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播当前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广和运用到人民大众中去。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当前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传播当前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制度化的进程。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取得了很多大的成就。本文从传播的概念入手,提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当代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而分析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传播受众
引 言: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者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它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发挥好媒介的作用,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与广泛化。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在中国的革命时期还是当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纵伸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选择、价值追求等都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近来中国不断出现的人情冷漠、道德败坏、自私拜金的现象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信仰缺失或混乱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危害性。多元文化对人们信仰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已迫在眉睫,不可忽视。
(二)传播方式缺乏创新。新思想观念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认识理解掌握到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行推广。学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仍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形式死板缺乏吸引力等。传统媒介比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大都以执政党意志为根本原则,因此它们发出的声音常常高度一致。且传统媒介报道形式老套,报道内容充满了套话、空话,使受众失去了兴趣。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网站数量不多、专业网站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网站链接面窄、专业网站的推广度低、专业网站内容更新频率低等方面。
(三)传播的主体和受众认知错位[2]。要想将理论传播出去首先想到的就是由谁传和传给谁,即传播的主体和受众。作为有主体意识的受众,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找自身需要的信息。这就要求传播的主体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满足受众需要,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看,要求中国共产党发挥其核心领导力量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性。回顾我党93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壮大、发扬光大的历史。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它才能指引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以它为理论基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期的革命建设告诉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其的重视程度。
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培养“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通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3]。“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相反,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如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正是因为他们是人们所了解和信赖的人,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过程中,一要大力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二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重视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3、在国际上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政治价值和魅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当今世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际上展示当代新中国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外国人民的认可,提升其影响力。只有从内心真正的认可了,人们才会自发的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看,要求人民群众正确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状看,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防止教条化的枯燥说教宣传
1、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马克思主义不是汉字的完美堆砌,不是只可远观毫无现实价值的“思想花瓶”。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用贴近广大群众的习惯方式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目的就是要大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要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尽量做到寓教于乐,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形式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2、转变话语方式,使用大众话语。实现从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不仅让公众听到,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听懂和信服。要善于学习领袖人物的话语方式,如毛泽东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里写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4]在《矛盾论》论里写的:“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5]还有邓小平的“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耗子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浅显易懂,契合大众生活的话语方式。
3、充分利用媒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媒体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所到之处、所听之声、所见之物到处有媒体的影子。传统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一般仅限于党报、党刊等为政治服务的媒体。现在我们必须利用好各级地方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困境,并找到解决困难的根本出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