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课程论文3000字(2)
大一思修课程论文3000字篇二
《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准则。本文从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入手,分析了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诚信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从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有发生,并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和和素质已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校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大学生中不足为奇的现象。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时为了能够过关,夹带书籍、纸条,偷看别人试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学习好的学生则有“别人看自己不看吃亏”的想法,也千方百计作弊。更有甚者雇佣“枪手”代考,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
2.抄袭作假
学习本应该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可有的大学生写文章东拼西凑、剽窃抄袭,甚至直接把别人的文章拿来稍加修改就作为自己的东西;抄袭作业,假想实验数据对一些学生更是家常便饭。
3.履历造假,“掺水”
在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式下,有的大学生为了好找工作、找到好的工作,热衷于做表面工作,给自己虚构各种头衔。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而且损害了大学生整体在社会上的诚信形象。
4.信用意识不强,随意违约现象屡有发生
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它以大学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大学生的还贷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却迟迟不归还贷款,甚至有意拖欠,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归还贷款而更改姓名,远走他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实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为了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要签定用人合同。但大学生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因下,使一些人为达到一己私利不择手段、背信弃义、欺上瞒下,致使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诚信现象。这些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此外,用人单位在录取人员时更多的是注重学识学历,对学生的人品很少过问。这也助长了大学生的“弄虚作假”之风。
其次,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虽然十分强调德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重知轻德,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在教育方式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错误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划等号。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第三,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有的家长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不诚信的言行,让孩子过早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耳濡目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抵消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此外,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诚信教育,对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抄袭、作弊、撒谎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纠正。
第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同时,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又相对较弱。因此,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把诚信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忽视对自身人格的塑造,甚至放弃诚信原则,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
第五,缺乏制度机制。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频繁,关系也变的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失信的人就会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也使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现实责任感不强的学生放弃诚信原则、做出违约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的观念,建立诚信的氛围
只有当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时,守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只有当诚实守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失信行为才会受到强烈的公众谴责,失信者就会付出极高的道德成本。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进行。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弘扬正气,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各种形式表现的诚信品德,批判各种不诚信行为和错误的观念,使“诚信是为人做事之根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追求“真、善、美”,打击“假、恶、丑”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
2.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不仅应从道德认知上教给学生诚信,而且应帮助他们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训、学生守则的方式明确表达学校的诚信理念;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都要渗透诚信教育,尤其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一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树立讲诚信的思想意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喜闻乐见、耳濡目染中受到诚信道德的浸润。如举行无人售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网页制作大赛、诚信征文活动、万人诚信宣誓仪式、定期公布不诚信行为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诚实做人、做学问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逐步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
3.强化制度建设是诚信建设的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把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风气。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
高校应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拓展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进行客观记载,根据诚信档案,建立合理的学生整体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诚信表现与学生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如入党、评优、奖学金等。使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看过“大一思修课程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2.大一思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