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

  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刍议》

  摘要: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试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模范导引作用、诚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以及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等五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负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产品”的任务。大学生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希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为诚信道德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诚信教育角度讲就是诚实守信的路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相关内容,实质是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二,“两课”教师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教师的课堂讲授新颖、生动,把学生的思想紧紧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第三,“切实转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1]作为“两课”教师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真正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诚信观念上的某些不正确观点和看法,在教学中要着重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及时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真正从思想层面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模范导引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家加里宁也曾说过:“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高尚诚实的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影响很大,一个高尚的教师会影响所教的学生”[2]。为此,要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示范及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要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着重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和带动学生遵守诚信规则,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中与学生的接触过程所表现出的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都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三、诚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诚信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良好诚信品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管理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导向功能。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了有效培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重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教育导向功能。

  第二,齐抓共管,形成诚信道德教育的合力。“建立高效能的管理体系和素质较高的政工队伍,是实现高校诚信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3]。高校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政工队伍,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内容和方式,把“诚信”与各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三,完善大学生自治管理,引导大学生在自治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教育给人以理性,管理教人以规范。”[3]“大学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和自我陶冶等。”[3]实行大学生自治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觉接受诚信观念,培养诚信意识。

  四、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具有客观的教育效应。“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5]  一方面,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是指相关部门与社会大众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关措施,包括实践组织保障、实践基地保障和实践经费保障等。”[6]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开展.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而,只有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另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仍有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持怀疑态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完善机制,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并“积极推动实践基地向稳定化、层次化和规范化迈进”[7],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进而服务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五、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

  高校具有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诚信理念的建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虽然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好转和优化,但也离不开高校自身所特有的先导能动作用[8]。因此,高校要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诚信教育。

  首先,高校要着重营造有利于诚信道德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高校要善于利用宣传栏、宣传板、校园广播、网络(校园网、人人网、学生QQ群等等)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倡导和尊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其次,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诚信品质”[9]。一是要选取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正反典型案例,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团活等活动,用大学生身边鲜活的诚信案例来教育他们,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二是开展以诚实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诚信承诺书签名、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三是通过设立诚信考场、诚信奖学金等方式创设诚信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诚信品质。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思想教育和规范引导,又需要刚性的法制、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重在构建诚信道德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尚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46.

  [2]刘红娟.关于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168-169.

  [3]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武汉大学,2004:39-40.

  [4]孙昱.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25.

  [5]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64.

  [6]刘仲仁.大学时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3-65.

  [7]闫志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0,(10):211.

  [8]丁继民等.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1):100.

  [9]罗玉华.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39.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相关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问题》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信”即诚信,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在诚信方面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要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关键字:诚信,大学生,道德,品质

  一、诚信道德内涵

  (一)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伪,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培养大学生个人诚信品德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面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我们将如何改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诚信品质教育。在大学里,有部分的学生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同时有些大学生追求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知识价值,而忽视道德修养。这便需要我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健全诚信品格。而这些对于处于青春、知性、新人的大学生必将受益终生的。

  (二)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制度,增强舆论监督约束。诚信档案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进行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对于诚信的总体舆论不够强,诚信意识较淡薄,未形成全民性的自发参与有关诚信的思考监督,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档案内容应该涉及多方面,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良好诚信习惯。

  (三)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对诚信意识的追求。而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一贯以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这些都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善此类问题后大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世上,如果失信,我们会走的很远,但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些都是书本上我们学习的诚信之声,然而,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它。诚信的道理言不尽,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信的世界,这样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

215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