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论文(2)
学术道德论文篇二
《浅议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甘露诉暨南大学退学案”这一案例,在列举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诸多表现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应当提高研究生的准入资格,建立合理的考查和奖惩制度,以及重视提高研究生自身的学术修养。
关键词:学术道德;失范;道德建设
【案情回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甘露,在2005年参加现代汉语法专题科目的撰写课程论文考试时,因其先后提交的两篇论文与网上其他论文有所雷同,该课程老师遂将该种情况上报学校。2006年3月8日,暨南大学作出暨学[2006]7号《关于给予硕士研究生甘露开除学籍处理的决定》,给予甘露开除学籍的处分。甘露不服,2007年6月11日,甘露以暨南大学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及处罚太重为由,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暨南大学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并承担案件诉讼费。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以(2007)天法行初字第62号行政判决维持了开除学籍决定。甘露不服提起上诉。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甘露上诉,维持原判。后甘露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以(2010)粤高法行监字第6号驳回再审申请通知驳回其再审申请。最终,甘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经过调查审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二)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撤销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行终字第709号行政判决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2007)天法行初字第62号行政判决;确认暨南大学暨学[2006]33号《关于给予硕士研究生甘露开除学籍处理的决定》违法。至此,“甘露诉暨南大学退学案”以学生甘露的胜诉而告终。
【案件评析】
“甘露案”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中国人习惯讲厚积薄发,“甘露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反映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如论文的创作投机取巧、剽窃、抄袭、拼凑组装他人论文,缺乏诚信;论文发表不守规矩,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更深一步地讲,“甘露案”也是我国法制建设不完善,知识产权意识不高,高等教育中学术规范不严谨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中体现。为此,分析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不规范的成因,并提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可能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术道德是求学、治学的最基本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道德准绳,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而学术道德失范则是指研究生因缺乏必要的学术规范的指导,利用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方法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功利性的目标。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
作为初步进入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生为了达到学校申请学位论文的要求,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抄袭、剽窃甚至侵吞他人的研究成果。
2.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一些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创作和研究时,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为了论文的需要而随意更改资料和数据。
3.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由于文章的发表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有的文章在毕业答辩之前不一定能够发表,而有的学校要求研究生在答辩之前必须发表文章。于是为了拥有答辩的机会,有的研究生就会选择“海投”的方式,一稿多投,争取使文章尽早地发表。
4.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有的研究生在毕业时为了达到学校规定发表的文章数量,同学之间相互挂名,更有甚者请“枪手”和中介公司代写代发论文。
以上就是笔者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行为进行的概括,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行为表现,如伪造注释、不当引用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1.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下降。我国自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学生数量快速扩张。现在我们研究生的数量相比于以前翻了好几番,越来越趋近于本科化。而且很大一部分的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就业的压力,而不是真正想去做研究。这部分人为了一个文凭,就在学校里“混天黑”。
2.考查制度的不合理。每所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都有要求,如在毕业前必须在某某级别杂志上公开发表一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种压力来促进研究生踏踏实实的做一些研究。但事实上,这种量化的要求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研究生确实没有达到在某某级别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的学术能力,而且有的期刊杂志也不会使用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还有一些奖励的评比也会涉及到发表的论文,所有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3.自身素养不高。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探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还应从他们自身去寻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必要的学术能力,知识背景不足。有的研究生知识储备不足,学术研究能力非常欠缺,加上自身的不努力以及导师要求的不严格,在考核的时候就会通过“剪刀加浆糊”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其次,知识产权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再次,求学目的的功利化。随着教育功利化的到来,现在的研究生已经不再把研究学问作为自己求学的终极目标,对于一部分研究生来说,接受研究生教育只是为了获得将来更好的就业岗位或者逃避眼下的就业压力。
二、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途径
1.提高研究生的准入资格。“我国目前研究生的准入资格不高,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条件就是将国家规定的两到三门公共课考好,至于专业课,有些研究生只要将指定教材反复阅读记忆就能考上。但是对于本学科的学科发展、学术最新动态、需要关注的研究问题都不太关注,”这些研究生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准入资格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政府来说,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给予高校更多的权力与自由,使其能够招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对于学校来讲,要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科的特色,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设置相应的考题,考察学生是否拥有该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学科背景,是否具备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其他一些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坚决放弃,不要单单为了招生计划而降低研究生的准入门槛。
2.建立合理的考查和奖惩制度。高校不应当将公开发表多少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将此作为研究生能否按时毕业的指挥棒,而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查制度,采用一些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奖惩制度。“我国学术道德失范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惩罚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术失范行为的成本较低。”当然了,对良好的道德范例进行提倡和褒奖,使研究生有一个良好的学术道德榜样,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3.提高研究生自我学术修养。一方面,增强研究生学术责任感。学术责任感是一名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求。我们要发挥社会、学校、导师、个人等多方面的作用,强调管理制度,提高学术失范的风险与成本,逐步使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增强学术责任感。另一方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的学术道德相关规定和道德规范,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如知识产权保护法、著作权法等。明确作为研究生的社会定位及人生价值,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为学,勇于探索。”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通力合作,齐抓共建。
参考文献:
[1]胡蕊.研究生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2]于美琦.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3]赵琴琴.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
学术道德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