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

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

  准确地把握和科学地预测社会形势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是党和政府正确地制定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篇1

  2009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抑制,经济运行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上半年GDP增速达到7.1%,全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可以实现8%的增长目标。

  一、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农业生产稳定,短期刺激农村内需政策效果显现

  2009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的稳定也有力地支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467亿斤,比去年增产52亿斤,增长2.2%,连续6年增产。

  “四万亿”投资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相继实施对农村消费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上半年县及县级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长已经连续6个月快于城市消费增长。农村消费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刺激内需的短期政策效应,而非农民增收效应。目前,在农民所有收入中,来自大农业概念的人均纯收入实际上只占总收入的50%。除此之外,工资性收入大概是38―39%。其他是转移性收入,包括政府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农民自己的财产性收入,约占7%和3%。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外部需求不景气、企业生产减少、岗位减少,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难度很大。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工业经济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的势头,200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6月份当月增幅达到10.7%。轻、重工业增速同步回升。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3个行业下降。

  企业效益下滑状况有所改善,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减少2517亿元,下降22.9%,降幅比1―2月缩小14.4个百分点。此外,企业亏损面有所收窄。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3%,比1―2月缩小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347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比1―2月回落22.3个百分点。

  反映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超过50%的扩张线,表明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6%,比去年同期加快6.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41.4%,继续引领和推动投资高增长。

  1―5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同比增长95.9%,增速比1―4月份加快5.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对投资增长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意味着未来投资高增长仍将持续。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强劲。上半年,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8.1%,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2.1%,增速同比加快13.5个百分点。

  (四)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

  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根据商务部监测,5月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速度比4月份加快了4.2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强劲反弹成为2009年上半年消费领域的一大亮点。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2.39万辆和494.62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74%和14.03%,比1―4月的增幅分别提高了4.6和4.77个百分点。2009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同比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增长率达30%左右。汽车产销连续三个月在超过百万辆的水平上运行,创历史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关键字:实际利用外资 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比上季下降14.6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表明伴随着居民收入减少范围的逐渐扩大和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感受,城镇居民消费更加谨慎。

  (五)外贸出口持续下滑,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滑。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1.8%,进口同比下降25.4%。剔除价格因素,出口实际下降18.1%,进口下降9.9%。

  从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看,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贸易额下降更为明显。1―4月,我国与欧盟贸易额下降21%;与美国贸易额下降16.2%;与日本贸易额下降23.8%。但我国与东盟、韩国、台湾地区、印度、俄罗斯、巴西贸易额分别下降了27.1%、28.1%、40%、30.4%、41.6%和25.4%。

  新出口订单指数通常可以用做反应出口形势变化的一个先行指标,2009年以来,新出口订单指数保持了持续回升的趋势,稳步接近扩张的临界点。根据2006―2009年数据,计算得到的出口增长率与新出口表定单指数的相关系数表明,二者时间变化的时滞效应约为3个月。按照这样的判断,下半年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不大。

  当前我国出口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形势还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一些国家正在滑向更深的危机,全球经济回升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再现小幅升值趋势削弱了我国产品价格竞争优势。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03%,对欧元升值0.7%,对日元升值6.29%。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强势抬头导致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例如,美国通过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其中727条款规定任何拨款不得用于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与此前的“购买国货”条款相比,该条款直接针对中国,并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从源头上干预国际贸易。

  (六)物价保持低位运行,通缩压力逐步缓解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上年同期为上涨7.9%。CPI连续5个月负增长,6月份,CPI同比下降1.7%, 环比下降0.3%。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上年同期为上涨7.6%。 PPI连续6个月负增长。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7.8%,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放大。

  物价低位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同期价格水平较高。尽管当前价格水平仍处在低位,但国内宽松的货币投放以及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扬,都将会对CPI和PPI的走势形成拉动作用。

  (七)货币供应量持续充裕,贷款大量增加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持续充裕,贷款大量增加。

  2009年6月末,M2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和一季度分别高10.6个和3.0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4.8%,比上年和一季度分别高15.7个和7.8个百分点,达到1995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M0同比增长11.5%。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达到7.37万亿元。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1%,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比例有所下降,从2月份45.6%的最高位逐渐下降到6月的不足1%。目前票据融资占比的回归表明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开始流入实体经济,这将有助于实体经济触底回升。

  (八)财政收入增长有所恢复,收支压力依然很大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32.05亿元,同比下降2.4%。自2008年10月份以来,财政收入在连续7个月下降后,5、6月份开始恢复增长,增速分别达到4.8%和19.6%。全国财政支出28902.56 亿元,完成预算的37.9%,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亿元,增长26.3%。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财政收支压力更多地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下降:一是财政收入来源减少。由于工业制造业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直接导致工业规模的萎缩,进而影响到税收乃至财政收成。二是政策性减收增多。扩内需、保增长,我国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加出口退税。三是去年基数比高。四是PPI、CPI双下降,相应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

  二、宏观经济走势判断与预测

  当前经济运行既有向上的动力,同时也有向下的因素。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因此,对于经济走势的判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

  (一)注意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

  马里兰大学的莱因哈特教授和哈佛大学的罗格夫在对近年来发生的包括“美国经济危机(1929)”、“西班牙经济危机(1977)”、“日本经济危机(1992)”等在内的14起重大金融危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重大金融危机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降、生产和就业下滑以及政府债务的上升,危机造成产出(人均GDP)下滑平均持续1.9年左右,房价下滑平均持续6年左右,股价下滑平均持续3.4年,失业下滑平均持续4.8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经历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三次冲击。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落(GDP增长下降1.5个百分点),1999年经济增长延续下滑态势(GDP增长下降0.2个百分点),2000年、2001年经济开始稳步复苏,到2002年回复到9.1%的较高增长水平。事实上,经济运行过程中总是出现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更迭,如此循环往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要充分认识到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不可操之过急。

  (二)注意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决定后期经济复苏会不会有所反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经济走势。目前世界经济很难说是否见底,美国商务部6月24日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5%,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欧盟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下降4.8%,是自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表明欧元区经济衰退程度加深。根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日本经济较前一季度下降4.0%,折合成年率则下降15.2%,均创历史最大降幅记录。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如果没有明显转好,我国外需就无法拉动,外贸经济也就不可能真正回暖。

  (三)注意支撑经济进入合理增长区间的动力是否可持续

  当前投资增长表现出两个特点:

  1、与中央投资强劲相比,地方配套困难

  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短期保增长、长期扩内需和调结构的预期政策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激励措施。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的投资规划基本可以迅速贯彻和实施。这样,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落实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审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四万亿投资计划在具体落实中,中央投资资金到位率94.01%,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47.98%。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可能导致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或者已开工的项目进展缓慢,使新增投资项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财政”遇到了困难。

  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萎靡导致的土地转让收入下降,使得地方财政难以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目前我国的地方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市场化配套投融资机制。现行《预算法》等法律限制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发行债券、市场借贷,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规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和税收返还等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等方式配套投资。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确保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到位,那么,中央投资一方面可能不足以引导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等预期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以及在长期内抑制居民消费能力。

  2、与国有投资快速增长相比,民间投资尚未有效激活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上半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4%,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高7.8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政府投资起着先导作用,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民间投资能否有效激活。没有民间投资的配合,国家促内需、调结构的目标也不容易达到。民间投资多集中在批零贸易餐饮、建筑、 房地产等一般竞争性行业。

  近期的数据显示,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房地产投资为例,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只有9.9%。民间投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不足,大量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而另一方面,一些行业门槛仍然太高,民间投资很难涉足。

  总体上看,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基本得到了抑制,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运行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结合模型计算,我们预测,全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可以实现8%的增长目标。具体预测结果见表1。

  三、宏观调控的方向及其政策建议

  保增长仍然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避免急于求成,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当前保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宏观调控更要突出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积极推进和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做好政策储备,从容应对国际和国内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调整投资结构,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适度地快速增长

  理论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经济增长与投资有紧密的联系,经济增长的模式与效率同投资的模式及效率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有效地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要继续坚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

  要引导、鼓励增加民间投资,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府财政性的公共投资,并充分利用好财政的公共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政府积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才能改变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扩大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改变拉动内需单纯依靠增加投资的方式,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并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偏高消费偏低这一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矛盾。

  (二)通过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的有机配合有效地拉动消费需求

  经济理论和我国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繁荣期,经济增长能够带动消费需求的稳步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很难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因此,在积极落实汽车家电下乡,城市家电以旧换新等短期刺激消费需求政策的同时,更要注重中长期提高消费需求的机制设计,为扩大消费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一是促进就业和创业。继续实行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居民创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尤其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三是改变收入分配结构。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打破垄断,形成有效的公平竞争机制。

  (三)统筹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把稳定外需,稳定出口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出口政策的选择上,正确使用出口退税的政策杠杆。刺激出口增长的路径依赖是上调出口退税率和放松出口退税政策,但是这种惯性选择要考虑财政合理负担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定位,不可滥用,否则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改善贸易条件。要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

  要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要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要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

  (四)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处理好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关系

  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中长期可能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尽管今年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但是如果考虑到银行不良资产、社会保障的欠债,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等问题,财政潜在问题还是值得高度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的财政负担之间的关系。

  要确保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用于重大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防止低水准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有效发挥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

  要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国债规模的控制,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管,保持国债的合理规模和结构,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要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严禁违规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决不能因财政收入下降而收过头税增加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五)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处理好放松信贷和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关系

  要控制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

  要改善金融服务,稳定和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2017社会形势分析预测论文篇2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 要 本文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预测了2016年的经济发展走势。首先阐述了上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的形势,并归纳出了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在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预算和展望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全球经济 形势 特点 预测

  2015年的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迹象,全球整体就业率有所提高,通货膨胀明显得到改善,公共债务水平稳定在正常的层次。同时,各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国际贸易水平增长滞缓,大宗产品的价格起伏不定。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整个世界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转向正常化水平的过渡时期。笔者预测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经济复苏的过程充满艰辛,经济指数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1)经济复苏缓慢,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2015年,世界总体的经济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呈现缓慢提升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与专家的预期基本相差不大,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5%,和上一年的水平不相上下。以欧盟为代表的经济体的增速为2%,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有所提高,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仍不乐观,呈放缓趋势,以东盟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增长速度为4.5%,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逐渐萎缩。

  (2)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地区差别比较大。

  2015年以来,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有所降低,劳动力市场趋于正常化,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欧洲地区的就业率稍有提升,总体失业率在11.5%左右,金砖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势呈比较乐观的趋势,但是各个国家的表现各不同。其中巴西的失业率最低,南非的失业率最高,达到25%。

  (3)物价水平下降,有可能由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

  纵观2014年,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但到了2015年,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据世界权威部门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物价水平下降了0.7%,欧元区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形势也趋于正常,下降了大约0.6%,日本的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物价指数上涨了3.2%。

  (4)贸易低速增长。

  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分析来看,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幅度为3.1%,国际贸易收支总体趋于平衡。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预测,世界投资总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额增长幅度较大,增长30%以上。

  二、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特点

  (1)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溢出效应。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4年10月29日决定停止进行资产购买,这也标志着从2008年11月至今的非常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结束。这项措施从外溢效应上给予其他经济体巨大的压力。首先,其他经济体因为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造成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产生了外逃,导致本来就脆弱的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货币发生贬值。其次,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增添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2)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产生分化。

  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并且进入了升息通道,但是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却背道而驰,这些发达经济体仍然采取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且这种新兴的经济体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的相关组织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在新型的市场经济体下,其平均年增长率从2010年的7.5%过渡到了2014年的4.4%。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导致了多年间的超低利率环境逐渐消失。此外,由于非常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以及增速放缓,以往大宗商品的繁荣时期逐渐消失殆尽。并且,各国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丰厚期随着时间而渐渐降低,政府所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潜能不断减弱。最后,这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开放周期发生改变,趋向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了外界环境恶化的挑战。

  (3)原油价格因多种因素发生暴跌。

  能源供给的增加以及需求的疲软是导致原油价格发生暴跌的直接原因。一些能源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速逐渐放缓,美国也因为油气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了对于原油的进口,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中的能源需求量减少。并且,沙特以及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大国最近也维持和增加了产量。西方国家为了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而不断打压油价,油气在美国与欧佩克以及沙特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美国升息预期和2015年美联储正式退出了数量宽松的政策导致了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涨,这些因素都对油价的下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全球债务不断上升和对巩固复苏造成了威胁。

  根据日内瓦的世界经济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内的全球总负债占据着全球居民总收入的比例高达215%。债务水平高的企业需要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但是总体的全球利率水平较低和借款成本的降低也加速了债务的累积。目前,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了低增长、低膨胀以及与高负债的“有毒结合”,而且这个趋势也在不断积累扩大。

  三、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

  与去年相比,2016年全球的经济能够大幅发展的概率较低,而经济增速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或者有小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增幅在3.3%至3.8%之间。对2016年全球的经济走势进行展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1)美国与日本和欧元区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程度以及其严重性。

  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渐趋向平稳,若发生通胀抬头,2016年上半年美联储很可能会加大加息的概率。欧日在美国银根收紧的同时也会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这种背道而驰的宏观政策会导致多种效应,最为显著的是汇率发生波动。美元的升值总体上对于欧日出口复苏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导致欧日的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了欧日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毫无疑问,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全球资本和资产价格的大规模波动。

  (2)欧洲国家经济所能摆脱低估的可能性。

  欧洲央行为了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问题中,在2014年11月注册1万亿欧元用来购买资产支持债券以及担保债券,与此同时该资产负债也增加到了3万亿欧元的峰值。此外,欧洲央行也决定将再融资的利率维持在0.05%的较低水平。这种大规模并且长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防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也为经济的长期增长留下了隐患。如果实体经济缺乏有力的增长支撑以及投资,欧洲经济可能会再次发生衰退。

  (3)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范围、力度和成效。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落实。2014年5月,印度新莫迪上台后随即启动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中印两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直接决定它们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续增长局面。同时,巴西、俄罗斯经济颓势能否得到遏制,亦会对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带来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黄荣文.国际贸易风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 卢新德.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亚太,2013(05).

274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