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诚信为主题的思修论文

诚信为主题的思修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诚信为主题的思修论文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之基础在人类历史文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诚信为主题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诚信为主题的思修论文篇一

  《论诚信为立国之本》

  【摘 要】诚信作为一切道德之基础在人类历史文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中国人诚信的缺失、谎言的施虐源于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源于其先圣先贤有关人伦道德的歧义性和不可操作性及其误导性。而反观欧、美及日本以诚信立国、以诚信处世因而使其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公平、精神健康,可见诚信作为一切道德之基础的重要。

  【关键词】诚信;性格;谎言;正义

  一

  大约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总结中国人的性格为:勤劳节俭但麻木冷淡等,其中最为尖锐的是没有诚信、谎话遍地、毫无良知。这些特点随着史密斯《支那人的气质》以及资本主义殖民者的铁蹄而迅速的传遍了全世界。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学大师如林语堂、梁启超、辜鸿铭等先辈们虽一再美化我们民族的文化、礼仪与智慧,但对国民的精神及没有诚信这一事实却不约而同的进行反思与反省。甚至也不惜笔墨,痛加斥责,可见对这一论断的认同。

  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固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不信任――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甚至于达到如日本人必欲灭之而后快的恶劣地步――等等,则不能不说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许多的优点其实是我们缺点的注脚。比如说中国人节俭,倒不如说他们太穷苦,不得不节俭;说中国人勤劳,那是被恶劣环境逼的,不勤奋就得饿肚子,就无法生存。所罗门说“勤劳的手可以致富”[1],但在中国却远非如此,何以故?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永远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勤劳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

  中国的先哲们说“仓廪实而知礼节……”[2],是说礼义廉耻要建立在正常的生活之上。而中国自1840年以来约100多年的历史几乎全部陷于战乱,――岂止100多年以来,我们上推至两千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所谓的“太平盛世”能有几个?“乱离人不如太平犬”[3],不仅“不如太平犬”,“人相食”[4]的历史就层出不穷,对于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中国人来说,何谈礼义廉耻?何谈诚信?于是,为了生存,为了不被突然地、不可知的命运所吞噬,他们不得不撒谎,以至于装腔作势;不得不背信弃义,背弃亲情、友情,而代之以谎言和欺诈。以此而言,诚信实在是一个人格与人品中的奢侈品,人性的奢侈品,中国人似乎不配拥有。

  新中国的成立,使那些曾经想占领、瓜分与殖民中国的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了。毛泽东立志要“创造一个有自豪感的新中国”“中国要在国际上获得尊重”[5],并最终实现了。而诚信必然是自豪感与被尊重的首要。是的,中国人将不再生活在苦难里,在世界上,也不再是缺乏诚信的民族。

  但是,接着而来的“大跃进”“形势大好”“万寿无疆”“亩产过万斤”等等,直至十年内乱,简直成了谎言遍地,假话、空话、大话满天飞的时代。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人们生活在极端的恐怖与恐惧的深渊里,诚信早已不复存在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的错误都被很自然的纠正了,国家与人民富裕了,政治与经济健康发展。中国人再也不会为了生存、为了活命去撒谎、去欺骗了。

  可是,诚信缺失却象毒瘤一样又一次死灰复燃了。……从江西九江防洪大堤用竹子取代钢筋,到重庆彩虹桥的垮塌,新的民谣总结说:“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三聚氰胺毒奶粉震惊了世界;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2004年,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即“陈化粮”事件曝光,“陈化粮”含有大量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

  温家宝在一次讲话中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地沟油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岂止是食品安全诚信缺失?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导抄袭学生的论文,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们以貌似神圣的,但却是无聊琐碎,甚而弱智的学术讲座与交流招摇撞骗;许多的大贪、巨贪;所谓的小三、小四;所谓的裸官现象等等,说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正在毁掉人们心中仅存的一点神圣和良知,动摇着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根本。

  从古到今,中国人诚信的缺失,谎言的施虐,似乎不仅仅是由于生活的困苦、苦难,不仅仅是由于被统治、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即使他们富裕起来、独立起来、强大起来,他们也一样说谎,一样没有诚信,他们似乎永远都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或虚拟的世界里。一切看似无聊的、荒诞的现象却都是真实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是假亦真”[6]真是一句精辟的概括。

  鲁迅说中国人惯于夸大其词、无中生有:曰“《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7]。我们会常常见到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那些粗俗轻浮、装腔作势的人;那些夸夸其谈、屁话滚滚却自以为雄辩滔滔的人,……这乃是我们社会的痼疾,却也是诚信的大敌。史密斯说“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演戏本能的种族”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与事实无关,“问题从不在于事实,而永远在于形式”[8],乃是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的注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现代,甚至于持续到了目前,持续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与精神。

  二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诚信即真诚、诚实、守信等,这是中国人关于诚信的基本概念,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所崇尚的美德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9]“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都是关于诚信的美德和传说,但是这些美德和传说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到底能够显现多少?自古以来,我们有为义而死者、有为情而死者、有为忠孝而死者、有为礼节而死者,但却很少有为诚信而死者,为诚信而死者谓之傻瓜。

  中国的圣人们如孔子、孟子,虽然也大谈诚信,如孔子:“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11],从文化与理论上将诚信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实际上却并不推崇诚信,而是极力的推崇权变,所谓“与世推移”,并以其实际行动将诚信置于虚空的位置之上。孔子删订《春秋》,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12],曲笔阿世;所谓“笔则笔,削则削”[13],已经开始随意曲解史实了。在他所排列的人伦纲常里诚信排在最后一位(仁、义、礼、智、信),孔子说“直而无礼则绞”[14]――诚实但却不合乎礼节就是尖利刻薄,那自然是极不可取的。并且这个排在最末的诚信,也是以维护三纲五常、君主道义为根本,否则,“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15],似乎只有小人才信守诺言。而孟子对于孔子的行为大加赞赏:“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16],“义”也者,王道礼义纲常名教也,诚信与行动是维护“义”的手段,而为了所谓的“义”则可以不择手段。这样,言行不一、不守诚信而大言炎炎的劣行渐渐地成了所谓仁人君子的正常的品行。这不能不说是圣贤们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此后,被总结在《大学》里的正诚格致与修齐治平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那个被视为士大夫们最高的人生境界,即由于圣人们对于诚信的漠视,将其中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被后世儒士们渐渐淡忘了、泯灭了、消亡了,而只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即使这样残缺不全的人生与人格的修养标准,古今来能够达到的也寥寥无几,先圣先贤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又何尝能够?对于诚信与其他道德规范的本末倒置,应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诚信缺失的根本所在。

  我们常常感叹自近代以来西方的文明、美国的文明、甚至于日本的文明,不满于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却特别自信于、自满于我们古代的文明。岂不知近、现代文明的果皆源于古代文明的因,近代的落后原是从古代埋下的祸根。

  我们且看一看,作为一切道德基础的诚信在各种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

  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那些希腊罗马的先贤们为西方文明所立下的根本就是自由、民主、公平与正义,此后几千年,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发展,这个根本一直没有动摇。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这个根本之中又加上了诚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因此,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以及凌驾于其上的诚信,应该说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核心,也是西方文明得以存续至今而又始终领导世界的秘密所在。

  美国人吸收学习甚至照搬了西方的文明,并创造了自己的、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的文明。而这个文明同样以诚信为第一。马克斯・韦伯说:资本主义是金钱至上,但却是诚信第一[17]。并援引号称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的名言:诚信为立国之本。洛克菲勒也说:“我支付了诚信,……所以我获得了成功”[18]。这位被戏称为“窥见了上帝之手”[19]的全球首富始终将诚信列为人生种种美德之第一。

  不独商人、资本家以诚信为第一,即便如英雄豪杰也不例外。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在英雄所应具备的十种品德之中,诚实位列第一。美国人常说:“相信人是美国人的传统”[20],所谓相信人,就是相信别人的诚实,美国人的口头禅是“诚实是上策”[21]。这个社会与人生的信条源于美国的传统,那个伟大博学的爱默生――号称是美国的孔夫子,在论人的美德里,将正直与诚实列为第一[22]。

  资本主义的自由与民主若无相应的诚信规则做基础,岂非早已天下大乱?

  我们再看看我们一直所鄙视的日本吧!

  在近代以前,日本一直是模仿和学习中国的文化,移植中国的文明。并对之进行切合于日本实际的改造。这个改造奠定了日后日本文明、文化与精神的根底。

  首先是以“忠”与“诚”来取代那个被中国的圣贤们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统领所有道德规范的、位于五伦之首的“仁”――那个有条件的“仁”。日本人试图以无条件的“忠”与“诚”来统一日本的各种道德观念,并以“诚实”作为一切道德之上的最高道德。近代以来,日本人将“诚实”列为“军人敕谕”五条训诫(忠义、礼仪、勇武、大节、节俭)的灵魂[23]。“诚实的义理”则被认为是日本“永恒不灭的榜样的义理”[24],“诚实”也是使日本道德戒律中的任何戒律或“日本精神”持续下去的东西。也只有诚实的人才能“领导其人民”[25]。

  不仅如此,在经中国而后兴盛于日本的禅宗修行中,“诚实”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后经日本荣西禅师及铃木大拙的改造、参研与传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日本修养法”以及所谓的“日本精神”。铃木大拙说:所谓至诚,即不欺,意即“和盘端出全部的自我”,以禅语解,即“整体作用”,“不保留、不伪装、不浪费”[26]。如此生活的人就是金发狮子,是刚强、诚实和全心全意的象征。

  这个关于“诚”的精神将日本文化、禅宗文化、日本神道教及日本精神有机的统一了起来。

  最后,诚实也成为日本武士道最高的道德和必修的课程,成为日本武士信实的基础,所谓“武士一言”,就是对其所说的话的真实性的充分保证[27]。武士守信义,重然诺,朴实无华,视死如归,被认为是崇尚诚信的最高典范。在日本,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武士因食言而以死相抵的故事。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文明、美国文明,或者日本文明等等,都将正直、诚实、正义列为诸般道德之首,或列为一切道德之基础,或视为一切道德与规范或规则的灵魂,应该说是极其正确、准确,极其有远见的。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三

  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有关诚信的结论,即诚信是所有道德规范的基础,是一切道德的首要和灵魂。没有诚信,则“礼仪便是一场闹剧和演戏”[28],非但如此,则一切的道德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没有了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戒律,则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人类文明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诚信是道德的基础,是立国的根本,是人类文明的唯一保障。

  党的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总结概括为三句话,即所谓的三个倡导:而第三个倡导就是指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其中,我以为,诚信应位列第一,或凌驾于三句话之上,或应是核心中的核心。这里的诚信,落实到行动上,我理解,就是指能力和责任。

  作为一个个人,不管其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都有其相应的能力,只不过是能力的大小而已,而这个能力与责任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责任或缺乏责任的能力是自私的和没有价值的,而没有能力的所谓责任,则是空洞的、自欺欺人的,其实也就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必先有负责的精神,其次才可以谈展现其能力,也才能达到诚信之目的。如果能力不以责任相约束,不以责任来提升,则这个能力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工具,就会对社会及他人造成危害,所谓“挟才以为恶……是虎而翼者也”[29]。所以,禅宗修行里说: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如果能力不负有责任,则这能力也将会慢慢消解以至于消失。而失去了能力与责任的诚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所以,锻造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个人诚信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而落实和践行诚信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0],诚信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是打开一切大门的钥匙。

  我们常常会说社会与国家不诚信、别人不诚信,而唯独不说我们自己不诚信,岂不知国家、社会都是由我们自己组成的。法国大文豪莫罗阿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事变的参与者,我们却常常原谅自己而指责别人,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所以,让我们停止抱怨吧!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此时此刻做起。政府、商业、教育、个人都一起反思,看看我们自己,是否诚信第一?是否哗众取宠?是否常常作秀?是否欺下瞒上?是否谄媚领导?……让我们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显出诚信的意义。这样,我们的社会、民族与国家,才会建立基本的秩序、面貌与尊严,因为诚信是我们民族、国家、社会及个人存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气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管子・牧民》原文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宋).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均有“易子而食”、“人相食”的记载。

  [5](美)R.R.帕尔默.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M].长沙:岳麓书社,1987.

  [7]鲁迅.鲁迅全集(卷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

  [8](美)阿瑟・史密斯.中国人的气质[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9]《论语・为政》

  [10](唐)李白《侠客行》

  [11]《论语・中庸》

  [12]《公羊传》闵公元年

  [13](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4]《论语・泰伯》

  [15]《论语・子路》

  [16]《孟子・离娄》

  [17](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87.

  [18][19] (美)洛克菲勒.洛克菲勒自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0][21](美)《洛杉矶时报》2003.8.18第一版.见《环球》2003年第22期

  [22](美)爱默生.爱默生随笔[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3][24][25](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6](日)铃木大拙.禅宗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

  [27][28](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30]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者简介】

  郭中波,男,汉中市委党校历史学副教授,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法律史多年。

235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