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搞好新农村的林业建设

时间: 孙霞1 分享
[摘要]林业是我国农、林、水、牧、渔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林业本身的内在属性就有生态的属性,产业的属性,它能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林业内在的功能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要抓好林业建设。因为搞好林业建设,不仅可以拓展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使之成为城里人旅游、观光、度假体验民间生活的基地,带出许多复合效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林业发展 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搞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建设,就要根据党的林业政策,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林业的新途径,围绕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优化,有利于农民文化、精神生活的提高等方面而展开。
  一、建设新农村要统筹规划林业建设
  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应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需要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地方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地方改善生活环境等。发展林业要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科学地统筹规划。规划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要科学,因为规划关系到当地林业的兴衰,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应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①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生产潜能;②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③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④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⑤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过对我省几个地方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当前在一些地区发展林业的突出矛盾或阻力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应通过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对具体林业收益、生态效益和优美宜人环境案例的介绍或体验,使农民从思想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要有制度保障,在林业发展规划上进行强力介入。对资源、信息等进行统一整合,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推进建设进程,避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各管一摊、各搞一套。在产业林发展中,树木幼林期要注意合理高效利用林间土地,进行立体种植。如养禽、生产蘑菇、栽种中草药或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在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规划中,还要考虑本地的规划尺度,景观格局是否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要求,是否需要和邻近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建设等。只有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数年抚育发展,才可能产生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的知识与技能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应使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林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否则难以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我国农业实质上已转入现代农业前期的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有种植、有经营、有乡镇企业,有外出务工。先进的农机具、良种、化肥农药和先进农技知识都在推广使用。要发展现代林业,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某些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兴林,要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向生态化转型,就需要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发挥林业站、果树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传媒信息或通过观摩、体验、示范和接受培训,使农民提高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应担当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新农村林业建设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抚林和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的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宏观层面对于一个乡一个县或更大的区域,所面对的就不仅是产权分散的个体林块,而是要视其为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营建。使其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全面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荣,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林业的建设发展。对本区域林业系统有宏观调控和把握,不断弥补本区域已有森林系统的不足。用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做到作为产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有了不同类型的林业建设定位和发展模式,才能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四、培育特色林业为城镇居民服务
  我国各地农村自然条件各异,不同地域有不同自然景观和树木森林,形成不同文化现象,多元文化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呈现出多样性。林业纳入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如森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文化等,为城里人提供各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林副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林业作为生态文化的基础,对繁荣生态文化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作用。在新农村林业规划建设中,特别是离城市相对较近,又具备财力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农村,要注重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建设,注重发展景观林、经济林、果树园艺业等。形成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林业景观,为城里人及青少年提供旅游、观光、度假及普及学习现代农业林业知识,增添体验民间生活的实习基地,锻炼他们的自种自收的动手能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田园生活的需要。这样既可丰富城里人生活,同时也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需求开辟新的渠道。农村修复传统文化更有基础,这样能促进城乡居民交流、沟通人们的思想,弘扬并传承先进传统文化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城乡交融、和谐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平,李素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
  [2]姬君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淮阴师范学院学报[J].2006.
3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