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2)
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篇二
《论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教育高速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规模逐渐壮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90后”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目标树立、人文观价值观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多样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剖析原因,解决问题,促使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政教育关乎着祖国未来人才培养走向健康、全面、向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先锋,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锐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锐利尖刀,理想信念教育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合理的信念理想、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起步较晚,学校的教学与时下的经济发展相脱节。同时由于信息时代下,经济文化高速发展,部分90后大学生个性过于独立、对于政治、理想、人际交往、集体观念没有树立正确合理的科学发展观。如何系统、科学、全面地开展当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越来越受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研究表明,只有结合我国本土教育发展特点、详细分析90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组成、理想建立、目标制定等问题,才能促使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上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1.心理素质偏低,信念理想趋于多元化。
我国信息时代起源于1984年,互联网的兴起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伴随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信息时代也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和经济进一步发展,进而“90”后大学生大多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知识获取平台。因而,理想树立和信念选择趋于多元化,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新事物,具有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不会局限于单一狭窄的人生道路。但是,多元的理想和信念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未知事物变化和发展道路中遇到的荆棘坎坷时,会表现出信心不足、容易迷失自我等特征。“90后”大学生难以正面解决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做到“立长志”,树立科学发展观。
2.主体意识强烈,集体意识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主观意志、个人价值观、自由信仰冲击着新一代大学,铸就了“9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更加强烈,具有鲜明个性的特征。在理想信念培养上更注重个体自身发展,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创造性、认知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主观意识塑造的个人价值观和意志理念,使“9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个性要求,忽略了集体意识和他人利益。意识领域自然养成了多索取、少奉献的人身价值观。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巨大冲突时,严重的更会违反制度纪律、拒绝服从集体。短期内观察“90”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不断追求新思想的发展理念,但长期表现则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责任感及不具备集体观念。
3.理想信念的务实性、功利性。
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具备两个特性:(1)务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趋于务实性,思考更多的是大学以后的发展,如:工作、收入、买车、买房等。铸就了部分“90”后大学对于财富薪金、职位选择、未来发展潜力等具有实际效益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理念。对于事物发展更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是虚有其表的“精神过程”。务实性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追求个人发展,但也他们过于追求功利性。(2)“功利性”:过分看重实际功用、一味追求个人价值会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只在乎个人发展,而忽视了自身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作用、责任、存在意义。无法担负历史、祖国赋予的使命。
4.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理性思维程度不高。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引导下,中国会顺利渡过金融危机。高达80%的“90”后大学生有意加入中共产党。不难看出“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对于国际时事认真了解、观察政治走向。对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明锐的洞察力。但是,当分析201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连任问题时,36.5%的“90”后大学生表示支持,26%的大学生表示无论谁当选对于中俄发展都没有任何影响。从中不难看出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时局分析理性思维程度不够,无法全面、合理、科学地分析当下政治时局。
二、“90”后大学生理念信息教育途径探究
1.高校应重视“两课”教学效果,强化集体意识。
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课的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90”后大学生建立长久、稳定、合理的信念,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强化集体意识。通过对“两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不应一味追求个人价值而忽视他人价值和集体利益,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注重学生的课余文化,多开设一些有意义、对学生未来发展、思维引导有积极作用的课程。凭借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90”后大学生追求务实性、热衷功利的理念,清晰认识自身对于社会、对于他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有能力肩负起国家、社会赋予的使命。
营造良好信念教育文化氛围的前提是尊重大学生自身对于理想的追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让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90后”大学生改善自身的世界观,从而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
3.注重实践锻炼,深入了解国际时事。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对社会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理论基础,更应着手于实践锻炼。实行备案制度,定期进行社会实践,在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安排上应体现人性化、科学化,结合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我国本土理想信念特点,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面不应局限于课本,鼓励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对于国际政治事件应该有清晰、合理的认识,保持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自身理性思维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进而使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信念更加坚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大众所认可,为祖国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喜坤.论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与地位[J].理论学刊,2006(12).
[2]李秋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探[J].高教论坛,2005(04).
[3]甘均,艾楚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N].光明日报,2006.
[4]赵青山.审时度势努力做好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5]齐丹,刘志刚.浅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看过“2017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1.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3.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4.大一思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