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相关论文
对企业营销道德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类研究逐步受到各国营销学界的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企业市场营销中道德建设》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社会诚信危机,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营销道德现状、产生根源等,从法制建设、舆论监督、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企业的营销道德建设。
关键词:市场营销;道德建设;“毒奶粉”事件;市场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在企业做大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与规范;道德问题、诚信问题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凸显出来,已成为制约许多企业壮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温家宝所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一、我国企业的营销道德现状
1.产品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
企业生存的基本任务是生产出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很多企业无视老百姓的身体和身心健康,生产伪劣、次货甚至有危险的产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曾经“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广告,让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缩衣节食也要每天供应小孩一杯牛奶。然而,一段时间内三鹿奶粉内含有被用作化工原料,并被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的三聚氰胺,发生过小孩中毒甚至被夺去生命的可悲事件。
“毒奶粉”事件,已经是大米中的石蜡,火腿肠中的敌敌畏,红辣椒酱里的苏丹红,火锅里的福尔马林等等事件的重演。
2.价格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
产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在目前的市场中却出现价格垄断、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违反社会公平、诚信和道德情况。
其一,价格欺诈。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采取采取以次充好、短斤少两、降低质量、促销价高于原价等手段蒙骗购买者;或者采用诱惑手段或强制手段,招徕顾客。
其二,价格垄断。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互相串通,订立价格协议或达成价格默契,形成垄断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
其三,价格暴利。指经营者在产品经销过程中,其产品定价超过物价部门认定的商品市场价格水平合理幅度的暴利行为。
3.促销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
促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重要的环节,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围绕产品促销形式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有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采取一些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手段以牟取不当之财。
其一,不切实际,夸大产品的功能效用。如有些产品上包装上宣传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不仅加大生产成本,更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二,在广告宣传中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信誉。有些企业为了搞垮竞争对手,甚至播放一些攻击竞争者的广告。
其三,采用低俗、低级趣味的广告宣传。
某些电视购物广告过度色情化,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的思想健康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四,故意利用易引起误解的广告语,诱使消费者做出不当购买行为。一些企业采用模棱两可的广告词诱导消费者,或者不负责任地向消费者开具无法兑现的承诺,以此来达到促销目的。
二、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缺失产生的根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整体的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企业加强经济实力的同时,由于忽视了正确的导向,相当多企业仍然存在不良营销道德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从计划计划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只有短短十年左右,市场规则不完善,法律也不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也未真正建立。其结果势必使某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采取非道德的市场行为谋取利益。
2.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迟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企业有法不依,从事违法营销活动。
3.企业决策层道德意识淡薄,员工素质不高
一方面,部分企业负责人为早期白手起家,本人和员工文化素质不高、道德和法律意味淡薄,企业做大做强后,长期养成的偏离道德的营销方式难以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法律和法规的不健全,给一些缺乏道德的营销活动有了生存的空间。
4.企业过分追求业绩增长、过分强调做大做强
企业和人一样,其发展必须是健康和可持续的。一个企业过分追求业绩的增长,急功近利,违背社会公德,其下场也一定是可悲的。一些食品企业,如南京冠生园、三鹿等企业为了业绩,不惜以次充好、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破产倒闭的结局是企业缺乏道德的必然结果。
三、企业加强市场营销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和道德体系。而不良营销道德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妨碍的市场公正,造成社会信用低下,道德缺失,将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市场营销中的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
四、如何进行市场营销道德建设
1.完善和加强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营销活动,但由于我国市场化进程较短,很多领域在法律上还存在空白。
因此,政府应该结合国外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实情,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从根源上有效遏制企业在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
2.加大执法力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从一些已暴露的有违道德的营销活动案例来看,它们之所以存在很长时间,与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或包庇有着很大的关系。法律再多,不能严格按章办事就等于没有法律,反而有损法律的尊严。
在推进法律化的进程中,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违社会公道的营销行为得以长期存在,不仅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更会破坏社会的公平秩序,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步伐。只有让违法的、不道德的营销行为得到及时遏制和处理,才能有效净化市场,构建和谐的市场营销环境。
3.建立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
我国目前之所以很多企业、个人存在营销道德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企业做了有违道德的营销行为,以罚带法,处罚过低;员工在一个企业出现违法经营行为,被处理后,其可以立即到别的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这种低成本的违法犯罪活动,从一定意义上助长了他们不良经营行为。
政府应加快建立业内诚信系统,设立职业从业记录、经营档案,对业内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营销道德的企业和人员跟踪备案,在业内形成有效监督;要让有德者得到荣耀,让无德者成为“过街老鼠”,甚至让他们在行业没有容身之地。
4.开展营销行为道德的宣传教育
营销道德行为首先是一种观念,要想全社会公众自觉遵守,必须让所有从业人员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并理解它,因此,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必不可少。
同时,通过企业内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将不断强化企业营销道德观念,增强企业的营销道德行为,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营销的新风尚。
5.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在法律、舆论监督方面加强外,所有消费者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不良的、非道德的营销活动,和低俗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作坚决的斗争,让违反道德的营销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约瑟夫·W·韦斯(JosephW.Weiss)著,符彩霞译.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周祖成编著.企业伦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甘碧群著.企业营销道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牛琦彬著.营销道德问题初探.中国流通经济,1997
浅谈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相关论文篇二
《企业的营销误区与营销道德建设》
[摘要]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经济变革时期,这种变革给中国的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毋庸讳言,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着各式各样影响经济进一步顺利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因素。其中,作为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营销道德建设,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一些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一种非正当的方式或手段来谋求私利的满足,追求短期利润的实现。这就表现为一种非正常的、非健康的行为状态,即营销误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营销误区对企业本身、个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都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或危害。因此,对市场营销中的误区行为进行研究,并由此为基础进行企业的营销道德建设,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营销误区;道德准则;营销道德建设
一、营销误区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一些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一种非正当的方式或手段来谋求私利的满足,追求短期利润的实现。这就表现为一种非正常的、非健康的行为状态,即营销误区。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中,陷入营销误区的企业非常普遍,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同时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具体来说:(1)误区营销行为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误区营销行为所表现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漫天要价,乱“宰”顾客;利用虚假广告进行欺诈,骗买骗卖等,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不仅造成了他们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2)误区营销行为破坏了公正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有些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则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们的商业秘密;用贿赂的方式推销商品;在广告或宣传中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产品声誉;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等,所有这些行为的出现,无不有损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原则,使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正当利益遭受损害。(3)误区营销行为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误区营销行为的泛滥,容易使人们对搞市场经济产生误解,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对名优产品的冲击,不仅使名牌企业利润减少,造成国家利税下降,而且国家为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还得支付巨额资金,损失巨大。同时,某些不法分子为了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合法化,不惜重金贿赂政府官员,或在销售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误区营销行为也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无论是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是用虚假广告进行骗买骗卖,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营销手段,从短期看,企业由于欺骗消费者,引诱消费者上钩而获取了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其违法活动一旦被揭露、曝光,必然危及本身的声誉和信誉,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消费者的唾弃,最终失去顾客和市场。由此看来,误区营销行为现状必须加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其危害,还要看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营销道德的需要,从而真正意识到营销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二、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战略
对企业营销道德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类研究逐步受到各国营销学界的重视。市场营销道德属于商业伦理的范畴,其产生是伴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求企业及社会考虑道德与伦理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掠夺问题,市场垄断与欺诈交易问题,不公平的竞争问题,企业短期行为与“唯利是图”问题,诚信缺失与道德沦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企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
1.营销行为制度化
面对企业在营销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使营销行为制度化。企业营销道德的制度化,意味着把营销道德纳入企业的服务管理范围,作为企业服务管理的一个环节或要素,与企业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和谐运作。为此,企业营销道德建设必须完成营销道德管理化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营销道德必须成为企业营销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营销决策中不仅要依据经济效益,而且要考虑社会效益。营销策略的制定,假如忽视了营销道德的作用,仅仅依据经济效益指标运用投入――产出的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就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其二,把企业营销道德作为营销活动的控制和约束的重要方式,作为调控企业内部员工对权力和义务的利益关系认识的重要方式。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实现管理的社会价值的尽可能好的方式运转,使得企业从业人员的努力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仅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和行业道德风尚,而且为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三,把企业伦理与企业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纪律、法规结合起来,使企业道德成为指定企业规章制度、商业纪律的重要依据。首先就要使规章制度、纪律、法规符合于道德标准,使规章制度、纪律法规的设置尽可能实现最大的商业道德价值。其次,就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量化。使营销道德成为企业制度的内在机制发挥作用,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常规性和长期性的商业生活中的一部分。
2.企业营销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营销道德制度需要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同心协力,然而,由于企业内部成员素质的差别化,难免会在营销道德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差错,因此,要提高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成效,必须加大对营销道德的教育,使营销道德教育成为企业中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工程。企业营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营销道德素质,使之敬业、爱业、乐业、勤业,不仅把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看成是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重要生活方式,从而在行业中塑造自身的形象。因此,企业的道德教育应该具有经常性。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不要忽视了对员工的道德素质培训,应该经常的组织员工学习道德伦理知识以及增强对市场中到的需求的认识,从而将道德观念作为其一种经营的理念与本能,这样,企业的道德教育才能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德教育还应具有专门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道德与思想政治联系起来。然而,在企业的道德培养过程中,光靠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现实结合起来,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在此,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其一,必须避免以商业服务技能教育代替营销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以技能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往往会出现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企业伦理素质下降的严重后果。其二,必须讲究营销道德教育的方法。平时有企业常把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使营销道德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营销道德教育,这是值得商榷的。片面强调二者的某些共同性而忽视二者各自的特殊性的看法和做法,必然影响到二者各自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使商业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互相促进、相互支持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3.企业营销道德监督的社会化
除以上两方面外,企业营销道德监督社会化也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必要途径。企业营销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窗口,它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道德监督的社会化,就是通过营销活动与社会、公众的接轨,使营销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从而使企业营销道德建设公开化、民主化、大众化,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对企业营销道德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系统。其一,完善企业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制,使企业营销道德的自我监督机制与社会道德监督机制结合起来,使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成为具备主动接受和自我吸引社会舆论监督的系统。其二,完善企业系统外部的监督机制,使以群众为主体的群众监督、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舆论监督、以党政机关为主体的行政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引导、评判和督促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江雪莲:现代商业伦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徐大建:企业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3]叶敬德:市场经济与商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4]谢旭:突破信用危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5]何清琏: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6]罗伯特・F・哈特利:商业伦理,中信出版社,2000年版
[7]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北大青年学人讲坛,信任的危机,团结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浅谈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5.浅谈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