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
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我国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使得道德行为判断趋于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逐渐扩大。面对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渗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大学生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该丧失的优秀品德。道德滑坡不仅导致大学生在观念上、认知上出现许多偏差,甚至将他们引入误区。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道德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直面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努力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大学生辨别是非,学会判断和选择,逐步培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道德成熟,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接纳新观点和新事物,自主、进取、民主、竞争和平等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倡导和支持改革开放;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自我认识清醒客观,心态平稳;发展、成才的愿望增强。但他们同时表现出缺乏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挫折承受能力差;过分注重个性的张扬,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增强,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一)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
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受教育者接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道德观念及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二)道德教育的理论缺乏创新,指导实践的功能弱化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整体性,只重国家和集体利益,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使得个人利益完全受到轻视。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过度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需要,灌输“服从”、“集中”等思想,而不顾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关心个人的私利。这种道德教育只重视它的社会功能,忽视或无视道德教育的个人享用性,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实际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道德教育的继承和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道德,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只有不断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使道德教育在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二)关注知识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新领域
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科技的创新,依赖网络信息,同时离不开道德的规范约束。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而道德水平很低,则其对社会、对他人的灾难性危害就越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其他,而是道德问题。因此,人类不仅要掌握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有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道德素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强化以道德感化、道德行为引导和约束为重点的培养方法
道德感化的过程,就是各种感化因素对受教育的影响、熏陶的过程。教育者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感化因素,寓理于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能保持接受系统的开发状态,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时,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教育效果,达到道德教育目标。
(四)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
1.加强社会公共环境的熏陶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在促成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机制:一方面,变化着的环境引导和诱发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变革;另一方面,人的观念、行为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环境的更新。人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环境。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中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文化类型。它反映大学生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般分为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和人际文化等。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高校作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发祥地,校园文化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导作用。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中,会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断升华,特别是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校园团队精神,更能成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树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
上一篇:论厨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