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问题的论文
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问题的论文篇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应对》
摘要: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轨迹,企业缺少最基本的诚信是重要原因。本文从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造成的危害,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失信;市场经济;诚信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再到“牛肉膏”……,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不仅个人和小企业涉案,甚至著名的大企业也位列其中。正如温家宝指出:“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诚信缺失,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诚信的本质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首先,诚信体现为道德问题。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避免各种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道德资源;其次,诚信又是法律问题。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第三,诚信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诚信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诚信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诚信与市场经济首先体现为一种对立的关系。因为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市场主体都要千方百计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利益驱动将导致市场主体不择手段,因而产生非诚信行为。此外,诚信与市场经济又是统一的。诚信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市场经济更离不开诚信这一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市场的博弈过程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程,市场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抑制,市场制度作为人类有效的经济制度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就在于市场力量能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自发性与市场利益主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非诚信现象的存在,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及其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诚信行为的蔓延。讲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诚信缺失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危害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足,立法滞后,价值观迷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诚信缺失,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增加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据统计,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相比较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企业每年签订约四十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近33.3%的企业预计情况将“永不会改善”。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巨额的信用成本成为市场经济的致命伤。
(二)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年因食品、药品安全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破坏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因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让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损失惨重;价格欺诈、购物陷阱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人们日常的生活消费变成了一种精神负担。
(三)体现社会不公,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体现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当前,对于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失信行为政府监管部门难辞其咎。除当前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外,行业欺诈、虚假宣传、中介服务业丑闻、不良贷款、侵权盗版等等问题的存在,使市场的游戏规则遭到破坏,降低了市场主体心目中政府对失信行为惩罚的预期。与此相伴随的政府官员权利寻租、腐败孳生、政府执政效率低下等,都体现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四)损害国家声誉,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受“毒奶粉”事件影响,2010年,我国乳品贸易逆差继续拉大,进口额大幅增加,增幅接近1倍,我国乳品出口继续下滑。另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出国门打天下,不妨先打造“中国诚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成熟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备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温家宝在2月27日中国政府网回答网友提出毒奶粉事件时指出“我以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完善诚信体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行业自律和经营者的责任心
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道德领域亟待重塑。温家宝多次指出:“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当前,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道德建设。一是要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市场主体诚信体系,所有市场经营主体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强化信用意识;二是完善和强化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提高经营者的行业自律和责任心;三是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弘扬正气,抨击邪气,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让失信缺德的行为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二)健全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
要使民众“行善若性然”,就必须使一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法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还有待法律进一步制约,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要严肃依法进行整治。副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唯有如此,方能让当下食品安全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尽快完善并严格执各项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三)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们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交易领域的扩大同政府职能的扩张是同步进行,而监管正是政府履行其干预经济运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政府要尽快建立完善可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推行和完善公务员上岗“承诺制”和“问责制”,搞好廉政建设,严惩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改变政府现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官商勾结”、以及“只管罚款,不管发展”的不作为行为,强化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政府只有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做一个合格的“裁判员”,才能增加公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加政府施政的权威性,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序运行。
(四)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市场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的“减震器”、“解压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以其具有报道的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征,使其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每年的“3・15”晚会,成为全国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及网络宣传,给不诚信者、违法违规、丧失职业道德的企业以极大的震慑。今后,应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②刘劲松.《经济参考报》[N].2011―5―4(A2)
③周玉蓉.诚信社会中的政府角色[J].当代行政,2004(9)
(李桂娟,1972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赵继伦,1955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问题的论文篇二
《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体制不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诚信;诚信缺失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现实中信息失真,诚信缺失现象正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发展,并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开放形象。特别是在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大力加强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的信用,自觉兑现的信用
诚信的原意是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人无信则不立”,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句至理名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之基、金融机构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方式。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大多数人所期盼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使用的诚信概念有所扩大,认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商品,一流的服务,对顾客服务态度热情等等,都是诚信的表现。这是对信用概念的一种扩大和延伸。
2我国经济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经济诚信缺失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小到个人,大到一个企业,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就个人来讲,开具假发票进行报销,个体工商户偷税漏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较冒伪劣产品,欺诈他人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队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企业近一步发展的机会。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诚然,经济诚信的缺失令人痛心,这是企业的悲哀,是全社会的不幸。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济诚信问题,恐怕这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退步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管理教育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
2.1我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市场还很不成熟。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公正和迅速有效传递尚未实现,使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因为社会流动性加大和市场交易的不确定,也使失信者有了从事欺诈而逃避打击处罚的社会环境。诚然,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为暗箱操作造假行骗提供了更多空隙。市场经济关系要靠契约维系,而遵守契约离不开诚实守信。这就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序,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2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诚信缺失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理性有关,是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过度强调使人们失去了诚信。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于是许多企业铤而走险,做假账,公布虚假财务报表,偷税漏税,赖账逃账,搞假冒伪劣,等,因为这些都能使之降低成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经济诚信受到冲击。
2.3道德教育的虚化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思想都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但却仅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仅仅或主要局限在强调注重个人自觉自省上,对实践层面和社会约束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不足,从而导致了诚信教育的苍白无力。当今包括诚信在内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经济领域内的诚信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有力和有效措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者说的和做的不相一致,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2.4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有发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别是对于社会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
3加强经济诚信建设的措施
正确认识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澄清一些认识误区,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真正解决诚信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1形成有效的博弈规则,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在本来不相识的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交易范围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易规则的形成是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的关键。这种博弈规则的有效制度安排必须体现:当事人履行契约比不履行契约更有利可图,人们为实现交易带来的长远利益能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为此,①要建立稳定的连续的交易关系;②要有公开、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交换制度等;③要有严格的产品责任和惩罚机制,市场主体的明示和默示担保(承诺)都必须承担责任。
3.2加速道德文化建设,增强全民信用意识法律和道德都是约束人的行为的。社会道德的约束是法律约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具有道德约束的品质修养,才能自觉遵守法律的约束。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经济诚信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深入进行以诚实守信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文化教育,唤起全民的信用意识,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3.3健全法制法规,加大惩处力度防范和治理失信,一定要重视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管体系,在发挥道德准则的规范作用同时,还必须坚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市场诚信才能有法可依,纳入正常的法制轨道,形成健全的监督体制和有序的市场秩序。法律法规在坚持发挥自身监督作用的同时,其所起到的惩戒作用更能使市场诚信原则切实可行。总之,我们呼吁社会诚信,更呼吁经济诚信。因为经济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经济诚信的缺失,损害的不是行业形象,而是整个国家诚信的形象。市场经济必须以法治为规范,诚信是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根基,拥有良好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任度提高,社会关系和谐。在我们整治目前突出问题的时候,还要从长远着手,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机制,使市场经济秩序能持久、健康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金路,李祖华《社会诚信问题的再思考》.2006-12-12.
[2]卫兴华.《论市场经济与诚信缺失》.《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4日.
[3]范玉玲.《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施工企业管理》2005年4月.
[4]申予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信》.《科教文汇》2008.01(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