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论文发表
统计信息化论文发表
信息化的浪潮正在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证明我们的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统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信息化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信息化论文发表篇1
浅析铁路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物资统计作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统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物资统计 物资管理 信息化
物资统计是对物资管理结果的客观反映;是评价物资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是预测物资经济活动的科学方式;也是与其他物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铁路物资统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6月铁道部统计中心组织召开了首次铁路物资统计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调整铁道部统计中心编制的通知》(铁劳卫函〔2010〕394号)和《关于规范铁路物资统计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劳卫〔2010〕71号),全面加强全路物资统计的专业和归口管理,明确了各级物资统计承担机构及职责,规定各铁路局必须配备专职物资统计人员及相关计算机设备。
一、铁路物资统计发展概况
随着铁路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物资统计的对象、目的不断发生变化。
计划经济时代。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物资普遍紧缺,物资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物资工作的重点是取得资源、保障供应,各单位的物资统计结果,是制定物资采购、储备、消耗计划的直接根据;统计的作用,实为物资保供服务。
市场经济时代。九十年代以后,国内物资市场逐渐放开,很多物资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铁路物资工作的重点,转变为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相结合,在这情况下,国家、铁道部对采购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招投标法要求降价节支、降储节支、降耗节支,因此物资统计结果成了制定物资招标计划、制定库存储备定量、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直接根据。物资统计为保障供应、提高效益服务。
2011年,铁道部提出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全面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物资统计工作,将服务于铁路企业运输生产和多元化经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需要。
二、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铁道部2012年铁路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铁路统计工作紧紧围绕铁路科学发展中心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形势需要、确保统计质量、发挥更大作用为目标,继续在强化行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夯实基层基础、改进统计手段、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立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铁路机制改革、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铁道部统计中心《关于2012年统计工作要点的通知》(铁办统计〔2012〕9号)提出,将“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着力提升统计手段”作为2012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路局“组织开发铁路物资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铁路物资统计大多采用人工搜集数据,再加总填报统计报表的方式。该统计方式较为落后,因包含较多人为因素,可能存在数据的漏报、晚报或误报,造成统计结果的不准确,且错误查找较为困难。物资统计直接服务于现场,统计数据的偏差将直接影响物资部门的经营决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物资统计作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统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物资统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从统计设计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和发布等全过程的数据化,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全方位改造统计工作方式和手段,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增强物资统计部门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促进物资统计体制和制度的创新。
自1975年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始筹备以来,经过30多年的历程,中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版到多层次的网络应用,建立了覆盖铁道部、铁路局和所有站段的计算机网络,众多应用项目(包括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应用涵盖了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铁路物资统计信息化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铁路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V1.0的启用,为全路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新版物资目录的推广使用,为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负责开发并维护,于2010年在全路推广使用,各路局的物资采购、各站段的物资收发存各项工作均需通过该系统完成,该系统启用后,于2011年底全面推广使用新版物资目录。铁道部编发、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物资目录》是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物资目录记录物资的主要用途和特征等信息,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物资目录以物资编码作为标识代码,所有物资在系统中均以唯一对应编码作为识别标志,为物资数据准确统计汇总提供有力保障。
四、物资统计信息化的实现
统计信息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统计报表自动化、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统计资源发布网络化等。其实质是围绕统计核心业务,综合运用现代统计学和信息科学的有关原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发布和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
物资统计信息化的目标:
1.物资统计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要实现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将统计指标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目前《铁路物资目录》的全面使用已提供较好的改造环境;第二是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为信息采集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第三是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基础上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系统内外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2.物资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物资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第三,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的信息化,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3.物资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4.物资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物资统计数据发布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铁路内部网络建立物资统计信息网站,实现物资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公开化。
物资统计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1.加强物资统计信息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物资统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是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的平台,应实现基层站段统计数据直接报送。
2.做好物资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
3.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物资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防范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保密教育。
4.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及物资管理的各个阶层,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统计知识,又懂物资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统计信息化论文发表篇2
浅谈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摘 要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向统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三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统计队伍,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关键词 统计信息化 建设 三提高 培训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与总体目标
(一)目的。
随着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统计需求越来越庞大,统计所反映的内容越来越多,统计结果被关注度越来越高,统计将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着决策成效。要高质量组织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调查任务,高质量完成对这些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管理、提供、发布和开发,必须以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状况,才能适应现阶段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总体目标。
即以统一规范的调查制度和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联网直报和移动终端为主要采集手段,以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可控、汇总过程简约、数据管理方便、运行安全高效的统计业务应用平台为目标,按照IT系统规范化建设内容,建设统计信息化系统的标准体系、网络支撑环境体系、应用支撑体系、运维管理体系、数据库体系、安全及灾备体系,基本实现统计业务流程的现代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统计信息化的概念。
统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有机整合,其核心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扩散与应用。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以及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工作人员依据统计工作的特点,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网络报送、统计分析、决策咨询等层面掌握统计信息技术,确保统计信息系统整体功能优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各级(含下属分子公司)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
(二)实现统计信息化的途径。
实现统计信息化,应完善统计信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设备),推进统计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改进统计信息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运行速度,提高系统存储和运算能力,实现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高效化。
(三)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就是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企业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不断地改革创新、公开透明、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企业统计公信力。
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就是要为企业各级部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基础信息;密切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状况,及时准确揭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企业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工作“三提高”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统一”,有力提高统计能力。
“规范统一”含义就是企业制定或认可一套共同遵守的、基本的统计工作标准,并且各相关方都必须无条件执行,以达到全公司统计工作的统一、完整、协调一致。使个别的、任意的、偶然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规矩和模式之内,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整体上的有序状态。
“规范统一”是对企业现行统计制度、统计流程、统计方法、统计手段的的规范统一,它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相适应。没有“规范统一”,必然导致数出多门,同样指标名同数异;没有规范统一,就没有统计信息化的的真正实现,也就没有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能否实现“规范统一”是衡量我们统计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统计公信力的前提。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优化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信息化建设可将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环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统一统计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适用性。建设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可以统一规范数据加工过程,杜绝对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共享性。
信息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统一维护、全程支撑,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在建设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要实现联网直报与分级审核相结合。联网直报,就是实现企业数据通过网络向总部直接报送,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这种数据上报方式提供了保障。同时,联网直报与分级审核相结合,验收统计数据。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改正,或退回重做。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创造条件,提高对外发布数据的公信力。
企业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对加工的统计数据加以分析研究,计算各种统计数据分析指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揭示显现所包含的数据特征和规律性。在整个统计数据的产生过程中:设计是关键,起着龙头的作用;统计调查是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基础;统计数据的整理在整个统计数据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数据的分析,是指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如绝对指标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平均指标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领导及相关数据的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解读数据失去意义,不可能会有优质的统计服务,这将必然在内控检查中失分,受到上级部门的批评,在社会上的公信力也会降低。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统计队伍,应加强宣传培训
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应用平台主要靠各级统计人员来运行和维护,因而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各级统计人员应树立和践行统计核心价值观。
统计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人民”,即真实可信的基本道德观,科学严谨的基本工作观,创新进取的基本人生观和服务人民的基本宗旨观。它贯穿于统计整体工作的始终,体现了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价值追求的统一。
真实可信,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统计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这是统计法对统计工作的基本根本要求,也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更是统计人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统计公信力的提高。这是统计工作的根本保障,是统计人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创新进取,就是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推动统计科学发展。这是推动统计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是统计人最积极的精神状态。
服务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祖国人民的利益至上,切实履行统计职责。这是统计工作最更根本价值体现,更是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共同责任。
树立和践行统计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统计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三个提高”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统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能够锻造出一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作风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统计队伍。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统计基础理论培训、业务轮讲、专题讲座、个人自学、网络学习、专题讨论深入基层、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统计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统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正确判断形势、解决实际问题、把握重大统计课题和综合统计分析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职业道德,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及统计信息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和效率。
(三)建立强有力的检查和考核机制。
企业应定期对于统计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是不符合规范统一要求的一律改正或退回重做。对督查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发挥督查工作的整体效应。掌握考核的主动权,通过考核引导被考核者规范上报数据,提高统计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汲凤翔 徐荣华.关于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几点思考.中国统计 .
[2]周彦 李耀华.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统计现代化.中国统计.
[3]周孝宁.自觉践行统计核心价值观.中国统计.
[4]王国鈞.论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中国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