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长征精神的思修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长征精神的思修论文篇二

  《浅谈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摘要】伟大的长征,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征程中更凸显出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实质;时代意义

  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

  一、长征精神的由来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行到1934年7月,时间已近一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元气大伤,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敌人已向基本苏区前进。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已无可能,只好进行战略大转移。[2]1935年10月19日,已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余部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936年10月9日,北上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全部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长征整整历时2年,跨越12个省,总行程2.5万里以上。其中“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3]在长征途中,行军非常艰苦,一路都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没有村庄,没有一户人家,部队没有饭吃,饥饿、寒冷、疲劳考验着每一个英勇的红军战士;红军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既然条件如此艰苦,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凭借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的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红军指战员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和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

  红军将士在万里征途中,用生命和热血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二、长征精神的实质

  (一)长征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红军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红军遭到了惨重损失。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特征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出发而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就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清算王明“左”倾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突围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路线转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长征途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取得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翻越夹金山的胜利。又根据实际情况克服过雪山、穿草地、吃树皮、啃草根的艰难困苦,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地区完成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晶。

  (二)长征精神是团结民众,民族平等精神

  红军进入贵州以后,不断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搞好同少数民族的团结的问题,引起了红军领导机关的重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统治的方式、思想习惯和宗教仪式,表示尊重,并且不求过早地去发动他们内部的阶级斗争,而是向他们解释,汉族中的劳苦群众同他们一样受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的压迫,他们民族的敌人,也就是中国劳动民众的共同敌人。

  红军总政治部还制定了对苗民、瑶民的口号,如:“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反对苗汉民族的对立,只有苗族与汉族的工农一体,同心打倒共同的敌人,苗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2】在苗民、瑶民中,一般地禁止打土豪,没收在苗、瑶民族居住区的汉人地主、土豪的财务,除发动汉族工农群众参加外,还要注意发动苗、瑶民参加,并且把没收的物品分发苗、瑶民族群众等。

  红军长征,一路上爱护群众,纪律严明,深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因而所到之处,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如同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

  (三)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

  广大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自愿地离别亲人和家乡?他们当时想的肯定不是自己的利益,也绝非是“跑苏联去吃面包”,他们追求的是为广大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革命理想,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危。他们深知“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5]他们自觉的把个人的一切,无条件的献给革命斗争的需要,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

  在世界观日益模糊的今天,学习和发扬长征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会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长征精神是创新精神

  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以后,克服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避实就虚,声东击西,迂回穿插,出其不意地四渡赤水,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还有接下来的“巧”渡金沙江,若红军按常理“出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恐怕红军在一渡赤水河的时候,就被蒋介石消灭了,所以,这期间无不体现了红军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弘扬创新精神,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征业绩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万古长存。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6](下转第251页)

  (上接第249页)“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7]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中国有3件事入选,其中就有长征。[8]今天谈长征,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

  (一)长征精神是强国富民的法宝

  发扬长征精神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富裕条件下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当年的工农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爱民亲民等优良作风,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残酷的考验。[9]今天,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无私奉献、爱民亲民的优良作风,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树立这种精神,无疑会更进一步推进实现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二)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首创精神,需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需要上下一致、共渡难关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发扬长征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需要这种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

  (三)弘扬长征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充分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然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问题,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战略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科技需求的问题等等。

  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就退缩,我们要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辨证关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尤其是要发挥创新精神。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道路上的种种不良的观念和思想障碍,中国共产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艰苦,发挥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长征历史随着时光飞逝已渐行渐远,长征精神却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火焰。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所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念,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杨先才等.中国革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刘统,郭汾阳,秦利.十颂红军[N].北京日报,2006-7-24(19).

  [4]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1995.

  [5]左群,于鸿超.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J].蚌埠党校学报,2007(2).

  [6](美)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作家出版社,2012.

  [7](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解放军出版社,1988.

  [8]发扬长征精神创造辉煌业绩[N].中国青年报,2006-10-22.

  [9]谭颖辉.长征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升华[J].社会科学研究,2011(12).

长征精神的思修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长征精神的思修论文

2.浅谈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

3.爱国精神的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4.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

5.浅谈个人理想的思修论文

248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