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25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2500字篇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点,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当前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继续发展自然科学和热衷于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排斥,而是互为犄角。就重要性而言,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亳不逊色。社会同人一样,也会有“病”。有“社会焦虑症”,这就是整个社会飘散着不安定的浮躁;有“社会抑郁症”,这就是社会弥漫着的悲观主义,自杀者数量增加和有神论者的人数膨胀;社会也会有“溃疡”,这就是腐败、失业、犯罪;有“伤口”,这就是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对抗和仇恨。分析和治理这些“毛病”不能依靠自然科学,而必须有赖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所在和根治的方法,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者,以其毕生精力直接领导和参加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肌体健康朝气蓬勃的社会,但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面对的是自然,它的任务是单一的——发现自然规律;而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绝大部分属于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恒的实践中被历史性建构的,不是相对于我们的经验而先验存在的,而是本身向根源于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无限开放的包括我们的经验以及后来者的经验在内的与时俱进。不仅直接观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经验,而且涵融整个人类的包括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与经验。除了以上所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解释模式外,以“中国化”的实践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科学性的内涵在当代具体化至少蕴含着以下几点:自觉吸取和改造人类每一个时代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文化的历史性融合,化为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原则的直接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的气势,使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时代具有文化的优势与亲近感,能与受众的文化心理与情感交融和谐,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掌握群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文化规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吸收和改铸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构成了现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取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中国化真正掌握了群众,化为自觉的革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革命的成功,这本身就是被建构和实现了的科学性。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海纳百川的气概和文化特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

  在中国的历史上,居于指导思想的往往是一种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很少在精神层面上思考问题。由于欠缺高远的理念指导,在制度建构和改革过程中,往往显得理念准备不足、甚至完全没有经过理念上的论证。纵观中国的法律,历代法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立法技巧、编纂体例、实施方法等经验实用性领域,而无法朝着法的价值的高层次发展。任何法律都包含着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只有制度层面的法律,而没有精神理念层面上的法律,这样的法律必然是残缺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制度建设在量上有了惊人积累后,法律权威的缺失却构成了目前制约法治进展与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理念支撑。推进现代法治,既要重视制度构建与制度创新,更要注意发掘、培植与发展法治理念。理念是推动法治进步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但非常巨大的动力。法治的实现与否,关键不在于法律制度表层的建构,而是依赖于人们的自然习性和逐步养成的法治理念。如今我国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对司法理念进行变革。理念似乎是看不见的,但它却决定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及以后将要进行的司法工作的效果和成败,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或支配,司法改革就难以深化或推进。树立法治理念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检察干警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中的司法力量,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实践呢?笔者认为:

  第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基本内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司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司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检察干警应该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二,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检察干警要立足实际,扎实勤奋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群众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最及时、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作为人民的公仆,在工作中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清正廉洁,确保权为民所用,做到文明执法。

  第三,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做到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合法。检察干警在工作中要出于公心,态度公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法律关,排除私利,坚持秉公执法,同时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实现公正与效率并重。

  第四,树立服务大局理念,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司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检察干警要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各自的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自觉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第五,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检察干警要切实增强党性观念,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

  【作者简介】吕永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看过“大学思修结课论文2500字”的人还看了:

1.大学思修论文

2.2017大学思修论文

3.大学思修论文范文

4.2017大学思修论文

5.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288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