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

  不同的汽车种类导致其价格、产品储运和技术服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产品系列,以利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营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篇一

  《未来汽车市场营销的形势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生活习惯的改变,未来汽车市场营销模式也在发生着或将要发生着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车行业现行的营销模式,汽车行业现行营销模式是代理制,属于垄断性经营。提出了未来汽车市场营销的形势分析:第一,电视营销,厂家垂直销售过品牌厂家将汽车广告构建电视营销网络,依靠品牌厂家的形象和信誉度建立垂直的销售渠道。第二,网络营销,拓展市场空间。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来看,有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顾客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商品的浏览、比对和交易。第三,打破垄断,4S不再是唯一模式。经销商可以平行代理多个品牌,共用售后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最终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第四,集团化营销,汽车销售企业面临重组。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将具备优势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流,能够通过扁平化管理优化公司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和客户信誉度,更好的占领汽车销售市场。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汽车行业现行营销模式

  汽车行业现行营销模式是代理制,属于垄断性经营。一级经销商要经过申请,并向厂家缴纳较高金额的保证金后才能获得获得厂家授权,在某个区域获得品牌代理权。一级经销商向厂家直接进货,并在获得代理权区域内开展销售、零配件供应、维护维修、信息反馈的“4S”汽车特许经营模式。一级经销商的4S店是汽车销售的主力军,具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店面规划设计、统一的管理标准。二级经销商要获得一级经销商的授权,向一级经销商进货,对划拨区域进行产品销售,通常不具备维修和配件供应服务。

  这种垄断式经营有如下弊端:在垄断式经营的模式下,客户不论是销售和维护、维修都不得不面对汽车4S店。因此,霸主式的垄断地位,容易产生偷工减料、费用高、欺瞒欺诈等现象,店大欺客。在代理制下,一级代理商建店资金投入巨大,厂家又限制售价,再加上厂家还要通过销量控制给代理商的返点,致使代理商想进脑汁采用各种促销政策拉动销量,与此同时不择手段的从维护、维修等售后服务上利用“灰色”手段再把利润赚回来。

  二、未来汽车市场营销趋势分析

  1.电视营销,厂家垂直销售

  电视购物是属于无店铺直销方式之一,起源于1882年美国,流行于世界各国。国内大陆地区首次出现购物节目是1992年。2006年12月28日,央视宣布开播“CCTV中视购物”频道,此举标志着央视正式进军电视购物领域。而国内新生的购物频道如快乐购物、宜和购物、开心购物、欢腾购物、家家购物、居家购物、乐家购物、新华购物、好易购、嘉丽购物等新兴的电视购物频道也纷纷亮相,目前电视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一直以未来,国内电视购物频道销售的产品都集中在手表、手机以及家具日用品、保健减肥产品等方面,通常产品价格不高。

  对于汽车这种高价值商品,电视营销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曾有本田CRV、桑塔纳、帕萨特、宝马MINI、奔驰、奥迪R8等,雪佛兰、POLO试水电视购物,但是广告投入与营销成效相差较大。分析其原因:汽车是垄断式销售模式,品牌厂家统一组织电视汽车购物活动,提车及售后委托给当地代理商,在价格上难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优惠,因为大幅度降价会扰乱代理商市场。

  形势分析:未来汽车电视营销要想破冰雄起,则必须打破垄断式经营模式,取消代理销售的制度,各地代理商仅提供提车和售后服务,不再肩负汽车销售行为。品牌厂家直销,这样能够避免电视汽车营销价格壁垒。通过品牌厂家将汽车广告构建电视营销网络,依靠品牌厂家的形象和信誉度建立垂直的销售渠道。也许,电视购物将会成为取代现有汽车4S代理经销的新兴营销模式。

  2.网络营销,拓展市场空间

  新世纪以来,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网络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平面媒体,网络覆盖面更广。各个轿车代理商都已经注重本公司的网站建设和网络宣传,制造厂商也在网络极力宣传,但是网络营销仅仅是停留在产品宣传上,实质上的网络营销业务还没有开展。现在国内车企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且就算是网络营销,也主要是以单纯的投放网络广告为主。

  分析原因,基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更接受低价值商品的网络营销,对于汽车这种高价值的奢饰品普遍具有不信任心理。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来看,有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顾客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商品的浏览、比对和交易。从企业运营成本的角度分析,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开拓了市场范围。

  形势分析:关于网络营销,对于商家和消费者的相关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健全,随着政府的法律制度完善,随着百姓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未来汽车网络营销的市场还是非常有发展空间的。

  3.打破垄断,4S不再是唯一模式

  8月1日,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从这一公文的颁布来看,汽车行业垄断市场有望改观,经销商的“大卖场”模式,和多家卖场共用一家维修厂的情况或将出现。

  现如今,种品牌汽车4S店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汽车维修厂、快修厂、保养中心的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威胁,汽车4S店经营状况面临严峻的挑战。厂家的价格垄断和代理经销方式,给汽车4S店的利润压薄,汽车4S店本就经营成本高,经销商举步维艰,最终只能是将这种利润上的压力转移到消费者,造成汽车4S店经营上与顾客之间的层层矛盾,这是垄断式经营的弊端。

  形势分析:新政策的颁布,有望促使汽车厂家放弃4S经销模式,将汽车经销权下放,经销商可以以“汽车超市”、“汽车大卖场”、“汽车广场”的方式加盟品牌,这样使得经销商可以平行代理多个品牌,共用售后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最终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不过,现有的汽车供应商(总经销商)品牌授权模式不会马上被取代,厂家经营理念的转变和经营模式的调整还有待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4.集团化营销,汽车销售企业面临重组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各个品牌在大中型城市基本都建立了一级经销商,二级销售网络也基本覆盖到县、区。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级经销商孵化建店,造成同一品牌及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个城市,如果仅有一家一级经销商则独坐其大,如果有两家一级经销商则共分市场,龙争虎斗,使得经销商两败俱伤。现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重组出的集团化汽车销售公司,例如天津市的华星北方集团和佳辉集团,大庆市的世腾车业、吉林市的神华集团等。也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集团化连锁公司,例如庞大汽车集团和新疆广汇汽车集团。

  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有实力的大公司将规模小、经营实力不强的公司重组,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将具备优势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流,能够通过扁平化管理优化公司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和客户信誉度,更好的占领汽车销售市场,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

  形势分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汽车4S店面临重组,大吃小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化经营,集团式管理,是中小型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卓蕾蕾.论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2]刘娜,张士卿.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06).

  [3]郑祖华.汽车消费需求与营销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05).

  [4]顾平平,王晓.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谈我国汽车售后服务[J].上海汽车,2004(09).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参考论文篇二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特点分析》

  [摘要]当前国际汽车市场中无论是生产厂商的环境还是汽车消费政策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试从国际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与GDP的关系、国际汽车贸易的演变趋势、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准确把握国际汽车市场行情制定汽车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国际汽车市场;变化;特点

  世界汽车产业经历过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美国福特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多车型、小批量生产方式,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确立起来的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随着三次产业变革,世界汽车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分析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正确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主要特点

  1.全球汽车产量的增速滞后于GDP增速

  自1996年~2004年底,世界汽车产量一直在5200万~6400万辆左右徘徊。但由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生产大国只能限量生产,而世界实际汽车生产能力己经超过6500万辆的产能。美国汽车生产能力1600万辆,而实际只能生产1300万辆左右;日本1990年汽车生产能力已达到1400万辆,而实际近几年只生产1000万辆左右;德国汽车生产能力700万辆,而实际近几年只生产550万辆左右。

  2.新兴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但绝对份额少

  2005年,从全球市场份额看,通用、大众、丰田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4.9%、8.76%和9.29%,我国两个规模较大厂商:一汽和东风为0.98%和0.74%,相比较于通用、大众、丰田来说全球市场份额很少。以我国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信息显示,从1992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到2005年产量突破500万辆,13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13.91%。与全球汽车工业缓慢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而韩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发表的汽车产量统计资料里显示,2004全球汽车产量为6395.6万辆,中国以507.1万辆名列第四位。所以新兴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增速快但要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7PS整合营销导致汽车整车生产的全球化

  从国际营销学的角度讲,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化运作早已经不局限于产品的营销管理,而是在全球进行7PS营销组合实践,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建立自己的汽车装配线,在销售市场所在地或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最终装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不仅通过对分销店的网络建设划分区域市场,方便促销管理,还通过先进的信息控制及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人员,服务及过程管理,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不断提高跨国汽车公司自身产品的全球占有率。跨国汽车生产商通过对7PS营销组合实践无形中调整了产业链的布局以追求全球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而这种实践直接导致汽车生产的全球化进程。

  4.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全球化采购体系

  各大汽车跨国整车制造商越来越倾向于将非关键性技术部分产品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去做,这主要因为现代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之成为独立于整车的“模块化”生产,开发成本可以由零部件厂商承担,加之汽车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有效细分市场的要求导致汽车跨国整车制造商必须有更多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所以,跨国整车制造商在推行产品线决策及产品成本控制的同时,除了在关键性技术零部件自制率保持在30%左右(如通用公司自制率为35%,丰田为22%,福特为38%),对标准化的一般性零部件则按性能、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供货条件在全球范围比较选择,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行全球采购。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采取跟随跨国汽车公司的战略,主要供应商与跨国汽车公司之间通过利用彼此之间的分工优势在供应资源上互相享有质量、信息、标准、价格等优势,推动了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

  5.汽车市场的环境及政策的变化

  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小排量、低能耗的汽车获得消费者青睐,美国主要汽车刊物《汽车新闻》公布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统计,2005年全美油电混合动力车总销量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达到21.2万辆,其品牌型号也从8款增加到11款,而以丰田的Prius(普锐斯)最畅销。其次,各国的汽车产业政策都在引导新能源、新动力汽车的消费。如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为了推介省油的油电混合车,特意跑到汽车城底特律宣布新的退税政策,美国自2006年元月起,凡购买混合动力轿车或卡车的消费者,每辆将获得最高3400美元退税,个人或公司均不限量。

  6.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最大载体

  从2001年~2005年(图2),中国汽车产量由234万辆增长到562万辆。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542元而2005年则高14040元,上海、北京、深圳、广东等发达城市人均GDP更已经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439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有效消费需求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有效消费需求群体的规模还将迅速扩大。毫无疑问,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个群体规模的扩大速度要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趋势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汽车消费也将有相当长的增长期,为此各国厂商纷纷与我国扩大投资合作,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完成各国汽车厂商的战略,而我国汽车市场无疑成为了跨国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载体。

  二、国际汽车市场的分析结论

  1.国际汽车市场增长空间的变化

  国际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要滞后国际平均GDP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北美、欧洲、日本总体需求相对稳定,而他们的市场绝对量上比重较大,虽然新兴汽车市场的产量和需求增速明显快于GDP的增速但绝对量较少,导致国际汽车市场尤其是产量增幅慢于GDP的增幅。市场需求增长的区域性倾斜将更加明显,市场增长显著的地区为后起汽车工业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国际汽车市场未来受新兴汽车市场日益增强的产能和尚待挖掘的巨大私人消费市场潜力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国际间汽车贸易格的变化

  由于全球零部件采购市场的形成使得汽车贸易的初级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比重上升,国际汽车产品贸易的结构层次由整车为主到整车零部件采购、车载软件、改装材料等多层面发展。另外,跨国汽车企业将汽车部分产能转移到成本低、需求增长快的国家,使这些国家的中低档进口替代性产品日益增多并且有部分出口,国际汽车贸易流动由单流向变为多流向发展。不仅如此,国际汽车贸易总体结构在货物贸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汽车服务贸易。跨国汽车公司资本不断进入汽车销售与服务贸易领域,经营策略从过去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加服务型”转变,控制力扩展到整个汽车产业链。

  3.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随着汽车全球化生产布局的调整和汽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各个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汽车产业相对成熟的欧洲、北美洲及日本汽车市场来看,各个寡头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寡头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各类汽车产品的定位、细分市场明晰。与这些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市场和成本优势新兴汽车市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虽然合资或独资汽车厂商的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但新的竞争元素参与到全球汽车竞争的舞台中,其中新兴汽车市场中的低价位、个性化、小排量车的分额正在以价格而非质量为卖点的本土企业、生产符合国际标准产品的合资企业夺走,新品提升规模化,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的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

2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