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论文
社会体育论文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与健康观念的正确认识,使全民健身事业日益蓬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体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体育论文范文一:浅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社会体育 体育社会化 体育产业化 全民健身计划 终身体育观念
论文摘要: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时社会体育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时体育社会化原理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体育意义的阐释开启了体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审视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以便为体育实戏提供有益的指导。
在我国体育理论界,将当代体育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板块。就其发展现状来看,表现为两个金字塔的形式。在体育活动参与量上,构成了以社会体育为塔基,竞技体育为塔尖的正金字塔。在体育活动的效能与质上,生成了以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为塔基的倒置的金字塔。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体育发展缓慢及弱化的现象,并没有唤醒理论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在我国,社会体育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的规定性。学校体育理论和竞技体育训练要求的机械搬迁,似乎很难摆脱社会体育发展的困境。由此,我们只有从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实践中去寻找理论研究的线索。
1社会体育与体育社会化
社会体育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普及程度与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在我国,社会体育的范围被规定在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之内。一般地,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活动领域遍布广泛,参加人数众多,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在理论上,社会体育的发展依赖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城市体育、农村体育、机关和企事业组织的体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以及老年人与残疾人体育的蓬勃发展。但从我国社会体育的实际质量和效能来看,它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个体素质提高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并不否认,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消极的一面。应该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理论研究的贫乏也是造成社会体育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社会。体育中理论范畴的研究具有体育活动实践无法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必须将体育社会化原理作为我国社会体育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以此作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基石。
处理理论形态的体育社会化原理,主要是为了揭示体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对体育社会化原理的普遍认同,是开展社会体育的认知基础。从体育社会化原理的两层基本含义来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第一,体育社会化指向了体育对于社会的作用和体育的社会地位。换言之,体育社会化已打破了个体体育活动的封闭区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具有广泛社会民众基础及民族特色的特殊文化活动,它在社会生活中,已辐射并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有利于我们加强对社会体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我国,社会体育被纳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体现了体育社会化这一原理的普遍要求。第二,体育社会化还指社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体育作为社会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对体育的发展、组织进行认真地决策、系统地规划和积极的参与。从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来看,三者均只有在国家决策的基础上以不同形式的经济投入为保障,才能逐步发展壮大并最终得到协调发展。在体育社会化原理的丰富内涵中,社会体育地位的确立及其与其它体育事业组成部分之间的共同发展被赋予了一种理论阐释的新型关系,即辩证统一关系,正是在这一关系面前,我们获得了社会体育在理论形态中的研究新视角。
2社会体育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广义的体育,如果从目的、对象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来考察,则可划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社会体育现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竞技运动的第二大国际体育形式。社会体育在现代体育的发展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在我国,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体育已不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身体状况,其发展中的个体调节因素日渐减少,体育融人了社会发展的轨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和各种力量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体育研究有其必然性。
第一,社会体育研究的现实意义重大。社会体育研究并非是一个纯理论范畴的界定,而应该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对社会体育研究的滞后,不利于我们确立国家体育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之间难以建立和谐的对话关系,从而阻碍了整个体育社会职能的发挥。不可忽略的是,完备的社会体育发展体系在我国巫待建立,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地域差异与不平衡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二,对社会体育研究的理论意义应予以重视。社会体育研究并没有随着广义体育结构的分解而结束,恰恰相反,体育的分类研究是社会体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对我国社会体育现实发展的观察中,极易发现社会体育研究缺乏深度,面临着许多难题。如,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如何?社会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社会体育的内在机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怎样在理论上寻找到突破口?因此,社会体育研究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体育理论宝库。
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拓宽社会体育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把握社会体育的目标。我国宪法和《体育法》在体育内涵的规定中,明确了社会体育、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人民体质的增强是体育事业的重点和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可以说,这一基本任务亦涵盖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效能,证实了社会体育的基础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安排灵活、组织机构自由等活动要素的优化组合使社会体育目标体系具有了开放性、广泛性和全民性特征。
3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
中国是人口大国,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者的素质、社会进步的总要求来看,中国的体育人口呈现总量递增的趋势。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一当前,加强社会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建立全新的社会体育发展体系,从社会体育实践与趋势中概括体育发展的方向,是体育理论研究的现实课题和重要任务。 3.1发挥宣传典论的导向作用,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社会体育的发展应真正体现国家兴办体育事业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体育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人们健身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然而,社会体育运作方式的灵活性与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显然,社会体育作用的发挥面临着一个外部条件是否有利的问题。当前,我们要加大对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的宣传力度,传播现代体育项目和理念,并将舆论导向中的政策因素提炼出来,加强体育法制和相关条例建设,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政治保证。同时,要克服社会体育宣传中的虚假现象、形式主义,要将相关政策细化、量化到体育事业管理的各项环节之中,使政策保障和管理约束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此外,还应理顺劳动关系,认真落实合同制、用工制度中对劳动者休息时间规定的有关条款,为劳动群众参与社会体育提供时间保障。
3.2坚持走社会体育产业化之路,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经济依托
社会体育的活力和持久效应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优化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体育产业运作方式的广泛采用。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的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如,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产权不明晰,社会体育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体育娱乐成为了社会体育的主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力,现有场馆开放、使用不够;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开发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由此可见,经济对社会体育发展的依托作用并不能自发产生,社会体育必须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化之路。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化鱼待克服和解决如下一些困难。如,必须盘活占绝对比值的国有体育资产,拓宽体育资产使用和投资渠道,初步实现资产重组,减少国家体育资产的流失。提高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体育企业与体育团体要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主力军,使社会体育走出零散与无序状态。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品味提升等方面发挥作用。总之,社会体育要增强造血功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在体育产业化中确立自身发展的方向。
3.3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并以此作为社会体育发展的长期目标
1995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社会体育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全民健身计划一时、一地的推行与普及并不能意味着社会体育功能的实现。由于经济状况差异和地域差异所导致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步伐的不一致,.成为了制约社会体育整体发展的巨大障碍。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任务重、范围广、时效长,我们应以此作为社会体育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主要方向。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围绕这一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体育的发展并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孤立的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建立了较为普通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渗透并成为了社会体育独特的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社会体育必须对全民健身活动予以科学的指导和认真的总结,全民健身意识的行为驱动作用是社会体育内涵扩张的决定性因素。
3.4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并以此作为社会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体育领域获得了新的释义,即强调体育训练的过程需.要贯穿生命的始终。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体育进一步加以规定,必须由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与运动实践得以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我国的学者从教育统一性和完整性的本质要求出发,认为终身体育的核心作用在于实现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笔者认为,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后,其作用主要指向了社会体育。作为个体良好的体育心理导向,终身体育观念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尽管社会体育发展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但其质量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展离不开个体终身体育观的作用。从终身体育的起点来分析’,它与学校体育紧密相连,具有规范化、系统化优势,而这些方.面却是社会体育发展所缺少的东西,无疑终身体育观念为社会体育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
社会体育论文范文二:小议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
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即相似又模糊的术语,如若向体育院系的学生问及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区别与联系的话,想必有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未必清楚。作为两种理论它们自有其独立性也有其相关性,本文即是基于此分别对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进行阐述,找出其关联性与相对独立性。
1.体育的社会化
体育社会化既是现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正是因为这个趋势才形成了体育社会这一“亚社会”。由于体育本身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成员的生活,而且从总体上看,体育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通过个人的调节来加以解决,而是越来越被纳入社会的发展轨道,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各种力量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今天要全面地研究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它们的各种关系,就必然离不开对体育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其理论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体育的社会化不同于体育的社会性。单独的个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我们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因为这种活动并不是一种本能自发的活动,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的方式、手段、目的都受着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这种活动的本身就被刻上了社会时代的印记。
体育的社会化也不同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它从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人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过程。而我们这里的“社会化”主要是就体育与社会互相作用的关系而言的,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
1.1体育社会化是指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影响和体育的社会地位等。
也就是说,体育社会化在这里意味着体育活动已不仅是单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活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民众基础的文化活动,它已普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并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1.2体育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即表现为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来直接对体育的发展、组织、体育的总目的和任务进行规划、决策和参与,使体育作为社会国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社会发展的轨道。
当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自然也对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如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等等,这是十分明显。但是,我们同样不能说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体育社会化。【1】
2.体育社会
2.1社会与体育社会
无论是体育社会,还是社会体育,它们的存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体育社会作为一个亚社会,其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学派生而来,所以,了解体育社会,首先从社会学谈起。
2.1.1社会的定义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互相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而社会学即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1.2构成社会的要素
构成一个社会需要具备以下10个要素:一定的人口、确定的地域、物质生活条件、人际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保证、家庭、完整的制度体系、共同的意识和兴趣、强烈的社区意识以及教育和科学研究系统。
2.1.3社会的特点:
2.1.3.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1.3.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2.1.3.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2.1.3.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2.1.3.5社会的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2.1.3.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2】
2.2体育社会的定义及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由社会构成要素可知,体育具备了“社会”的基本要素,可以构成一种以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为媒介的“亚社会”——体育社会。也有人称体育是社会的缩影,这都说明体育具备“社会”的特点,自成一个小社会、亚社会或“初级社会”。
按照上述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对象,也能够为体育社会学提供社会学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的说明体育社会学这一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与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由此可知,体育社会学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换言之,它是着重研究体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功能以及体育社会构成与发展的规律。
2.3体育社会的理论框架
2.3.1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2.3.1.1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我国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包括行政机构、事业、企业、社团、社区家庭等。在体育改革过程中的体育组织机构正在进行重组。
2.3.1.2体育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表现。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冲突、整合等)更影响着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
在体育社会里,也存在着社会分层。按不同的分层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一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层:按职业、技术、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2.3.1.3体育的社会流动
体育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就必然出现社会流动。人们的地理位置的变迁,也归于社会流动,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往往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社会的流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2.3.1.3.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人员的社会地位。水平流动,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会关系的流动。
2.3.1.3.2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体育大学大学生毕业后到学校任体育教师等。非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这种流动可能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体育社会内部机制的紊乱。
2.3.1.4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体育人口是随着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也可以用来研究人口质量和社会质量。
其实体育人口不仅仅是体育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2.3.2体育的社会控制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以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全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上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2.3.3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体育是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有着不同于高水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的特点。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社会化、科学化将有较快的发展。国外大众体育的勃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我国社会体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社会体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群众的健身意识、体育设施、体育指导者、科学管理和法规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体育的参与取决于生活方式、社会体育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等社会学因素。
2.3.4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竞技体育与游戏之间存在着血缘的联系,现代竞技体育反映了市场竞技社会的人际关系。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竞赛结果的预先不确定性是运动竞赛的重要文化特征,竞技体育的法制化、组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竞技体育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价值。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竞技体育与社会保持着最密切联系。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在竞技体育中产生影响,因此,体育社会学家常称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同时竞技体育对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反作用,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体育社会学必须将竞技体育做为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2.3.5体育社会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多层面性、文化的局限性和公开性。球迷骚乱和滥用兴奋剂是困扰国内外体坛的主要社会问题。【3】
3.社会体育
3.1社会体育的定义
社会体育发展至今,对于其概念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有待解决。目前对于社会体育的定义多出自卢元镇先生所编写的《社会体育学》。他是这样定义的: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若按卢元镇先生对社会体育的定义,我们可知,社会体育其实就是群众体育。但事实上社会体育的范畴远远不是群众体育所能涵盖的。我们认为从广义的角度上看,社会体育就是指发生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体育现象,所以不能笼统的将社会体育等同于群众体育。
从狭义的角度上界定社会体育的六大特征:
3.1.1活动主体:社会人
3.1.2社会体育活动空间:社会
3.1.3活动方式:丰富多样
3.1.4价值:多元化
3.1.5活动时间:余暇时间
3.1.6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公益机制。
3.2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3.2.1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体育学科属于社会人文学科类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单独的综合性学科,而且将建立起一个学科群,确切的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医学、人体测量、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娱乐理论、体育方法、社会体育管理等。
3.2.2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体育学研究是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3.3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
构成社会体育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运行机制。
3.4社会体育的结构
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社会体育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3.4.1按宏观的角度分析
按宏观角度分析可分为具体结构和分析结构。具体结构指的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民间体育、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等。它是有形的,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体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构是指许多具体结构的社会方式的总和,它是从一些专门的制度中抽象出来的,属于理性的产物。分析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研究,从纵的方面可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态度、活动方式的影响。这种结构的分类主要是分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对体育的影响和渗透。
3.4.2从组织形式来划分
从组织形式来划分,社会体育结构可以分为封闭结构和松散结构。封闭结构主要是指具有严密纪律的组织和团体。松散结构主要是指群众自发组织的、没有用章程来约束其参与者的结构,如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篮球队。这里要明白一点:封闭和松散是相对而言的。
3.4.3从功能作用来分析
从功能作用来分析,社会体育结构又分为决策、执行、协调、保障等组织结构。在这方面它同其它社会系统都是相同的,属于管理系统结构。【4】
4.社会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区别
4.1社会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定义的落脚点不同
体育社会的落脚点是“社会”,因此,体育社会实际上是社会的一个亚社会;社会体育的落脚点是“体育”,从广义上讲它指社会中存在的任何体育现象。
4.2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同
这两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尽管有部分相似,但就对其主要研究对象来看还是不同的。体育社会学着重研究体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功能以及体育社会构成与发展的规律;而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各种体育现象、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简言之,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社会中的社会问题,而社会体育学则是研究社会中的体育现象。
4.3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理论框架不同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是个亚社会,所以它的理论框架是按照社会学的框架来构建其理论结构的。它从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社会学的角度来建立理论。
社会体育学尽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很广,但它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以一门体育学科的理论结构进行建构,同时以一定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5.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的联系
5.1这两门学科的建立都是源于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结果
在文章第一部分对体育的社会化进行论述,其目的就是要证明体育的社会化造就了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建立。他们都存在于这个社会。离开这个社会,这两门学科也就不成立。
5.2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这两门学科研究内容有相互交叉部分
这两门学科都有研究体育人口、体育组织等内容。
6.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社会与社会体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是两门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学科,我们既不能笼统的将他们等同,也不能将他们完全的割裂来对待。伴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各个学科的发展已显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从体育的不断社会化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这两门学科的发展也必将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交叉联系。
社会体育论文相关文章:
2.体育论文范文
3.体育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