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
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篇一
《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节奏也有所加速。本文在深入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情况后,对被改革影响到的的重要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明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证券市场,信贷市场
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0.7倍的贷款下限,这表明了政府对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为利率上限的开放埋下了伏笔。利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来自卡普 (Kapur)经济增长函数和马西森(Mathieson)建立的均衡利率的决定公式。他们的理论证明应该以渐进的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以使实际利率等于均衡利率,提高过低的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我国也在2000年正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中,银行业面临着最大的挑战。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时间在管制甚至保护的状况下发展,各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和规避并不成熟。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利率水平的升高,阶段性来看,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着诸如偿债负担变重,财政负担转嫁过多,风险承担变多,资金来源竞争加剧,项目申请逆选择等问题。但由于贷款的定价多取决于贷款的需求,所以实际的贷款利率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从恒久性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受到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定会有所降低。利率市场化对理财产品也有不小的影响。2012年我国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央行一方面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还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扩大到0.7倍,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2013年利率市场化的大幅放开则使银行的利差水平进一步降低,传统的依靠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来源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受到极大动摇。为摆脱困境,银行业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一方面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银行也非常注重理财产品的结构化和资产证券化转型。银行业开始大量发行以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或者二者混合搭配为标的的理财产品。为争取客户,各大银行不遗余力地推出设计精良,投资范围广,组合科学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对稳定或者高收益以及投资多样化的需求。
利率市场化给证券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由股票贴现模型:股票价格=每股收益/(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可知,股价对无风险收益率非常敏感,而利率变动将通过对无风险收益率的作用较大地影响到股票价格。之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3%,对比同时期理财产品5%左右的收益率,可见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的压制。股市的无风险利率将因为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或基金替代存款而上升,股价的合理估值将出现成倍增长。不过,利率会影响到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股价也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股价在这方面也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公司会对生产规模有所压缩,再加上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进一步减少,公司股价会有所下跌。另外,在流动性偏好较强时,利率上升,投资者会将将资金抽离股市转而把目光投向储蓄或者债券,这也会导致股价的下跌。不过,利率作为一种国家调控市场的的重要信号的功能或许会有所减弱,利率市场化以前,央行决定利率,利率成为反映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的一种信号,会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股票的价格会随着利率的调整起起落落。如果利率上调,投资者会减少股票投资,利率降低时,股票市场又受到追捧。债券市场则很可能受益于改革。利率是一种货币现象,由货币供给关系决定。凯恩斯的相关理论表明,当货币供应总量一定时,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和持有货币得到流动性偏好满足的程度相等。流动性偏好强,利率上升时,资金会向债券市场有所转移。同时,由于资产组合的可替代性,利率市场化后,部分资金会通过资产重组,经过资本流动,流向债券市场,推动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企业方面,利率市场化则有许多制度性障碍要突破。银行常愿意以简单的授信方式为国有大企业或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信贷,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则非常严格。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贷款利率的上限将被取消,中小企业贷款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高利率。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中小企业的繁荣。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基于我国的信贷文化和一些体制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信贷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很可能遇到问题,波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与相关制度的改革配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多年后,我国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中最具挑战的一步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已拉开帷幕,这场改革已是公认的不可阻挡的大势,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将更为深入。为打好攻坚战,除了要靠国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和方式的精心调控和布局,更要对受到影响的经济领域应对改革的能力提出要求。比如银行业,为应对改革带来的高息揽储现象,必须加紧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还要不断开辟和完善新的增长点,如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结构化和精细化。证券市场也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规范股市和债券市场的相关条款。而广大中小企业则必须正视改革带来的挑战,灵活思变。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不只在于改革本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在于对各经济领域对困难与挑战的应对能力的提高,和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松紧自如的能力的锻炼。这必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成熟,使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2] Edward S. Shaw,1988,《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
[3]张小平,《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克难时期》,《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8月13日(B01)
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篇二
《 中国利率市场化评述 》
摘 要:在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通过利率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总结,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管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98-02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国外理论总结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在金融抑制下,因为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所以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而银行只能选择安全项目,从而使风险降低,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都是“分割”经济,即企业、政府机构和居民等经济单位相互隔绝,因而,各部门既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由于资本市场极为落后,间接金融的机能也比较软弱,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即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解决。在投资不可细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计划投资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质货币余额就越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关系。总结来说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的有点是明显的:一是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二是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三是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五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但是对于利率市场化我们应该科学地、清楚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其影响如下:
第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中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第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第三,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金融危机表明,国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捉襟见肘,有些经济学家家指出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衡系统,更像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所以,中国在放开利率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监督,以便于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成功发挥作用。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要求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应并迅速作出调整决策。也正因为这样,利率市场化后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市场化利率的形成离不开一个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化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离不开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汇率、资本项目放开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换而言之,中国目前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主要是表现在: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依赖与其经济效益的不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整个金融体制中,国有部门仍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经营机制无法与市场价格很好地对接起来;金融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汇率政策等尚不配套等等。从中国实际出发,为此应该: 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作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有效地市场利率水平。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2.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既要充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又要依据货币政策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放开贷款利率后将会使这部分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会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利率制度的改革,我们同时要考虑进行外汇制度的改革。
5.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货币市场,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以便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6.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四、未来规划
就目前而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速度适当而稳固。继2013年7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面向未来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利率市场化三步走。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央行宏观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可概括为:近期,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化利率宏观调控机制。
五、总结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而言,会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提高信贷质量、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有利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速银行升级。虽然就条件而言,未来一两年内有可能全面完成存利率市场化,中国仍然要以合理、适当的速度稳健地完成全面利率市场化任务,为中国下阶段的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3.
[2]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3] 李扬.利率改革的路径、思路与风险[J].经济世界,2002,(12).
[4] 马胜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J].世界经济,2001,(5).
[5] 赵英军.利率自由化――并非自由的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 傅桃生.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2,(2).
[7] Gelb,Alan H.financial Policies,Growth and Efficiency[Z].World Bank Working Paper,Country EconomicDepartment,No.WPS202.
有关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推荐: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篇一
《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节奏也有所加速。本文在深入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情况后,对被改革影响到的的重要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明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证券市场,信贷市场
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0.7倍的贷款下限,这表明了政府对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为利率上限的开放埋下了伏笔。利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来自卡普 (Kapur)经济增长函数和马西森(Mathieson)建立的均衡利率的决定公式。他们的理论证明应该以渐进的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以使实际利率等于均衡利率,提高过低的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我国也在2000年正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中,银行业面临着最大的挑战。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时间在管制甚至保护的状况下发展,各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和规避并不成熟。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利率水平的升高,阶段性来看,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着诸如偿债负担变重,财政负担转嫁过多,风险承担变多,资金来源竞争加剧,项目申请逆选择等问题。但由于贷款的定价多取决于贷款的需求,所以实际的贷款利率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从恒久性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受到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定会有所降低。利率市场化对理财产品也有不小的影响。2012年我国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央行一方面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还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扩大到0.7倍,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2013年利率市场化的大幅放开则使银行的利差水平进一步降低,传统的依靠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来源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受到极大动摇。为摆脱困境,银行业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一方面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银行也非常注重理财产品的结构化和资产证券化转型。银行业开始大量发行以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或者二者混合搭配为标的的理财产品。为争取客户,各大银行不遗余力地推出设计精良,投资范围广,组合科学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对稳定或者高收益以及投资多样化的需求。
利率市场化给证券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由股票贴现模型:股票价格=每股收益/(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可知,股价对无风险收益率非常敏感,而利率变动将通过对无风险收益率的作用较大地影响到股票价格。之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3%,对比同时期理财产品5%左右的收益率,可见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的压制。股市的无风险利率将因为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或基金替代存款而上升,股价的合理估值将出现成倍增长。不过,利率会影响到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股价也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股价在这方面也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公司会对生产规模有所压缩,再加上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进一步减少,公司股价会有所下跌。另外,在流动性偏好较强时,利率上升,投资者会将将资金抽离股市转而把目光投向储蓄或者债券,这也会导致股价的下跌。不过,利率作为一种国家调控市场的的重要信号的功能或许会有所减弱,利率市场化以前,央行决定利率,利率成为反映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的一种信号,会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股票的价格会随着利率的调整起起落落。如果利率上调,投资者会减少股票投资,利率降低时,股票市场又受到追捧。债券市场则很可能受益于改革。利率是一种货币现象,由货币供给关系决定。凯恩斯的相关理论表明,当货币供应总量一定时,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和持有货币得到流动性偏好满足的程度相等。流动性偏好强,利率上升时,资金会向债券市场有所转移。同时,由于资产组合的可替代性,利率市场化后,部分资金会通过资产重组,经过资本流动,流向债券市场,推动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企业方面,利率市场化则有许多制度性障碍要突破。银行常愿意以简单的授信方式为国有大企业或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信贷,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则非常严格。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贷款利率的上限将被取消,中小企业贷款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高利率。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中小企业的繁荣。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基于我国的信贷文化和一些体制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信贷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很可能遇到问题,波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与相关制度的改革配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多年后,我国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中最具挑战的一步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已拉开帷幕,这场改革已是公认的不可阻挡的大势,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将更为深入。为打好攻坚战,除了要靠国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和方式的精心调控和布局,更要对受到影响的经济领域应对改革的能力提出要求。比如银行业,为应对改革带来的高息揽储现象,必须加紧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还要不断开辟和完善新的增长点,如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结构化和精细化。证券市场也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规范股市和债券市场的相关条款。而广大中小企业则必须正视改革带来的挑战,灵活思变。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不只在于改革本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在于对各经济领域对困难与挑战的应对能力的提高,和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松紧自如的能力的锻炼。这必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成熟,使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2] Edward S. Shaw,1988,《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
[3]张小平,《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克难时期》,《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8月13日(B01)
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篇二
《 中国利率市场化评述 》
摘 要:在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通过利率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总结,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管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98-02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国外理论总结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主要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在金融抑制下,因为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所以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而银行只能选择安全项目,从而使风险降低,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都是“分割”经济,即企业、政府机构和居民等经济单位相互隔绝,因而,各部门既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由于资本市场极为落后,间接金融的机能也比较软弱,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即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解决。在投资不可细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计划投资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质货币余额就越多,因此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关系。总结来说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的有点是明显的:一是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二是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三是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五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但是对于利率市场化我们应该科学地、清楚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其影响如下:
第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中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第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第三,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金融危机表明,国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捉襟见肘,有些经济学家家指出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衡系统,更像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所以,中国在放开利率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监督,以便于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成功发挥作用。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要求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应并迅速作出调整决策。也正因为这样,利率市场化后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市场化利率的形成离不开一个统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化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离不开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也需要汇率、资本项目放开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换而言之,中国目前要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主要是表现在: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依赖与其经济效益的不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整个金融体制中,国有部门仍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经营机制无法与市场价格很好地对接起来;金融市场尚不够规范、完善,汇率政策等尚不配套等等。从中国实际出发,为此应该: 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作用。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而是参照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有效地市场利率水平。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2.构建起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既要充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又要依据货币政策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放开贷款利率后将会使这部分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会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汇率制度和利率制度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利率制度的改革,我们同时要考虑进行外汇制度的改革。
5.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货币市场,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以便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6.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四、未来规划
就目前而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速度适当而稳固。继2013年7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面向未来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利率市场化三步走。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央行宏观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可概括为:近期,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化利率宏观调控机制。
五、总结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而言,会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提高信贷质量、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有利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速银行升级。虽然就条件而言,未来一两年内有可能全面完成存利率市场化,中国仍然要以合理、适当的速度稳健地完成全面利率市场化任务,为中国下阶段的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3.
[2]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3] 李扬.利率改革的路径、思路与风险[J].经济世界,2002,(12).
[4] 马胜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J].世界经济,2001,(5).
[5] 赵英军.利率自由化――并非自由的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 傅桃生.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2,(2).
[7] Gelb,Alan H.financial Policies,Growth and Efficiency[Z].World Bank Working Paper,Country EconomicDepartment,No.WPS202.
有关浅谈利率的市场化论文推荐:
1.利率的市场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