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范文(2)
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范文篇二
《试析当代大学使命》
摘要:大学是文明的载体,担负着发展和传承文明的重任,承载着用文明的结晶熏陶当代人的使命。青年人从大学穿梭而过,将大学的知识和气质带给整个时代。因而大学的使命即在于对当代青年的锻造,让青年人通过大学精神的熏陶而终身拥有大学的精神和气质,进而为整个时代奉献自己的学识与生命。大学使命的真谛,在于可以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获得向生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使命;大学精神;青年人
作者简介:罗丽琳,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使命研究概述
现代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我国的广义大学可上溯至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收徒授课制,富有学识的当代精英为了自己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以及自己社会理想的实现,进而收徒授课,形成大学的最原始形态。近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制度,当时的大学为社会经营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也为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成为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但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学仅限于为上流社会的人提供知识,大学的存在并不能将其知识财富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进而造福时代。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大学才逐步向平民开放,并通过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而将自身的知识能量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财富的积累与文明的高速发展。在近代大学的基础上,当代大学随着社会的演变和进步而诞生,并成长为以追求真理为基本精神、以教育当代青年为主要使命的教育圣地。
大学使命,即是通过培养和熏陶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将人类文明的结晶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创造出足够的财富供当代人消费。时至今日,大学、公司和议会成为人类文明在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典型制度代表,然而后两者的进步不仅靠其自身的发展,更要依靠大学对其的研究发展和推动,因而大学成为掌握时代命运的圣坛。
二、大学使命实现的过程表现
(一)大学对青年人品格的培养
培育青年人是当代大学使命的第一要义。根据人类的成长规律,青年人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基本趋于成熟,而且精力充沛,富有前途。然而,社会具有变化性,要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并在适应的基础上有所作为,青年人还必须通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和熏陶。大学即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育,通过大学环境对青年人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使之走出校门时不但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而且拥有面对人生与社会的智慧和勇气。对青年人品格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思想、心理、交际和个性方面的培养。
大学对青年人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青年人对家庭、朋友的“三观”形态已基本定型,但由于其尚未踏入社会,因而对于社会的认识尚处于待定形态,大学通过对大学生教授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掌握服务社会的技能、进行踏入社会的尝试和培养战胜社会挫折的心态而影响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青年人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进而获得独立行动的能力。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存在便意味着社会交往的存在。经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人作为社会精英,更应当掌握高超的交往技巧,拥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大学教育一来应当通过教授青年人知识而使其获得交际的社会资本,二来应当通过提供交际环境锻炼其交际的勇气和能力。大学应当引导青年人形成正确的朋友观,让青年人形成稳定、精致的生活圈,并获得在陌生环境下迅速形成这种生活圈的能力。
创造力是发展的灵魂,而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大学的使命不仅在于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更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大学必须充分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从根本上说即是培养青年人的个性。大学应提供诸如图书资料、实验器材、交流平台、科研立项以及引导教师等培养创造力的基本环境,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激发青年人的个性潜力。
(二)大学对青年人学识的丰富
当代学科体系将学识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专业,因而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青年人也随即被分为不同的专业门类。但不同专业门类的归根结底都在为社会服务。通过青年人将人类文明的结晶转化为生产力是当代大学的最根本的使命。因而,丰富青年人的学识即是设立大学的初衷之所在。在知识方面,既有经过历史淘洗和实践检验的真理性知识,也存在尚待人类去探索和追求的未知存在,因而大学精神在丰富青年人学识方面得到最根本的体现。因此,大学的使命在于教授青年人学识,并且让青年人学会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探索的能力。
大学采取竞争入学制度,通过竞争实现对不同素质的青年人进行不同种类的教育,实现大学资源最为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是当代大学教学的主要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既可实现不同专业的分类教学,又可以将青年人较为集中的予以教育,具有较高效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辅助,大大提高青年人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在大学里考核制度的引入将检测和竞争功能集于一身,对青年人具有极为明显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人的学习积极性。丰富的图书资源、实验资源和教师资源为青年人的课后自我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为青年人对于自我兴趣方面的知识积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大学对青年人知识的教授不仅仅限于对知识的传授,其更为重要的功能在于让青年人掌握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青年人在大学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因此大学应注重于对青年人基础性知识的教育,至于知识与纷繁复杂的实践的融合,应留于青年人去自我完成。此外,大学应保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性,体现教学的时代性,让教学与青年人身上所特有的时代气息相吻合。
(三)大学对青年人责任感的召唤
大学的使命是通过青年人来实现文明结晶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因而,在培养青年人品性和丰富青年人学识的基础上,大学应实现青年人与社会的有效链接,将青年人的能量发挥在其最适宜的岗位之上。实现青年人与社会的有效链接对青年人和社会双方面都提出了一定要求,但由于大学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直接对社会在此方面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或者说,其为发生作用所做的付出与收益不具较高性价比,不具备效益性。因此,大学必须着重从青年人角度建立青年人与社会的有效关联,引导青年人培育承担时代责任感的觉悟,塑造其追求自我理想信心和勇气。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大一思修论文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