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宁波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农村研究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引言
人口流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大量的外来人口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也为城市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金定认为流动人口是指不改变长久居住地(即法律上的户籍所在地)、以谋生为目的、在外时间较长的人口。 而韩琳认为流动人口是指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通常指“临时离开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辖区范围,前往它地不时返回的人口。”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则是指按照何金定的界定。
流动人口的成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农村经济难以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的职能多、服务面广、第三产业比较落后,随着城市基本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城市对劳动力地需求更加迫切。
第二,社会经济的活跃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为人口流动创造了契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区域件的横向联系范围日益扩大。另外,用工制度的变革,开放集贸和劳务市场等政策的实施,尤其使沿海的一系列发展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对外地人口和劳动力很有吸引力。
2宁波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宁波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2.1.1宁波市流动人口总量情况
宁波市外来流动人口总体规模10年来增长4倍多,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从业人员。至2006年底,外来流动人口达到331万人,与户籍人口比为59.1∶100,总量首次居全省首位。据测算,至2020年,外来流动人口将超过600万人。增长趋势见下图。
2.1.2宁波市流动人口构成情况
2.1.2.1 2006年底,从来源分布看,以省外人口为主流。全市流动人口中有16.28万人来自浙江省内,有180.2万来自省外,占总数的84.7%。其中,来源最多的省份是安徽,达43万,占总量的23.86%。接下来依次是四川、江西、贵州、河南、湖南、江苏、山东、重庆、陕西、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2.1.2.2 从年龄结构看,26-45周岁的劳动力居多,达106.04万人,占总人数的52.25%;16-25周岁的次之,人数为75.70万人,占总人数的37.3%;46周岁以上的相对较少,共有21.22万人,仅占总人数的10.45%。
2.1.2.3 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多达163.17万人,占总人数的80.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0.39万人,占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9.40万人,仅占总数的4.6%。
2.1.2.4 从劳动技能看,在工作实践中自学成才,稍有技术特长的为139.98万人,占总人数的69%;有初级技能的为46.07万人,占总人数的22.7%;具有中、高级技能者为16.9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8.3%(数据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2.1.3在宁波市的流动人口生活情况
2.1.3.1收入情况。2004年,在宁波城市中的流动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约为1042元,其中,月收入在666.66元以下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1%;在666.66-1000元的占31%;也有少部分月收入超过1666.66元的,占9%。
2.1.3.2精神生活情况。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流动人口精神生活贫乏。
2.1.3.3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情况。至2004年秋季,在宁波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达到13.25万人,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其中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有7.40万人,在社会力量办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读的有5.85万人(数据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2.2宁流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主要措施
宁波市政府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教育方面,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上解决了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和学前教育问题。在治安管理方面,对流动人口及其落脚的出租房、中小旅店、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部位开展不间断检查,及时发现、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消除治安隐患。在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方面,为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提供同等的保健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并建卡、建册,实施系统的动态管理。在就业方面,积极收集、登记各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在社会保障方面,减免相关费用,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逐步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方面完善流动人口社会制度。在户籍管理方面,先后制订出台了《宁波市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宁波市农村和外来劳动力进城务工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
2.3流动人口对宁波市的不良影响
第一、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庞大的流动人口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与城市居民相当,在某些方面比市民的需求量还大,从而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供需缺口的矛盾。外来流动人口的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如存在从事饮食行业的外来流动人员并无健康检查证、经常乱丢垃圾、不少外来盲流人员在景区、闹市、车站、码头等处流浪乞讨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环境
第二、对城市治安、本地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影响。外来流动人口构成复杂,有些外来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进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储备库,这在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对城市劳动力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3 对宁波市流动人口综合性整治的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积极创造亲和氛围。
在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差别巨大,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优越感,种现在在沿海发达地区更为明显。这妨碍了流动人口与居民的交流,甚至引发恶性冲突。并且,由于许多流动人口素质较差,犯罪违规现象严重,这又增加了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恐惧感。于是居民对流动人口更加排斥,这样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舆论手段,在全社会营造起一个亲和的氛围。可通过媒体(报纸、电视、广告牌、宣传画等)和其他宣传教育手段宣传流动人口对宁波的积极贡献,倡导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和睦相处,一方面可使流动人口感受到宁波的可亲友善,另一方面也可使流动人口尽快熟悉宁波,融入宁波,和睦友好的氛围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3.2优化流动人口居住环境。
目前宁波的流动人口,除一小部分有稳定高收入的人外,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他们基本上居住在租借的破旧房屋或自行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中,居住条件恶劣,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政府可引导房产开发商在城郊结合部集中规模开发消费对象为流动人口的简易、低价实用住房。这样不仅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大大得到改善,又减轻了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房地产商也可从中获利,并且,流动人口集中居住,为有关部门规范管理提供可能。
3.3开发劳务市场,提高流动人口素质。
目前,流入宁波的流动人口就业,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从事体力劳动的流动人口,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渠道找到职业的流动人口,不仅雇主所给薪水较低,而且有的连最基本的人身保障都没有,因此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可建立综合性、专门性的流动人口劳务市场,符合条件的流动和用工单位才可以进入劳务市场,方便流动人口和用工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政府可以成立一定的流动人口培训组织机构,将流动人口集中起来加强教育,并传授各种技能,使他们有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3.4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3.4.1建立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库。
公安、民政、计生、卫生、教育、劳动等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相互协调配合,整合部门管理服务信息资源,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的跨部门共享。
3.4.2搭建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
现在城市流动人口的信息基本是单向流动的,流出地政府无法获取流动人口的信息,流入地政府也很难了解流动人口的信息,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平台就很有必要。同时,政府和社会可建立流动人口专用网站,创办相关的专门刊物,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3.4.3建立城市流动人口IC卡管理系统。
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复杂,政府可以设计IC卡暂住证作为流动人口的身份识别证,内部存储流动人员的就业、健康、婚育、福利保障等信息,卡内信息与资源库信息保持一致。各管理部门建立读卡设备,同时配套相关的信息保密制度,保证各部门准确掌握有效信息
城市化建设、市场化建设、工业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已离不开流动人口,而人口的流动又必须有序,否则会出问题。要做到有利、有序就必须加强管理与服务,管理与服务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必须使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流动人口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目前宁波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充足的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庞大的流动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宁波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拆除围墙,开门迎客,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农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2.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宁波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上一篇:人口问题论文相关范文
下一篇:我国人口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