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加强诚信社会的主题论文(2)
打造诚信社会的论文篇3
浅谈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下程。仅依靠社会个体的力m:是远远小够的应史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以制)x创新打造诚信政府。促进行政方式由“政府主体模式”向“政府支持模式”转变。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诚信缺失 社会诚信建设 政府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诚信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崇,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将诚信建设列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个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诚信记录,把“诚实守信”奉为追求的“价值目标”。但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互动的、全而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是基础, 企业 是重点,政府才是关键,政府应在诚信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旗帜、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为推动诚信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系统和 发展 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正视这些问题, 科学 界定政府作为的方式、范围和程度。
一、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在成熟的市场 经济 国家中,政府的作用也是关乎全局,不可或缺的。但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必须明确规定政府职贡义务,以防缺位,严格限制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以防越位。根据诚信建设的自身 规律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而的作用:
(一)示范引导作用。在日常经济社会 管理事务中,政府讲诚信,则会给企业和个人树立榜样,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使社会公众“见贤思齐焉”。反之,政府失信,社会主体也极有可能加以效仿,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恶劣的“传递效应”,误导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规划协调作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内容杂,任务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所及部门来看,包括银行、 工商、税务等;从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因此,要使诚信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用地有条不紊开展,就离不开政府对诚信建设的统一规划,对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对不同行业特点的兼顾,否则,各社会主体就极有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地区、行业的割据、垄断。当前各地区、各行业盲目地自成一体、大建数据库就是缺乏规划、协调的恶果。
(三)监管保障作用。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并非一个 自然 而然的嬗变过程,其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会出现或强或弱的利益冲突。要把这些矛盾、冲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仅靠社会公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教化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 组织应在其中发挥监管保障作用,大力强化诚信行为,坚决惩处诚信缺失,使得诚信建设沿预定的规划、设计顺利、高效开展。
二、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 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和诚信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缘故,政府对自己在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为方式等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不力并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自身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受传统权力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 工作人员常常误认为讲诚信只是个人、企业的事情,政府的权力是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的,只需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对于局部和个人利益宜倡导“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不必“谨小慎微”,可以不讲诚信。
(二)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互动关系不明确。“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市场化运作是企业“重 合同、守信用”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约束。然而现实情况是,“政企不分、产权模糊”仍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重大弊端,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并不健全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在政府对诚信建设的调控中,各种“缺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确实分清“作为”与“不作为”的界限,分清“主体”与“支持”的区别。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调控诚信建设时,就没有把握好上述的界限,没有分清上述的区别,作了许多“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同时“该做的事”却没有做好。
(四)在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危害极大。这一方面造成了信用信息的割据和垄断,增加了一些政府机关索贿的砝码,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信息不能按价值规律自由流动而闲置浪费。
(五)政府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重“事前审批”,轻“动态管理”的倾向。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片面地认为,加强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就是强化对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行政审批”,于是便想方设法增设“准入条件”,千方百计抬高“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又对己获准入的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查、考核和淘汰机制的设定。
(六)与社会诚信建设相关的 法律 法规和制度框架不完善。如我国的产权制度仍不清晰,企业缺乏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很难始终做到恪守诚信,“奉 信誉高于一切”。对于信用信息的管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强、效力适中的法律规章。
(七)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运作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统一的层次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政府诚信服务管理部门,管理多头、分散,政策不一;(2)诚信服务行业标准尚未确立,造成对行业的管理弹性大,可操作性差,行业整体竞争秩序混乱。(3)诚信服务机构人才匮乏,设施落后,很难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用服务,影响了市场主体的信用服务诉求;(4)诚信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很多的服务机构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对诚信服务市场的调研,不能敏锐把握市场对诚信产品的需求,导致诚信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低,影响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府在 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一)以制度创新打造诚信政府。首先,创建和完善社会参与决策的机制。其次,力促信息公开,透明行政。再次,要制约政府权力,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最后,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大力消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以杜绝各种借审批机会乱收费、乱设卡的现象。
(二)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 教育 。没有道德约束的诚信体系是不牢固的,没有道德内涵的诚信制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诚信道德教育应是诚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同时又要注意把诚信建设 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三)促进行政方式由“政府主体模式”向“政府支持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在行政 管理的过程中已习惯了以自身为主体的行为模式,在 计划 经济 的竞技场上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着力改变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从具体的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做好对诚信服务市场的“规划引导、建章立制”,为社会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
(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政府应 组织专门的人员研究影响我国诚信建设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有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应该借鉴外国 经验,尽快出台以下制度:(1)明晰产权制度。(2)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强化失信惩戒制度。
(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当前我国该方面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亟需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高效的智力支撑体系,包括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2)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统一信息服务 网络 平台。(3)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
(六)推动以诚信服务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 发展 。诚信服务行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属新兴产业。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适当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扶持和保护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选择运用。首先,面对我国诚信服务行业的混乱局面,要尽快明确该行业的主管部门,确定该行业运行标准,尽快组建该行业自律组织。其次,面对外国已很成熟的诚信服务 企业 的“入侵”,应积极地在WTO法制框架内寻求予以 中国 企业以适当保护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还应引导民间、外来等强势资本介入我国诚信服务行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涌现一批“资金雄厚、技术过硬、配备优良”的诚信服务名牌企业。
打造诚信社会的论文篇4
试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诚信社会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会计环境也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今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规范产生的原因,并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一、当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会风气备受污染,也影响到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因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有的会计人员整天懈怠、消沉、不思进取,记帐不细致、工作不尽责,更谈不上精通会计业务;有的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偷税漏税、贪污盗窃、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编制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等,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对会计法规了解不够
会计职业的特点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而在现实社会中有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只要记好自己所管的账薄,记好帐、算好帐、填报好报表、不出现差错就是一位合格的会计人员。因此,他们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了。有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私分公款,以致坑害了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有些会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置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不顾,不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编造假账,给单位领导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既得利益,对造假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还帮助出谋划策;有些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强令、指使、授意下,违反财经纪律,置国家法律不顾,坑害国家。
(三)缺乏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
现实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表现为水平低下、办事拖拉、流于应付差事等。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不了解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表现为记帐不规范、账目不清晰、报表不及时等,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近年来,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财政部出台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制度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若干明确要求。但有些单位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内控制度成了虚设。
二、会计职业道德不规范产生的主要原因
没有任何社会现象是孤立地存在的,每个社会问题本身的形成都有其原因所在,造成的后果也不是简单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而《会计法》等法规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也都是星星点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虽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具体要求,但仅仅只是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内容不完善、不细致,没有明确体现出会计人员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这样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就不能得到具体指导,使人感到无所适从。由于我国出台的有些职业道德规范法规中,相当部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法规中只是明确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仅是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因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以对会计行为并没有起到约束的效果,造成要求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做变更,更没有制定出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可见,我们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明显滞后。因此,我们要通过种种有违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查找会计职业道德不规范产生的主要原因。
会计职业道德不规范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和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1)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个人自身素质、道德底线的高低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成正比,会计职业道德的不规范也与其所受家庭教育及家庭成员的影响不可分。(2)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校只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技能等,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而要想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运用道德标准来判断是非的能力,就要求学校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与指导。(3)受单位因素的影响。有些单位内部制度不规范、职责分不清,导致当前突出问题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而会计人员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是与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分不开的。(4)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之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与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方面的理念息息相关的。(5)个人的原因。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因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观念,加之缺乏自律意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专业胜任能力差,不注重继续教育学习,也是造成会计职业道德不规范的原因所在。
三、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政治敏锐度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是财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高水平的教育决定着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而业务素质的提升又与后续的教育培训是分不开的。
1.财政部门要力争使在岗会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会计制度、准则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训内容讲究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 2.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和业务交流,比如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会计人员的先进事迹,将具有高尚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工作实际作为教材,努力引导全社会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看齐,以实践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使各单位会计们能彼此取长补短,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强化会计人员廉洁自律、提高自控能力的效果,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
3.举办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有计划的选拔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端管理人才。教育财务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身处改革的大潮但不迷失方向,教育他们要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一丝不苟的按财务制度办事,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勇于抵制不正之风。
只有社会舆论能够扬正抑邪、褒善贬恶,才能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得到净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国家才能拥有业务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优秀会计人才。
(二)实行会计轮岗制度,使会计人员在不同岗位上都得到锻炼,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使会计人员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以及分析判断能力和调控能力,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通过敏锐地分析判断,揭示出财务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才能保证单位的资金运行正常有序。
(三)建立会计诚信档案,打造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一个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建立良好信用环境的重要前提,功能强大而有效的诚信数据库是完善的诚信体系的基础设施之一。会计人员的诚信评价主要靠诚信历史,更要依靠有效的信用评价机构和监督机制,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诚信评估机构和准确无误的信息数据库,随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等等,以确保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诚信信息。其次是要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
应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发现单位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起到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管作用。再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有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以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科学的奖励激励考核机制能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会计荣誉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可增强荣誉感。要使会计人员向真向善发展,就要真正把“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落实到实处。
因此,完善各种制度、机制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只有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才能不断地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确保各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一是加强对会计人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会计人员牢固树立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弘扬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己任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宣传《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和其它相关的法规制度,使各单位合法任用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办法、科学保管资料会计和档案、真实地反映会计核算数据;使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法律责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二是加大违法责任的惩罚力度,提高罚款额度,细化法律责任的处罚条款,防止单位滥用会计估计、减值准备等,做到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违法乱纪者永不得抬头。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实践活动,2002年国务院曾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指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只有强化法制、严格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把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作为会计人员的必修课,使其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可靠、准确、及时,单位的资金才能正常有序运转。如果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将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会计诚信之花终将永开不败。
猜你喜欢:
4.诚信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