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有关参考论文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活动是个体或群体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并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满意决策并时常伴随非理性行为的投资行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金融市场的有关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金融市场的有关参考论文篇一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入世以后,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适应金融业的发展变化,必须要调整金融业的发展方针,促进我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制度;发展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一、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可以将众多投资者的买卖意愿聚集起来,使单个投资者交易的成功率大增,即在接受市场价格的前提下,证券的买方可以买到他想买的数量,卖方可以卖出他想卖的数量。交易所的这种属性其实就是流动性,交易所的流动性使得资本在不同的时间、地区和行业之间进行转移,使资源得以配置。金融市场出现的目的是提供交易的便捷,因而流动性就是金融市场的基础经济功能所在,没有了集中流动性的功能,金融市场就失去存在的基础。流动性的作用还不仅在此,作为交易成本还体现在市场对交易机制的选择和变迁的决定作用,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个金融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流动性是其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对于金融创新的研究也开始的比较晚。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今年以来又先后在沈阳、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金融市场,但是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而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由以下原因所致:
1.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
2.人们对金融市场知识的贫乏。据了解有的企业财务人员不懂得票据贴现是怎么回事,竟拿粉货款申请书到银行要求贴现。
3.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
4.市场体系不完善。由于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的步履艰难,信息市场滞后软弱,作为市场体系的一部分――金融市场是很难有特殊表现的。
5.专业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
6.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据此,我认为,我国近期内还不宜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以逐步开放以摸索经验,而更多的地方还需要创造条件。
三、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策略
(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
首先要增强本国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这要求在过渡期内,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应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经营机制和方式适应市场化,优化金融资产,在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框架下,在监管能力许可的基础上,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适当交叉,支持金融机构在合法经营、稳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创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其次要建立审慎的监管制度和预警制度。预先活化透明度原则,按国际标准建立财务、统计、审计、报表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二)尽快培育市场体系
实现本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封闭运行下的完善性,然后通过不断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和利率、汇率机制、使市场开放后能够具备基本的抵抗、缓冲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首先,市场准入放宽之前应先对内开放,可以考虑放宽金融业的进入标准。允许国有和民营企业及私人从事金融领域的经营活动,以增加金融业的竞争强度。还可以资本换市场,向国内逐步出售金融机构的股权,充实资本实力,并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内部运作机制。其次,加快国内证券市场的建设,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
(三)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开放秩序,让市场决定价格。一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要改变宏观调控手段,真正发挥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建立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二是央行要加快公开市场操作。搞活国债市场,允许银行参与二级市场的国债交易,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隔离墙,使国债市场成为沟通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通道。三是加强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入世后随着市场的深化,股价和利率水平会更加敏感地反映供求关系,有必要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弹性,灵活调节资本流动的速度与规模。
(四)确立正确的对外开放策略
首先进行汇率制的调整,然后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兑换。同时,可以先机构、后业务开发资本市场。事实上,开放金融与开放资本帐户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金融开放重在强调对金融服务的外来供给者提供非歧视性待遇,并未强调资本帐户立即开放。对我国来说,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设计有吸引力的政策,以诱导那些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正面作用的投资、减少有负面影响的投机行为。
四、小结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环境、服务、技术、质量、法律法规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不断的接触、合作,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发展经验,使我国金融市场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深化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07(12).
[2]王元龙.谈如何把握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J].西部金融,2009(02).
[3]满红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9(01).
[4]高乙宁.入世后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09).
[5]张敖.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原则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9(02).
[6]郑升伟.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趋势[J].企业家天地,2007(08).
[7]黄洪民.从次贷危机的角度看金融创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06).
金融市场的有关参考论文篇二
《金融市场波动的特征》
摘要:本文希望利用行为金融学、心理学、博弈论等,突破现有的均衡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的束缚,探寻金融市场波动的特征。最终本文得铁的纪律才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学;反身性
充分竞争理论无疑是200年来公理化程度最高且改进最为完备的理论,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风险效用、动量等理论等理论的提出,正逐渐突破均衡价格的限制。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中[1]借助波普尔的“演绎法则”指出,人类行为包含不可分割的思维,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在利用D-N模型研究普遍有效下的初始及最终态时,出现如只承认思维效应的观测结果而排除思维本身,则导致该研究的普遍有效性遭到破坏;相反如果包含思维,那就无法适应于科学观察。换言之,具有不完备理解性的参与者思维所产生自我影响将造成不确定性和不具备普遍性。但是学者通过简化研究模型和假设,巧妙的引入“参与者决策完全取决于有效信息”成功的将完全信息和完备的知识融为一体,最终突破了人类思维对于研究的束缚并赋予了完全竞争理论的普遍有效性。
一、金融市场具有反身性及自我实现性
在金融市场中有两种主流分析方法,基础性分析法和技术性分析法。基础性分析实质上是建立于均衡理论之上的理论,将市场价格以均衡方式固定在基础资产的价值之上。但问题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价格可以有效的影响公司经营和基础资产价值(因为基础分析略去了反身性中的参与函数)。在美国集团企业热时期,一家公司首先利用利好消息或者转移利润等手段炒高自身股票价格,用自身高市盈率的股票为支付手段收购低市盈率的公司,这时通过基础分析可以发现公司每股收益将大幅提升,随后而来的就是自身股票继续走高,然后收购更多的公司。
技术派相对于基础派分析显示出了更强的自我实现和反射性。众多技术理论显示出的不是有价值的投资决策指标而是揣测别人操做的工具,所有交易员用着同样的均线及K线组合并希望先人一步买入/卖出。对于这一点美国经济学家希勒(Shiller,1987)在1987年10月的一份投资者问卷中显示,“605份个人投资者问卷和284份问卷结果都支持股市下跌原因并不是来源于经济或政治新闻而是价格变化本身,即市场价格自身下跌比任何媒体新闻都更重要。在该调查中问及投资人9月12日到10月12日之间股市崩盘前采用了什么操作时,投资人回答出现了自相矛盾,68.1%的散户和93.1%的机构投资人认为股市高估,但最终他们大多数选择了买入操作。而作为国外常用的200日均线被跌穿是否影响投资人操作时,37.3%的散户和33.3%的机构投资人给予了肯定答复。
通过对两种分析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价格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下投资者产生的主流偏见和基础趋势所构成的。当股票价格走势强化基础趋势时,比如前面的价格改变公司本身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加强,反之亦然。
二、金融市场并非总是有效
在学术界,有效市场假说和随机漫步理论普遍为学术专家所推崇,而金融市场从业者则普遍对此嗤之以鼻,而矛盾主要在消息反应和理性人上。
借助反身性原理以及希勒的研究,可知市场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不是仅仅来源于有效的可获得消息,更是来源于波动本身对投资者所产生的主流偏见。那么这就意味着有效市场假说中充分条件中的“公开的可获得的消息迅速被吸收并转化为新的均衡价格”将失去其效力。这同时也可以解释,“消息真空股价波动”和“股价对消息反映过度”这两点对EMH的反驳,因为价格形成机制不再是均衡价格和仅仅由消息本身产生。然后通过下面博弈分析来解释牛、熊市尾端的疯狂。
如果上涨和下跌的概率均为50/50,如果转为下跌上表数值全部变为负值,那么不管基金经理如何操作其最终的预期收益都会为0。首先在分析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的是市场的反身性作用,市场价格向上突破,投资人会首先对价格突破做出反应然后才是消息的反馈,那么这时A可以很轻松的判断B跟随趋势买入的概率要远大于观望和卖出。那么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知,A只能选择继续上涨跟随B买入或预期下跌选择卖出(A的利益最大化且要尽可能大于B收益)。而根据巴伯利斯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投资人的行为特点为风险厌恶和失去厌恶,即大多数投资人为保守型力图避免交易损失而非风险偏好且偏重盈利。同时富勒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的决策会受到捐赠效应影响,利润增加10%远不如利润减少或少赚10%的心理感受来的强烈。那么A的最佳选择只能是跟随大幅买入,而在下跌中因为AB皆判断错误则A的个人损失得到弥补。
显然这个博弈的结果解释了前面提到的为什么93.1%的机构投资者明知市场价值被高估还要选择买入。换言之,此时的投资者是理性的但做出的决策显然是不理性的。正如麦凯恩对于德雷希尔-囚徒困境总结的那样,“人类的理性应该是有限理性,人们通过直觉达到均衡往往是非数学最优解;而真实市场中的经理人往往属于超竞争型参与者这就促进了均衡朝非最优解发展”。因此EMH的理性人对有信息做出理性反映也就并不成立了。
三、金融市场总走在基础趋势之前
基础趋势对于一家公司来讲就是其本身的价值,包括其固定、隐形财产、盈利能力等;而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基础趋势就是经济走势。作为“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论”的创始者巴布森,他在其第一本书中写到“我并不针对微观经济,也不指望小公司股价可预测未来,但如果把所有公司加起来,整个市场就可预测经济,如果没有市场操纵,预测将更有效”。熊彼特也指出“转入牛市后,由于没有产业界的摩擦滞后性,股市上升的要比经济基本面快而且提前见顶”。而特维德[6]更是在其《金融心理学》中概括出“市场价格并不是大众的直接感觉而是它的负一阶导数。换言之,市场没有更多更高频率的利好,市场还将下跌”。
一方面是熊彼特所说的产业界在复苏后很多中小企业依然复苏缓慢甚至依然出现倒闭风潮;一方面是金融市场除了对于经济本身的反映还存在对于过低的市场价格的反馈,这时的市场态度未必是经济反转但市场价格反弹已经成为主流偏见。当经济复苏后出现停滞,主流偏见立刻为人的后悔厌恶和自我强迫所主导(落袋为安和观望),这时的主流偏见变为了市场价格的自我矫正力量。经济顺利进入繁荣的前夜,人们重新为不断加速增加的利好所鼓舞,这时的主流偏向已经是势不可挡且尽人皆知,同时人们心中博弈的结果是在不顾市场价格与基础趋势偏离情况下跟随买入(羊群效应)。
四、金融市场本身具有混沌性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通过自我强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自发现后便被称为“确定性混沌”。借助《金融炼金术》中美国里根大循环来证明一个微小的政策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由于双赤字汇率开始加速下跌(e↓↓),如果不遏止其发展资本回流将可能导致债务违约以及财政被动紧缩和经济衰退,那么现在假定央行采取常规方式选择提高利率吸引资金留在美国。
如果我们继续进行三级甚至N级推测或者加入债权国经济事件的影响,恐怕提高利率政策的结果将达到N种。而根据拉斯洛的研究,“经济循环主导因素还应包括技术创新、战争和社会经济扰动,那么经济模型将从简单周期波动变为多个均衡点,甚至是N种均衡可能”。换言之,在混沌中预测长期经济是不现实的。
五、结论
根据以上四种市场运行规则,我们可以采用基础分析预测中短期经济基础走势,利用波段消息理解和波段价格波动的技术分析来归纳出市场的主流偏向,同时利用行为心理学训练投资人克服人性的弱点(铁的纪律),而铁的纪律才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5-14
[2]拉斯・特维德,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21
[3]露西・阿科特理查德・迪福斯,行为金融学-心里、决策与市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