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装置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机械制造为本,在制造生产的各个部分引入电子技术,将两种技术结合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减少浪费等目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篇1
论综合干预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实施效果的影响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表了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指南[1],建议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床头抬高、洗手是集束化VAP预防护理措施最有效的措施,但在临床时执行却不理想。刘京涛的调查中,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仅为27.79%[2],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临床依从性的最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知识培训不足[3]。而机械通气患者疾病的原因,均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故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床头抬高,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保证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呼吸ICU 40例机械通气、检查例次750次的患者为干预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急诊ICU 36例机械通气、检查例次736次的患者为对照组。两个ICU护理床护比、护士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相当。患者纳入的标准:①机械通气患者,上机时间≥24 h。②无床头抬高禁忌证者。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肠内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抬高床头30°~45°、口腔护理2~3次、加强鼻饲护理、鼻饲前测胃残余量、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等集束化VAP预防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实施以上集束化VAP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床头抬高30°~45°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干预组床头抬高综合干预策略如下:
1.2.1 机械通气患者不能保持有效体位的原因
医务人员方面:①护士对床头抬高30°~45°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力不足,不能及时纠正患者下滑的体位。患者方面:①患者不知道床头抬高30°~45°的意义,觉得这一体位不舒服,不接受。②机械通气患者因基础疾病多、二氧化碳(CO2)潴留、气管插管等原因引起患者烦躁,是患者体位下滑最重要原因。③后勤保障跟不上、操作指引缺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1.2.2 成立床头抬高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6人,护长为组长。负责培训护理人员、制订操作指引、宣传图。每月收集《患者床头抬高评估表》进行分析、质控。负责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烦躁的患者。制作床头角度指示卡安放于病床两侧,定期检查床头角度指示卡。制作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制作《患者体位认知度调查表》。
1.2.3 组织培训
由护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规范培训,再延续培训全体护理人员,要求人人掌握。尤其对床头抬高依从性差的护理人员:轮科护士、进修护士、新近定科护士、护生等进行相关知识的重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现场操作示范,理论培训主要是学习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对VAP的预防作用、重要性及不良反应、节力原则、床头角度的测量、患者的健康教育;操作示范是学习简易床头角度指示卡的使用、患者体位摆放、抬人单、翻身枕的使用。每月床头抬高质控分析,内容要求每个护士均要阅读、知晓。
1.2.4 规范机械通气患者体位的摆放
干预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式体位法[4]: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位时床头仍抬高≥30°。为防患者身体下滑,患者臀下垫一软枕。规范体位摆放操作流程:搬动患者靠近床头→取舒适体位→床头抬高30°~45°→检查床头角度指示卡→了解、满足患者其他需要。对照组患者按机械通气患者常规要求安置体位。
1.2.5 提高患者体位的认识度
干预组自行设计《患者体位认知度调查表》,对神志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调查。调查表共有5个问题:①护士为您取的体位令您舒适吗?②保持床头抬高≥30°,您认为此体位安全吗?③您了解床头抬高≥30°的意义吗?④您认为床头抬高≥30°,能帮助您早日脱机吗?⑤您愿意主动配合床头抬高≥30°这一体位吗?患者知道3个以上问题为认知度好,知道2个以下问题为认识度差。干预组针对认知度差的问题,反复对患者行体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为患者摆放体位时、家属探视时均给予体位健康宣教。宣教内容是床头抬高30°~45°的重要性,如何保持舒适体位、表达自已的需要等。而且把床边所挂的床头抬高宣传图给清醒又能阅读患者的患者阅读。探视时向家属行体位健康宣教,通过家属鼓励患者,提高患者对体位的认知度,主动配合床头抬高30°~45°这一体位。
1.2.6 加强护患沟通
处理患者的烦躁烦躁易致患者体位下滑,护士要充分认识患者烦躁的原因,针对原因处理患者烦躁。因CO2潴留、缺氧引起患者烦躁,加强与医生沟通,调整呼吸机参数减少人机对抗情况。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影响患者表达与沟通。制作《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宣教图,宣教图涵盖疼痛、各项生理需要的图文。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阅读宣教图,点击图片,就能表达患者的需要。护士及时了解及满足患者的需要,避免因患者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躁,导致体位下滑。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听舒缓的音乐或阅读。
1.2.7 物品支持及其他管理策略干预组的机械通气患者
使用抬人单搬动患者。按床位数的3倍准备抬人单的数量,使护士搬动患者时节力。干预组将床头抬高操作指引、宣传图放置于机械通气患者床边,方便护理人员随时阅读,随时指导操作者。宣传图图文并茂告诉操作者机械通气患者白天、喂食、夜晚建议床头抬高的角度;患者下滑时如何处理。设立N班组长,由N班组长对夜间床头抬高进行质控。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床头抬高实施率自行设计《患者床头抬高评估表》 在每天9:00、16:00、23:00、4:00共4个时间段测量记录每个机械通气患者床头角度。床头抬高30°~45°为有效体位,床头抬高≥30°但患者身体下滑或床头抬高≤30°为无效体位。床头抬高实施率=使用呼吸机患者4个时间点实际达标的次数/应达标的次数(排除当时有体位禁忌);有效率=有效体位例数/总例数×100%。
1.3.2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 误吸、肺不张、VAP的发生率。VAP诊断标准:新出现的或进行性的胸部X线浸润阴影下并符合下列3项中的2项:①发热:体温>38℃;②血WBC升高或降低;③有脓性分泌物[5]。VAP的发生率(‰)=发生VAP例数/患者使用呼吸机天数[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床头抬高的实施率比较
对照组有效体位实施率为43.4%,干预组有效体位实施率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综合干预策略能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的实施率。见表2。
2.2 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误吸、肺不张比较,干预组误吸、肺不张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综合干预策略能提高患者体位认知度,保证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除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外,还有患者本身的原因。机械通气患者因基础疾病多、CO2潴留、气管插管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等导致烦躁,身体易下滑不能保持有效体位。而国内医院都存在ICU护理人力不足,何秀霞的研究指出即使ICU床护比1∶2.5~3.0现在也无法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7],护士不能及时纠正机械通气患者≤30°的体位。干预组采用改良式体位法,规范体位的摆放,患者臀下垫一软枕防身体下滑及减少骶尾部的剪切力,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并且调查患者体位认知度,针对性、反复地进行体位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体位护理舒适、安全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体位认知度。患者知晓床头抬高30°~45°的意义,主配合床头抬高30°~45°这一体位,避免护士反复纠正患者下滑的体位[8-13]。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率,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导致细菌定植到肺,增加肺感染的机会。为此,美国CDC建议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以预防 VAP,说明有效体位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综合干预策略通过组管理、护士培训、制做宣教图、加强患者体位认知度等管理,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率[17-18]。
对照组736例次的检查中,无效体位416次,其中有242次床头抬高≥30°,但患者身体下滑,护士在操作中忽略了体位的准确性。王兰芳的调查指出床头抬高医嘱执行,日间平均执行率高于夜间16%,护理人员仅注意了需要抬高床头,但疏忽了操作时抬高角度的准确性[19]。干预组通过护理质控,并特设夜间床头抬高质控,加强护士的体位延续培训,明显提高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率。张世琼研究指出:机械通气患者尽管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同样有发生误吸的危险[20]。有效体位是预防患者误吸唯一的方法。床头抬高30°~45°可以降低胃液反流[21-23],减少细菌移植到下呼吸道的危险,从而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24]。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能降低VAP的发生率。护士在执行床头抬高30°~45°时,必需从护士、患者方面查找原因,制订针对性的综合干预策略。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延续培训,持续有效地提高护士、患者体位的认知度,有效的护理质控,从而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率。机械通气患者准确有效地执行床头抬高30°~45°,才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及VAP的发生率。
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篇2
浅析机械设备装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一、设备装配精度
机械设备装配就是将一系列全部合格的零部件、设备组装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或生产线系统。产品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各种检验和试验,以确保其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为了使机械设备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设备装配精度包含各独立设备之间所需正确联动的位置精度、单台设备重现的制造精度和整台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精度。
二、设备安装配合精度的影响因素
设备在装配时受到的精度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应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和分析。下面重点介绍了八种影响因素。
(一)基础的影响
设备基础存在强度不够、沉降不均匀和抗振性能不足等一些缺陷对安装精度存在严重的影响。设备找平、找正、找标高及安装检验合格后,若基础强度不足、继续下沉,安装会存在偏差,造成设备安装精度降低。因此,设备安装前,应检查和测试基础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观测基础沉降是否稳定,确定都合格后作最终设备调整和固定安装。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动载荷或冲击载荷,若设备基础抗振性能不足,也会影响设备安装精度。
(二)灌浆和垫铁的影响
在垫铁和二次灌浆层上安装设备。若垫铁本身的质量(表面不平整、有毛刺,尺寸误差大)、垫铁的接触质量(垫铁不平稳、接触不好,未焊牢)、二次灌浆质量(不密实、强度达不到)存在一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设备装配精度。应严格按照垫铁的设置和灌浆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和安装,使设备装配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三)地脚螺栓的影响
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垂直度和紧固力矩直接影响设备安装的质量。有些设备(特别是自动化程度高的联动设备)对标高、位置的准确性要求很严。因此,必须在设备安装前,地脚螺栓埋设后对其进行检查和矫正。当发生偏差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地脚螺栓若安装不垂直,在浇灌混凝土时产生偏移,还可能产生局部间隙,造成设备与螺母的接触会倾斜不正,受力不均衡,影响设备的牢固安装固定;螺栓紧固力低于标准要求,装配连接存在松动,设备在工作运行中会产生振动和位移,造成设备安装精度降低。因此,地脚螺栓安装位置、标高偏差、垂直度和预紧力均应按照规范、技术文件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发生偏差时应认真进行纠正和核准,从而保证整套设备的安装质量和精度。
(四)设备制造及装配的影响
1、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加工精度。若设备制造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对安装精度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严重的,且很多问题在现场无法处理和解决,多数需返厂处理,所以设备在未出厂前要严把质量关。
2、散装或解体设备的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装配偏差的大小从各活动部件之间的相对直线运动精度、圆周运动精度、传动精度、配合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精度以及接触质量等多个精度的高低上体现。
3、影响设备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水平度、铅垂度)和相对运动精度的因素还存在于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等,如龙门刨床的直线运动精度制约于床身导轨安装的直线度和导轨之间的平行度等相关因素。
(五)测量的影响
测量误差对设备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测量仪器的检测精度、检测基准的加工精度、安装基准的实际偏差、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和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
1、设备检测测量时,要首先选择正确合理的基准位置,否则会严重影响整套设备安装找正找平和调整的质量。安装时测量基准一般以加工面(底座、壳体、机身、机座、床身、台板、基础板)或中心轴线为基准,当设备加工面和轴线有多个时,应突出主要工作面或主要工作轴线。检测过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造成较大的积累偏差。检测还应注意周围环境(如温度、风力)的相应影响。
2、所选测量工具和检测仪器的精度必须与被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相适应,否则达不到质量标准和要求。
3、测量人员测量时的主观性或视差,以及技能水平不够、压力过大等操作误差,将直接影响安装精度。
(六)应力的影响
在材料内部存在着的一种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应力称为内应力。这种内应力是不可避免的,设备无论是在制造还是在安装过程中都会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存在会给设备带来一定危害,将使结构材料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设致使备产生变形而影响构件的装配精度。所以要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设计措施和工艺措施来降低和限制内应力。
(七)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对设备安装精度的影响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对设备基础和设备自身结构的影响比较大,特别对大型、精密机器的安装如精密机床、高精度的大型连轧机组。由于温度变化的原因,设备基础、设备结构会随之变形而影响安装精度,应做出适当的调整。
1、设备基础的温度变形。如大型机床的基础尺寸比较大、长、深,当温度变化时,基础上下会存在温度差,上面温度变化大、下面温度变化小,使设备基础发生两种变形情况。当气温上升时,设备基础由于受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高的原因出现中间上拱的变形;当气温降低时,设备基础由于受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低的缘故产生了中间下陷的现象。
2、设备自身的温度变形。设备在运行时各零部件受到工作状态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产生热变形,影响其安装装配精度。如汽轮机转子的几个支承因受热条件变化,零部件产生的温度场将有所不同,热变形也就不同,造成转子中心位置发生改变。
3、恶劣环境场所,主要是生产与安装工程同时进行,严重影响作业人员视线、听力、注意力等,可能造成设备安装质量偏差。
(八)操作的影响
操作者从事安装工作应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并按正确的工艺标准进行装配和安装,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操作误差。解决操作问题的关键是将操作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三、控制装配精度的措施
提高安装精度的措施应从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着手。特别要重视人的作用,对操作者的工作经验、岗位证书、身体状况、专业技术水平、技能考核、责任心等进行把关和控制,让合格人员去从事相应的安装工作,再结合适当、先进的施工工艺和配备适当的施工机械和检测器具,在施工作业环境和现场自然环境都适宜的条件下操作,设备安装装配精度和质量才能提高和保证。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尽可能排除和避免影响安装精度的许多因素。
2、综合考虑设备的设计精度要求、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装配和调整方法。过大的安装累计误差抵消时采用可补偿件的位置或选择固定补偿件的办法调整。
3、选择合理的检测器具和测量方法,其精度等级符合被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
4、在调整法抵消不了过大的安装累计误差情况下,必要时选用修配法,对补偿件进行加工补充。
5、设备安装允许存在一定的合理偏差,但要确定偏差的方向。设备安装精度偏差方向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一种偏差方向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重点考虑主要因素对安装精度偏差方向的影响。
四、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
1、温变偏差的补偿
机械设备通常是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进行安装的,但许多机器在运行工作中则处在不同温度的状况下。对这类机器的装配安装,要考虑和控制温度变化对安装偏差方向的影响。例如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应低于温度低的一端,所以汽轮机、干燥机上部间隙小于发电机、鼓风机下部间隙,得以补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
2、受力偏差的补偿
在自重状态下进行设备安装,一旦投入运行承载后,安装精度的偏差有的会发生变化。例如:带悬臂转动机构的设备安装时就应控制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和悬臂轴水平度的偏差,使其能补偿受力引起的向下和向前倾斜的偏差。
3、磨损偏差的补偿
装配中的许多配合间隙(如齿轮啮合间隙、轴承间隙、键槽间隙)在设备运行时都会因磨损而增大,使设备在运行中产生振动或冲击,因此安装时要选择、调整适当的配合间隙,补偿磨损偏差引起的不良影响。
总之,机械设备在安装装配中要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综合分析影响其安装精度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来严格控制安装精度和偏差,使设备在运行中充分发挥高效率和作用。
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
上一篇:机械电子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下一篇:机械电子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