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篇1
浅析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危机 对策
论文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对 教育的 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心 理学角度,对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道德特征、价值追求及面临的压力进行分析,深入透析其道德危机的根源,并提出学校管理的对策。
1 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及教师群体中社会活力最强的群体青年教师,其道德素质的问题对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的价值定位尤为重要。
据调查,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业务上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2008年修订)》要求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比较稳定,并不是因为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热爱,因此,有些教师对工作应付了事,只将教学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尤其部分青年教师忽略教学工作的创新性与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只走形式,不注重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2)不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不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乃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天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所教课程知识的传授与接收、讨论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体系产生影响。
(3)缺乏爱事业、爱岗位的敬业精神。
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这份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但据调查,某小学有90%的教师都存在副业,即有与本专业不相关的第二职业存在。副业必然占用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投入时间与精力,抑制了教学的创新性的开展、降低了教师的责任感,从而为教育质量的降低埋下了隐患。
2 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危机的深层因素分析
2.1 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青年教师是从学生的身份突然跃变为教师的身份,对这种变化缺乏起码的实践经验,原先的期望与设想可能与后来的现实不相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是稳重、耐心、不随意发泄感情、不破坏内心的平衡、不冲动、会换位思考,这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协调,青年人表现出活泼、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兴趣广泛、情感丰富。
2.2 青年教师的道德特征及价值追求
在当代青年群体中, 网络恶搞、各类“门”、公共场合失范等各类怪异现象层出不穷,高校“官”热化,社会叛逆,离奇自杀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的道德观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等传统道德观的认同感下降,转而更倾向于选取真诚、公正、善良和坦荡等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元素。
2.3 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
(1)青年教师要面对来自社会生活的压力:物质生活的不满足是这一压力的主要方面,教师工资待遇随着政策的改革在不断提高,教师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工资收入稳定、浮动不大等特征,使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来自 经济的要求,使得教师为物质生活担忧。
(2)青年教师要承担工作方面的压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信息的爆炸、教育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他们应是实践反思型、创新发展型的教师;应是能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教改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青年教师必须不断追求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技术来提高竞争力。(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1页)社会各界对学生以成绩论英雄的局面未改、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向教师问罪、对教师超脱于世俗的期望等,都给青年教师造成了压力。
(3)青年教师要承担个人情感的压力:青年教师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正面临婚姻这一复杂的情感生活,而青年教师因工作范围固定,人际关系狭窄,情感生活单调,部分未婚男青年教师找对象难度大,部分已婚青年则面临家庭的压力而心力不足。 3 建立激励机制,解决道德危机
针对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道德危机,学校在分析其心理、道德、价值观特征及压力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当代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激励是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鼓励人们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需要和动机理论主要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因此,要使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
3.1 物质激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低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产生高一级层次的需求,物质的需求是属于生理需求层次,而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及生活的压力又决定了物质需求尚具有诱惑力,因此,物质的激励对青年教师来说具有激励作用,人的良知及人性中善的一面会促使青年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回报 教育事业。
在社会为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努力的形势下,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获取 经济效益并将其用于实施物质激励:(1)多方位拉拢资金,建立校办 企业;(2)与工厂等单位建立资源合作关系。(3)加大对道德榜样教师的物质奖励。
3.2 情感激励
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 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把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如工资刺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即使达到最佳程度,其激励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配合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等因素,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构建教师家园,注重工会的力量;(2)关心情感生活,教师的心理健康;(3)培养校园文化,增强教师爱的责任;(4)开展老青互助,帮助青年教师情感 发展。
3.3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引导,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帮助其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有助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使命感的增强。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因为教师行业本身的特点而踏入教师岗位的现象,可以帮助其培养职业兴趣,引导其走入教师规范,争取成为骨干力量,对确实不适合并且不排斥教师这一职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考虑退出措施。
3.4 引入竞争机制
各行各业的竞争现象告诉我们,只有引入竞争,才能提高质量。所以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应该建立一整套人才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各个素养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运用激励手段,促进竞争。
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学校根据教师群体及其中青年教师对象的状态建立并不断修正发展起来的,需要校本研发与摸索,只有各所中小学解决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危机,青年教师才会有健康的成长,我国的教师队伍才有美好的未来,教育才有更好的希望!
参考 文献
[1]张连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3):16.
[2]陈爽,冀国锋.青年教师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机械 工业高教研究,2000(2):83.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