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两课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两课社会实践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课社会实践论文篇1

  两课社会实践步骤和要求

  一、人员分组

  班长(或学委)主要根据本班同学的意愿,自由组合分成各个小组,每组一般8-12人(一般为10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与协调。班长(或学委)将分组名单发至任课老师邮箱内,名单一定要记得写学号。

  二、确定题目、组内分工

  分组确定后,组长召集本组同学碰头,确定本组选题。然后,根据选题确定组内成员的分工。分工主要包括:进行社会调查、拟定调查报告、报告的誊写

  三、进行社会调查

  根据选题,选择社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调查的主要手段有访谈、发放问卷等。若进行问卷调查,其主要步骤包括:问卷设计、问卷印制与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等。进行调查时要注意协调时间,尤其要注意交通、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拟定调查报告

  组内进行讨论,拟定调查报告,报告可以分成几部分大家合写,也可以由文笔好的同学起草执笔,但组内全体同学一定要共同参与。

  报告字数在4000-5000字左右。报告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其中,正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调查的内容,4、调查的数据分析,4、问题的原因分析,5、结论或政策建议,6、参考文献,7、附件(比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原始资料,但是注意附件不算在报告字数内)。

  五、报告的誊写

  根据学校的要求,调查报告必须手写,组内协调,推举书法好的同学完成,注意,一定要本人签名并写学号,(写名字有两处,第一处是封面,第二处是最后一页,都要写上)以便登分,无签名者按缺考处理。

  分好组后,学习委员到明德楼430办公室找曾志敏老师统一拿作业本。

  六、成绩评定

  在最后一页,有小组评价,按照组员参与程度,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在组内自评,并写下相应的等级。

  小组评价中“优秀”一般不超过2人,对不参与活动的,可以给予“不及格”。

  最后的“学生成绩”由教师给分。

  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月三”歌节

  武鸣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辖县,总面积3366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其中壮族人口占87%,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壮语即以武鸣音为标准音。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歌圩。

  武鸣县人民政府从1985年起,每年 农历三月初三,都在县城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来自各乡镇的群众纷纷到县城赶歌圩。灵水湖畔、西江河岸、明秀园内、大街小巷,到处人山人海,歌声荡漾,热闹非凡。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据武鸣县马头镇歌师苏鼎崇老先生的手抄本《山歌集》记载,流传在武鸣的山歌演唱种类,有开头歌、对歌、求爱歌、分别歌、比歌、故事歌(也称长歌)“人之世界”歌(即歌唱盘古开天辟地的歌)、堪舆歌、通信歌、吊关歌、二句半山歌等十多种。此外还有各地流传的迷歌、讽刺歌、入宅、新婚喜、满月酒的颂扬之歌等。

  为弘扬壮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打造“三月三”文化品牌,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壮文化进一步深入挖掘,决定将“歌节”恢复为“歌圩”,从2003年起,每年兴办武鸣”三月三”歌圩。2005年,在认真总结历届歌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更有特色的亮点节目,有《壮乡欢歌》文艺晚会、千人竹杠阵、山歌擂台赛、民间绝技表演、壮话笑料小品专场晚会、首届“三月花车赶歌圩,武鸣风光自驾游”等文化活动,有抢花炮、板鞋、顶竹杠、抛绣球、武术散打擂台、男女混合提水抗旱接力比赛等民族体育比赛活动,有投资项目推介会、广西木薯淀粉酒精产品暨新技术定货会、名特优产品展销交易会、“三月三”中国壮乡歌圩首届美食旅游狂欢节、广西农业科技大集等经贸活动。

  家住武鸣县城的一名老人今年70多岁,从1985年武鸣开始举办歌圩以来,他每年都参加歌圩,是唱山歌的好手。他说:“山歌年年唱,今年更不同。日子好过了,心情舒畅了,山歌是越唱越甜了!”

  两课社会实践论文篇2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原则初探

  摘要:“两课” 社会 实践是“两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如 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方向性原则、主题明确原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形式多样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等等,才能达到“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两课”;社会实践;指导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 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环节。在“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主题明确原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形式多样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等等,才能达到“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

  首先,就是把“两课”理论的教学联系国内外 政治 、 经济 、 文化 发展 变化的实际,特别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 化建设的实际。“两课”社会实践可以结合各课程教学 内容 和特点,找准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围绕结合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毛泽东思想概论”可结合毛泽东关于 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组织学生参观南昌起义旧址、延安革命圣地,并设计“从南昌起义到革命圣地延安看 中国 革命的道路”的思考题。“邓小平理论概论”可结合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设计“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与 分析 ”的思考题等等。这样,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 方法 来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疏通好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论的内在关系,加强“两课”理论 学习 中的知行统一,真正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 心理特点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的过程中,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不良 影响 。而要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了认真学习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去体验。因此,对于“两课”的社会实践而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极为重要。

  例如,有的同学在对“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上有误区,有的认为第一性的生产力是人,对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存有疑问,有的同学认为肯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意味着当代条件下人的因素和作用已经被高科技所替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在“神龙”参观调查。当同学们看到整个生产过程都由工人使用 计算 机操纵,全部实现自动化数控化后,受到很大启发,认识到人与科学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不否定人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这样思想上的困惑迎刃而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题明确原则

  “主题明确”是指教师和学生要对社会实践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事先确定好社会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主题,没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作为“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明确的主题,这样的社会实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实效。

  社会实践主题的确立,要把受教育者放在首位,因为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首先,社会实践的主题应当鲜明,不能含糊不清,应有鲜明的 时代 色彩和阶级性;一方面必须遵循四项本原则和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原则;另一方面,学生一般根据主题来确定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所以社会实践主题一定要主题突出,应一目了然,把活动的中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得到学生的响应和支持,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减少和避免盲目性、被动性。例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集中活动为主,如参观、走访等形象、直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高年级学生,可采取调查、 实习、代职等形式,着力解决思想深层的问题,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

  其次,要正确处理实践主题与教学大纲的关系。对社会实践主题的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社会实践应是“两课”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通过社会实践充实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素材。例如:在《 法律 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对大学生有教育意义吸毒、抢劫等案件,每年到学校设立法庭公开审理,既加深了大学生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加深了对法律、法院、律师、审判程序等的感性认识,又懂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保护自己权益和知法、懂法、守法的道理。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开展“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会遇到经费不足和缺少相对固定场所的问题。“两课”教学大多是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一般在100——120人左右,加之经费的限制,全部组织集中实践比较困难。在安排社会实践过程中,应把点面实践结合起来,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一是负责“两课”教学的部门统一联系实践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以 自然 班为单位进行参观或考察。这种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可结合“两课”各课程的内容要求,主要用于解决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重点难点 热点问题,也可按任课老师的要求,根据各课程当前教学上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目的地集中一些共性的要求,如:《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关于基层党建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党的三大法宝等;了解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看待党的先进性、代表性等等,这样,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调查重点问题,有的放矢。

  二是利用假期返乡社会实践。假期返乡社会实践,可主要用于解决一些分散具体的、少数或个别人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就近就便原则,利用部分暑假时间,持“两课”社会实践介绍信分散到全国各地,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去,直面现实,直面社会,进行调查 研究 ,广泛开展听、看、访等调查活动,从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加深对于“两课”理论正确性的认识。返乡实践使大多数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大多数,既集中也有分散,既有 专题性的也有综合性的,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不但可以解决实践经费的困难,又可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形式多样原则

  通过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多视角全方位增强“两课”教育的说服力。“两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仅靠一个点或一个侧面的社会实践,难以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调动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两课”社会实践应侧重开展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政策宣传等,都是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为的好形式,开展好这类活动,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好“德育基地”的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多种形式,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访问革命前辈、追寻先烈足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重点建设工程和取得显著成就的工矿 企业 及农村,进行生动具体的改革开放的形势教育;也可以组织发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社会志愿服务的活动,主要包括科技服务、知识咨询、文化补习、培训班、义务劳动、植树造林、参加重点工程建设等;

  还可以组织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为原则,开展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活动,如利用专业优势,将返乡扫盲培训、专业考察、科技扶贫;此外还有野营拉练、实习代职、驻地走访、抢险救灾、军民共建等。这些新的方式可使本来死板单调的社会实践变得灵活多样。让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始终有一种新鲜感,带着问题去参加社会实践,接受锻炼,为将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才能帮助学员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五、注重实效原则

  与课堂教学要比, 社会 实践具有外界干扰因素多、 组织 管理复杂等特点,加上由于学校在制度、政策的制订、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及教师敬业精神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下,使“两课”的社会实践常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或者尽管安排了社会实践课时,但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实,到最后还是把社会实践课又还原为 理论 教学课或当作一次书面作业。另外,许多高校虽然要求广大学生开展“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但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选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如何撰写社会实践 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等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对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而直接影响到“两课”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要使“两课”社会实践收到实效,除了我们前面所谈的要遵循理论 联系实际、主题明确、形式多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原则外,还应着力抓好学校的精心安排、实践前的“严格培训”、实践后的“认真 总结 ”等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精心组织安排。

  所谓精心组织安排,是指高校教务部门和相关教学单位要像对待专业 实习一样去统一组织安排“两课”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 计划,设置专门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有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有规定的学时学分要求,有完整的阶段和课表安排,有明确的教师任务和分工。在社会实践中,为大学生提供制度、 环境和资金的保证。这样,通过必要的制度规定,保证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这是“两课”社会实践取得成效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第二,严格指导培训。

  社会实践前,对学生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首先要给学生讲清“两课”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等,因为学生在认识“两课”社会实践的性质及意义上的差异性直接涉及到社会的最终效果。其次进行严格的指导培训,配合课堂培训,可以编发专门的“两课”社会实践指导书,作为辅助教材,向学生讲授社会实践的 方法 和要求。在培训中要认真介绍不同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能更好地选择,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具体进行校外假期社会实践,特别是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如怎样选择调查和服务类型,怎样联系调查和服务对象,怎样实地开展调查活动,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 ,怎样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等,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应对参与组织和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明确目的和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方法技能指导,教师根据培训要求认真备课和授课,切实保证培训效果。

  第三,认真总结交流。

  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使学生将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升华提高为理性认识,使以往在理论 学习 中所产生的疑问经与社会现实比较、对照之后得到解决或形成正确认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有益的思想品德方面的 体会得以巩固和系统化的过程。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必须写好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并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总结和反映出来,并及时地运用到思想 政治 教育 中去,从而使社会实践真正收到实效。

288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