老师应适时地转变教学方式,从原来的学生听课为主到学生分析讨论为主,老师引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中、高级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使教学与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使职业教育达成其社会使命,努力提高职业学生的就业条件。
2.发挥传统教学优势
对于传统教学,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优良传统,授课老师在向学生讲授“机械制图”这一课程时,需要讲解详细、严谨,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从画线、书写文字、尺寸标注到各装配图、各零件图的组合画法与读图,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准化典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模仿老师,时刻谨记老师的标准和要求,将老师的要求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以老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绘图技术得以提高。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机械制图”的技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并为学生列举很多案例,但在学生刚开始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学习“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练习达到最好的效果。老师还要尤其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细心练习、耐心能力和信念坚持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教学内容日益增多,授课负担加重,如果仍采用旧的传统手段,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以教材中的装配图为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比较直观反映装配关系,拆装顺序及工作原理,学生易懂,克服了原始挂图讲解,特别是拆装顺序,教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采用立体放映,参照装配图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习内容,对于机件表达方法及相贯线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效果,可变静为动,从而建立牢固的概念。例如,相贯线的形状是封闭的曲线,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相贯线,从立体中跳出,由静变动,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明确了相贯线的性质,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因机械制图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多,所以,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应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有些基础部分应按旧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老师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直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例如:几何作图,老师教学生怎样拿两块三角板推平行线,怎样使用圆规画图等。通过老师实际操作,学生对绘图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缺少,应和多媒体教学穿插使用。
二、改革时要把握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
授课老师要尤其注意的一个最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其一,授课老师和学生均应提高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向学生详细阐述理论知识,包括机械构造体系、装配原则、作图方法、基本原理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不断的错误、改正、再犯错、再改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高分低能”学生,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必须引起老师的重视和思考,出现这样的结果,充分暴露出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问题: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既然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在“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学习中,授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给学生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多讲实例,给学生少看模型,多看实物,尽可能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
2.规范、标准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机械科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在18年后的2002年,我国各学者对1984年编制的机械制图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最终形成一套新的更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制图标准,与国际化要求相接轨,删除原来不合时宜的规定,使学生在学习的最初,就接触到最先进、最科学的机械制图理论,树立专业化的标准观念,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实践应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那么,在教学的初始,标准化观念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反复向学生强调现有的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让学生明白国家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标准内容,认可国家制定的标准,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标准规定,做到与时俱进。
三、 对现有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试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方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如今,很多学校的考核方式都是期末考试加平时作业情况,而期末考试也多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好定义、理论等书本知识,就可以取得高分。但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举例来说,在现实的工作中,各生产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一般均是口头性的,对生产中的问题、错误纠正、生产工艺的改进等都是口头交流,所以,在“机械制图”课程考核的时候就应该偏向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问题能力、实践解决故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校的学习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学生的顺利就业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机械制图考核改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本理论知识方面
对这一类理论知识的考核仍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考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考核到全面的知识点,但一定要杜绝偏题和怪题,从学生学习的四个过程——记忆、理解、掌握、应用,进行分类逐步考核,使考试分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机械制图标准方面
这部分的考核内容包括辨别各组装配件,如:常用件、标准件等,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表示方法等。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很多,相对于完全的理论知识,答题时间较长。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看图、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可以采用闭卷考试或者面试口答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也可以设置些补图类型的考题,但不可过多,一般不超过总题目数量的八分之一。
3.实践综合能力方面
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测绘作业”这一考核方式,根据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测绘对象,如进行零件测绘或者进行部件测绘,最后要求学生画出完整的零件图(装配图)。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考查出学生对各零部件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及学生对国家相关规定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安,陈绚,陈锦昌.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22~125.
[2]谭夏梅,黎莉梅,李冰,等.高校扩招下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