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论文农村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篇1
大学生农村寒假社会实践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在阶级即政治上的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农村自治发展历程
我国从1980年村民委员会产生到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式行前的萌芽时期。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提高了地方的稳定和谐性和经济的繁荣发展。1982年宪法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我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组织农民、管理农村的新道路。1988年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发展,从思想上认识分歧较多到逐步统一,从示范探到基本普及,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明珠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呈现了自治形式多样化,效果显著。1998年后,村民委员会从基本普及到全面展开,从推进“四个民主”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制度体系初步确立。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四项制度之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农村的大发展,发繁荣。
二、农村自治实施中的问题
我省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以及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推进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程,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还必须清醒的看到我省当地的国情性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加强调查发现问题。
三、农业发展的落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是农民发展的立身之本。可当今我村大多数年青人外出务工,只有少部分老人在家耕耘。农业上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劳工荒、农民荒”等问题。年轻人成了乡村稀罕物,极少年轻人呆在家乡,大多数外出务工。“三农”问题突出尖锐、日益严重。田野中橙黄稻草遍地,土地荒漠化严重,无人耕种,自然破坏无不可及,山上几乎看不到树,只有茅草或光秃秃的一片一片。
官员实名无才干,百姓们也被上了几次当无心出力,个个自保,图平安富裕,没了前十年那种热情与团结,感受不到了家乡的温馨。但外表上,人往外流在给经济上的增长与发展效益带了不少的同时却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务农劳力缺乏及相应的一系列问题也连续反出。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农业人口多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这首先要摸清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方针,就样就能很好的引领农村社会的发展。好多学者认为,将农业人口快速的转变为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可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并实现全民族的小康生活,其理论依据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这是片面和不符合实际的经验主义,与我国的现实情况不符,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一定不会成功。
两百年前工业革命时期到现在,总的来说,工业产品稀缺,社会需求大,生产能力小,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随着工业技术的成熟,生产力的提高,工业从业人员在相对减少,多余的人员转入第三产业,所以西方国家得以顺利的工业化城市化。当今的中国已不在是以往的西方发展的时期,工业产品产能过剩,社会需求渐缓,工业生产力随着生产技术的革命,已不在是依靠人力来满足对生产的需要,而是通过技术的革新,来扩大生产,所以工业对人力的需求已没有大的空间,不要全部指望增加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来增加从业人员,来进行城市化道路。各个行业的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固定的,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会出问题。
西方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以全球为市场的,工业产品面向全球,工业人口相对需求大,城市化道路是以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为主要特征。当今社会以发生本质的变化:
(一)、发达国家的工业已经在萎缩,美国汽车工业就是一个例子;
(二)、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发展工业,我国工业的发展空间在压缩;
(三)、人口总量还在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这就为,需求低工资的大量使用产业工人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工业人口的需求与人口总量增加的相对关系相比较,工业人口的需求相对在不断减小;
(五)、全球工业的发展趋于平缓,就当前来说已没有新的工业增长点;
(六)、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的趋势强烈;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又在不断的涌向城市,工业又没有足够的岗位,中国就业问题严峻、产业工人工资低(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加工资,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可实际上工资还是相对的低。)就是最好的例证。所有这些因素,都在预示中国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一定要本着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我国的发展道路,不能单纯依靠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发展道路。
我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应当大力发挥人口多的优势,发展精细农业、差异农业、精耕细作,大力深度开发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以增加农业从业人口为目标,以改善全民族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发展战略。
四、农业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农业生产现已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正在经历的机械化生产的石油农业。在不远的未来将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暂且称之为:系统化集约化专业化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循环是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循环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在能量守恒、物质守恒的原则下,不论是植物,还是生物其残体和排泄物也必定要回到土壤中,成为再一次植物的养料来源,如此循环不已。自然循环再生产是自然界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农业就是人类利用自然循环再生产所从事的劳动。
农业生产是在人的意的再生产规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人类对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干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之间相互处进,农业生产技术是在社会、经济、科技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的由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从微不足道,发展到今天,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时期,由于社会、科技、经济各个方面的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干预,可以说是还在允许范围之内。当农业进入现在机械化生产的石油农业时期,人力、畜力变成机械动力,农家肥变成化肥,在科技的作用下,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当贪婪的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的时候,自然界的恢复能力,远远没有人类的索取的能力大,这时自然界的平衡遭到破坏,土地的再生产能力在不断的榨取下,亦然发出警告,土地贫瘠、沙化、板结、有机质持续减少,土质恶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造成的原因不是机械化的应用,也不是化肥、农药的应用,更不是科技发展而带来的,这些因素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真正的原因,而是没有按照农业的根本规律来发展农业,使得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断裂,农业的产业结构紊乱不合理,农业不能按照循环的客观规律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先搞清楚农业的发展规律。并按照其规律来发展农村的现代的农业。
五、农村教育的衰弱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现在我家乡村里的教育改革更是一团糟糕,从思想上人们一概不知,行动上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带头做好榜样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虽然义务教育由原来的乡里建设的行政村小学,实施了义务教育改革,小学上学免费,减轻了农村上学难的贫困问题。但现在我们这的农村基本上每一个小孩在家,大多数多被爸妈带走出外,有的孩子就跑到经济、教育好点的地方去上学了。所以基本上只剩几个小孩在农村上学,这样导致有的小学校园已经荒废,人去楼空,被调用来养猪、鸡等。这样如此一来,我国国家对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住宿等基础设施和教职工等经费将面临着巨大的损失,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受到影响,无效果。
所以,我希望国家能进一步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进一步的完善县城、大中小城市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平等地对待义务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校舍的前瞻性,摸清情况,提早应对,暂缓建设新的村小学,加大中小学的生活住宿补助等。
六、建议:
不管怎样,我觉得当地政府在拿出有限资金筹办农村建设时,要想办法满足农村人民的需求。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加大农村教育的重视和适当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完善农村措施及发展力度。让孩子们上学有好的教育,村民有稳定的工作。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篇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非常丰富。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功能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具有促进高校教改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为高校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高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常常可能与时代不同步,学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反馈的信息丰富,其中不乏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及其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能验证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规格以及学校规划、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实际。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独自面对具体问题,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就是检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过程,检验的正向结果将激励学校坚持现有的办学思想、理念目标模式,否则,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有效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课程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渠道单一,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大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动手、动脑,需要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广泛的现实问题中,学生学到了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锻炼,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拓展和提高。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手段的有效补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实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种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资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地域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在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大学生常常紧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法制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公益活动等活动,到工厂、城市社区、农村等基层,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共道德规范,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广大群众理解和执行政策,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推动了全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进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的生产生态建设。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科技咨询、科技攻关、科技发明、科技服务等活动,推广了科学技术,提高了科学生产意识和环境生态意识,促进了工农业增产增收和社会优化生态环境。
社会实践具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功能是综合性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素养,完善个人品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品德的形成、修养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品德形成、修养、完善的根本途径,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当前,有些学生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中国国情,虽不乏热情,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愿望与实际相距甚远。而要克服这一缺点,仅靠校内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全面了解国情。事实证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现实意义,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磨练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享受、轻视劳动的现象,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有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求个人自由、排斥一切对他们的自由有限制的管理和纪律约束的倾向,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表现为集体意识差、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集体活动不热心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对组织纪律存在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理论知识。
学校第一课堂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并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动力,能更加明确成长成才的道路,促进大学生主动扩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学习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
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看,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尚可,但是运用知识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差,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动手、动脑、动嘴活动中,培养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健康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情民意,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规范,不断改造自我,以适应各种社会关系的要求,从而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大课堂。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首先要从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开始,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听、去做、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真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关系,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的自我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修正自我认识,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内容,在开放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资源,促进工作开展,大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