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2017大学生思修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党的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从理想的形成机制来看,共同理想归根到底是社会个体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身可以是一种社会理想、群体共同理想,也可以是一种个人理想,而社会由群体构成,群体再由个体组成,个体是社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终归结为个体理想的共同体现。个体理想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群体共同理想的形成有赖于构成社会的个体,只有能够代表大多数个体理想倾向才能成为群体的共同理想;社会共同理想的形成则是各群体理想博弈的结果,各个群体理想相互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代表大多数的社会共同理想。从理想的主客关系及其本质来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归根到底是由个体的属性决定的。理想反映的是客体(存在)与主体(个人)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存在是理想的客体,个人是理想的主体。理想既不是理想客体所具有的属性,也不是理想主体所具有的属性,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理想是以主体个人的需要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个人不能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将自己转化为自己的对象,他就不可能成为自觉的认识主体。所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要从个体出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交流、采纳最终都要通过作为理想主体的个人来完成。

  通过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机制与主客关系的本质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努力奋进、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它不仅是国家强大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国人争取自身幸福的有效手段,国富才能民强。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人民幸福的精神食粮。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更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得以解决,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论语》中孔子“去兵去食不可去信”之说,反映了人对诚信的追求;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映了人对气节、自然的追求;宋代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反映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关注社会个体在物质充足之余,是否具有相应的精神生活,社会个体的精神诉求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同时,为社会个体提供个人不断努力前进的精神动力、提供应对人生突发事件的精神支持、提供人生意义最终得到升华的精神追求,并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以人性的充分展现为最终价值评判标准的社会价值导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所有精神文明的根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个体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它是我们最需汲取的精神食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最根本的人文内涵是对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关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民幸福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无论历经怎样的沧海桑田,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未改变过。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我们追求不惧生死、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我们追求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追求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时刻坚持着反映时代主题与精神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日益强大的思想纽带和精神动力,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新方向,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没有良好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动准则,和谐社会将无法实现。

  人文内涵的新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的关爱与呵护,也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新时期,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不断加大人文内涵的拓展,以人文精神来引导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主体,以人文内涵对大学教育进行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是人文内涵拓展的新方向,更是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③

  一方面,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发展、实践的主阵地,大学教育环境、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践行的关键因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弗吉里奥就曾提出,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应当使其参与到公共道德规范、意识形态问题的讨论之中,应当竭尽所能地去引导他们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与外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热情、理智、崇高,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本身。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精神、身体、道德的全面发展;康帕内拉对理想大学教育的构想是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双翼齐飞。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就其终极目标而言,仍旧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发展自由、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形成努力探索、健康繁荣的学术风气;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载体,将思想道德课程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必须以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想道德规范为准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不同意识形态的讨论氛围中去。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培养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国外大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全球公民,如美国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参与个人思考和群体性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本国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能理性地权衡本土的、国家的及国际的问题,认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存关系等。美国大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为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公民品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道德品质的继承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蔡元培先生为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1916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就曾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以此来革新北大教育体制,培养自由之人才,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此形成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大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全球化的经济、文化体制的形成,在给大学生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价值观的冲突。另外,由于金钱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社会各种不健康价值观念的影响,也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极负面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会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犹豫,在个体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之间摇摆。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正确引导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同时建立创新、完善的引领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变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接纳的道德标准,才能保证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注释】

  ①潘玉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张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意蕴”,《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③张新:“冲突与引领: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第20期。

  ④谭月娥:“西方大学人文教育发展轨迹、特点及启示”,《西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3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大学生思修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

2017大学生思修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国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