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论文参考
社会体育论文参考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体育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体育论文参考篇1
浅谈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
摘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就是强调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性情感。我们在实践中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倡导快乐运动的理念,培育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增强幼儿的惜物感、合群感、信赖感、求知感、美感和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社会性教育;体育运动;人格培养
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体育运动课程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大家已形成的共识是运动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处于首要地位。然而,并不是开展了体育活动就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我们认为只有注重了幼儿情感教育的体育运动才算是完整的体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体育运动教育不但能对幼儿进行动作协调和能力的培养,也能在非运动素质的能力例如意志、情感、合作、精神、交往、责任等方面进行培养。幼儿园的运动活动正是以运动教育为方式,发挥体育运动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上述的非运动素质的能力也正是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表现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将社会化教育渗透于活动形式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对于幼儿来说,更易于理解、接受和形成。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社会化教育是符合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符合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的。
一、在体育运动中渗透社会性教育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格发展的内在动因。中西方的许多研究都发现,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儿童表现得自尊、自信、有进取心、有责任感;反之,则有自卑、畏缩、依赖、害怕挫折、害怕竞争的倾向,甚至会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新的世纪需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社会适应性强的人,而这样的人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及自我调节,3到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限制,其自我意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够成熟,也不够稳定,因此,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各种体育活动要素,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
1.因材施教。
幼儿的身体发展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个体性差异,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而如果制定的运动项目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则又会导致幼儿出现运动机能损伤的情况,屡次失败容易导致幼儿出现消极情绪,否定自我,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对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在进行平衡练习时,教师应当根据平衡木的高度、宽度、距离及平衡木障碍情况进行难度调节,以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找到适宜的练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类似于过关斩将的游戏,鼓励幼儿攻克难关,并让幼儿看到自己与之前的变化,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学习信心。
2.做足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主要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及知识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各种体育活动器械,对幼儿的运动细胞产生刺激,同时,教师应当科学安排场地,做好安全检查,并做好活动前的知识准备,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知识准备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如开展《有趣的圈》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要求每个幼儿想一想圈的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展开交流,并表现自己的玩法,因为之前有了充足的准备,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而各个幼儿处于好奇心也愿意彼此之间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另一种则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先帮助他们进行活动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进行表演示范,从而增强幼儿的信心,激发其表演欲望。
3.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
(1)客观。每个幼儿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有的幼儿动作灵敏、速度较快,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反应一般,但努力刻苦、遵守纪律,表现也非常出色。因此,教师对于幼儿的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并引导幼儿多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让其看到自身现在的成就,从而增强幼儿的信心。
(2)具体。对于幼儿的评价,不仅要保证客观,同时还要注意具体、明确,幼儿一听便能够理解,如教师可以说:“xxx小朋友在短跑训练时能够遵守比赛规则,而且动作规范,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在给予幼儿具体的评价和指导后,能够明确体育活动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完成训练要求,提升能力。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主要出自于自身的好奇性,而机体运动对其带来的快感也是其参与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体育活动中的大活动量则会给幼儿带来碰撞、摔倒等损伤,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活动积极性,甚至导致其产生退缩、逃避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对于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其内心品质,对于动作完成一般但努力刻苦的幼儿也应当给予赞扬,以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以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社会性教育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幼儿期正是个人情感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情感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比较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开始逐渐发展;各种基本情感体验的分化也逐渐趋向于精细化。这时鼓励幼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他们的情感也就能够逐步变得丰富起来,逐步懂得爱、同情、自豪和追求友善,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
1.避免单调、死板、机械、被动的学习。
体育活动中,需要幼儿学习各种基本动作,而要想掌握这些动作,则需要反复进行练习,有些教师在教授幼儿学习基本动作的时候,不注重分析难点和重点,练习过程中又不讲究方法,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幼儿重复学习却难以进步,最终产生厌恶感,不愿学习。对此,教师对于基本动作的教授,应当多融入游戏,或者编一些儿歌形成节奏来帮助幼儿学习,如在练习前翻滚时,教师可以编一首儿歌:一立正,二弯腰,三低头,四蹬腿,翻过身来站站好。幼儿跟着节奏做会更有动力,也就更加到位和规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积极性。
2.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限制,其情绪表现方面很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抓住幼儿的特点,善于用言语激励幼儿,并积极发现幼儿的优点,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容易发现动作规范、能力较强的幼儿,而对于动作一般但努力上进的幼儿则忽略不计,对此,教师应当全面、细致地观察每个幼儿的动作练习及能力发展情况,同时对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用热情感染幼儿,以免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3.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
美感主要是指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后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感觉会让人们觉得愉悦,从而产生积极性的情绪,提升学习能力,而这对于体育活动训练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所准备的体育用具安全、实用、美观,在对幼儿进行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则要保证熟练、准确,口令流畅,对于动作的设计还应当注重艺术性,充分考虑音乐与动作的相互结合,以激发幼儿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舒展身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科学设计体育动作,并充分发掘动作中的美育因素,从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体育活动中渗透社会性教育能促进幼儿意志力的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在克服与适应运动所产生的生理负荷过程中,在经历失败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为了增强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和坚持性,使幼儿能在适当的困难与障碍的环境中锻炼其意志力,我认真查阅了有关资料,并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依据,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并在一日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对幼儿意志力进行训练。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自制力,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注重体育游戏所独具价值的规则性,提醒幼儿必须保持一定的自制力,才能使游戏能顺利进行。
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将迁移和反映到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缩短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的过程,并可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习惯。我们在中大班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竞赛性使得整个过程活泼而热烈,对幼儿来说,取胜的机会始终是均等的,而其结果通常又不确定。他们为了取胜,就必须摒弃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为,承受住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心理压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以“强对强、弱对弱”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要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力参加比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例如《梦幻西游记》这个主题中,当孩子们了解了“盘丝洞”的故事,知道了蜘蛛精用吐出来的丝当武器后,孩子们都对战胜蜘蛛精跃跃欲试,于是我们便开展了“勇闯盘丝洞”的体育游戏。孩子们用彩色缎带横七竖八地拉、系、挂在周围的小椅子上,搭成了错综复杂的“蜘蛛网”,“盘丝洞”初具规模。孩子们在这里轻手轻脚地跨跃、腾挪、躲闪,使自己尽量不碰到“蜘蛛网”,最后顺利地救出唐僧。孩子们在“勇闯盘丝洞”的过程中,锻炼了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同时也培养了勇敢上进、不怕困难、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
四、在体育运动活动中渗透社会化教育能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合作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从幼儿园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3到6岁的幼儿已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此时的幼儿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各种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最近发展区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良好时机,因而这个阶段是开展合作活动,发展幼儿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
“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要针对幼儿以单独游戏为主的特点,让幼儿先单独玩,然后再合作玩。在不同的玩法中,让幼儿感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合作玩比单独玩更有趣。为了使幼儿能尽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也为了使幼儿能从被动合作进入主动合作,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一物多玩”的办法来进行游戏,如体育游戏“螃蟹运球”,先请幼儿二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手牵手,胸前夹球站在“河”里,合作把球运到对面岸上的筐里,幼儿通过多次练习学会协调、步调一致地走步,把球合作运到筐里后,再分别引导幼儿用背部夹球、头部夹球的方法来运球,幼儿在游戏中不但提高了合作意识,还体验到了游戏的无穷乐趣。
再如“玩盒子”的体育游戏中,幼儿在一个人玩跳盒子的经验上,再让他们进行两两合作玩,有些孩子将盒子上下叠放,提高了跳跃的高度;有的将盒子两两斜放成A字形,形成了不同的跳跃层次;还有的幼儿将盒子平行摆放,增加跳跃的宽度等等。孩子们在互相合作摆放中玩出了不同的方法,使简单的盒子趣味化了,孩子们的运动思维与运动技能在互相的合作、碰撞中得以提升。幼儿不但在这种活动中学会如何互相关注、配合,而且体验到交流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育是一种经历,因此体育活动对幼儿来说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习得,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经历。在体育活动中师幼间有了更多的思维碰撞、精神相遇、情感交流。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在彼此互动、热情投入活动的过程中享受着体育带给我们的无限精彩与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在体育活动的精彩与快乐中健康成长!
>>>下页带来更多的社会体育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