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论文
社会学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本身是一种人文思想,而社会学的人文性及其在位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说明社会学研究要注意培养深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发掘文化的宝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学的论文篇1
论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其同样发展的还有我国的高等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在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之后发现,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社会需求,只有社会需求大量的人才时,高校才会不断地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综合性人才,投入到社会大生产当中。
一、社会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就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指出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就目前的社会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渐显露,传统的劳动型人才已经不再是社会需求的主要目标,而更青睐于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
(二)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与组合方式,以及其中内部元素和外部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高等教育类型结构
根据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将高等教育划分为多种类型。其标准的设定是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其发展的状况是由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
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的划分是非常常见的。就是指按照学生的教育水平以及比例关系,将学生分为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三个层次。该层次划分的合理与否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当层次结构合理时,会对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合理化起到推动作用,否则,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高等教育学科结构
社会的职业分工不同,会对不同的专业产生不同的需求,根据这一社会需求特点,将高效的学科进行分类。其分类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是当前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4.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该结构主要是根据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划分的。其划分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因素。该结构的发展只能是相对的均衡,绝对不能在不考虑当地状况的前提下,扩大或者缩减高校的教育资源,否则,将会为当地的整体教育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要想高速地发展起来,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先进技术则是掌握在大量的高新人才手中,而这些人才又是高校大力培养出来的。可见高校的教育工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社会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结构的组成
社会要发展,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实到社会的建设事业当中,从而就会产生对高校的人才需求,而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数量则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以及质量好坏的标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满足社会需求,探索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配合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因此,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组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高等教育结构的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前提
高校就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最优发展,满足社会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的对策分析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供需关系,就应该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结构的功能,最优满足社会需求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政策导向作为分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质量、分类评估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有计划逐步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形成中央和地方的多元化管理结构;并以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作为调整的依据,为各类的高等教育形式提供发挥的空间;大力推进远程教育模式,做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另外,还应该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以及分类评估体系。并以其评估的结果,作为高校分类的目标导向。传统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推进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并且,结合多种教育形式进行。
针对不同的教育分类,要采取不同的评估体系,例如:如果是研究型的高等院校,可以类似于精英式的培养模式,并重点对其论文的发表质量、科研成果的水平以及课题研究的数目以及影响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以此激励广大师生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精尖人才,满足社会对“精品”的需求。
(二)以市场为依托,更新专业设置
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上面,都是几十年不曾改变,或者只增不减。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冷门专业在众多高校中大量存在,而很多考生因其分数较低,纷纷报考,以求上名校。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本校的专业水平,及时地进行专业设置调整,保留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将教学水平低、需求量少的专业及时地调整和改造,从而使学校的资源利用情况更加的科学、合理。另外,高校的学科结构调整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的增加上面,还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学科更新体系,该系统要以前沿的学科建设作为依托,以学校在该方面的科研水平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及时的更新。
(三)结合区域差异,建立差异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进行要求,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差异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例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基础非常好,因此,应该鼓励其在科技创新上面努力探索,增进彼此之间和科研合作力度,同时,还要积极的带动不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工作,形成教育的帮扶模式,将自身的先进教育资源与其分享,从而提升不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近些年刚刚起步,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本身偏低,其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到高新技术研发上面,当地的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当地的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地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又可以很好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以最优的资源互补模式,推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四)建立均衡的高校招生机制
目前,我国的多数知名院校都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其获得的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面,都是一些二线城市的高等院校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对教育公平机制的严重挑战。很多优秀的学生,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一问题,历来都是全社会热门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高等教育招生的均衡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打破传统招生机制中不合理的地方,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缓解人们对教育不公平性的不满情绪,才能使社会发展更加的稳定,这也是社会需求实现的必然要求。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我国政府大力开展高校的教育工作。并且,高校自身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教育工作改革,社会需求也因此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结构改革的行动导向。这就使得对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下页带来更多的社会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