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学论文篇1
浅谈电力行业统计工作创新
电力统计工作一直备受各级政府和领导及广大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电力体制实行“厂网分开”改革后,各级部门对电力统计数据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在电力统计工作中任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必将导致严重后果。
一、当前电力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机构不健全、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汇总上报就行了。目前,省、市、县电力局(供电局)均缺乏独立的统计机构,统计职能依附计划部门来完成,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存在着统计职能在不断强化而没有相应的统计机构,统计任务在不断加重而统计人员却在相应减少,统计范围在不断扩大而统计岗位在相应削减,统计工作量与现有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经费待遇、工作条件不相适应等现象。
2)日常统计人员缺乏
由于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人员兼职多,人员少、任务重,且调动频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统计人员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多存在应付了事现象。
3)统计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工程技术人才较多,但缺乏高级统计管理人才。目前,由于日常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统计岗位单调枯燥、统计专业精细独到等,这些都导致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阻。应付琐碎的日常工作都来不及,更不要说钻研统计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了。因此,要做好电力统计工作需要有一支精湛业务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统计队伍。
二、电力行业统计工作体制创新
1)转变统计工作观念,建立快捷高效的统计工作秩序
电力企业统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监督作用,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环境,及时、全面地更新统计工作理念,转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此在统计观念和统计方法上实现四个转变;一要从单纯反映生产建设的“生产型”专业统计,向注重综合监督职能发挥,建立“经营型”统计转变;二要从片面重视为各级部门上报统计数据的“报表型”统计,向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决策价值的“参谋型”统计转变;三要从传统的自我“封闭型”统计,向为企业改革、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的“开放型”统计转变;四要从以收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的“事后型”统计,向及时收集国内外行业先进经验、市场瞬息变化信息的“前瞻型”统计转变。统计观念转变了,统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统计工作水平才能在改革中稳步提高。
2)加强行业统计工作的标准与制度化管理
根据电力行业新格局、生产供应领域的新特点以及企业对信息数据的新要求,电力行业统计管理要从行业统计工作体系、行业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报送、行业各级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建设、行业统计调查与制度、统计资料的管理与公布、统计分析与人员培训、监督检查与表彰奖励等七个方面明确了行业统计管理及其监督办法,使电力行业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进入了常规化的轨道。
3)完善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
首先应精减现行的指标关系,现行的指标体系是满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服务的,企业内部的统计指标多析复杂,虽然近几年有r很大的变化,但仍有必要进行精减。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不同管理部门的目的、要求不同。管理层次越高,对统计资料的加工程度、浓缩程度要求越高,反之亦然。只有精减完善现行的统计 指标体系,高中级管理部门的统计人员才有时间、有精力加工出浓缩度高、使用价值大的统计信息,其结果可以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其次,增加一些同行业先进性、商业性、前瞻性的统计指标,便于企业掌握最新的经济动态。最终统计指标应体现出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易于操作等特点。
4)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充实加强内设机构力量
统计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尽管中电联的经费比较紧张,但是中电联从行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战略高度去认识和重视统计工作,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保证了统计的软硬件建设初步需求和日常工作需要,为行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电力行业统计工作技术创新
1)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提升统计人员综合能力
构建企业“大统计”,重要的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队伍的素质应侧重于转变统计人员的观念和丰富统计人员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网络技术、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提高业务能力上。要大力倡导“有为”才能“有位”的统计工作理念,加大统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力度,促进白歌乐摄统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鼓励统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力平。加强统计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培训工作除做好统计基础知识、持证上岗、指标解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工商管理、统计分析、高级统计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培训。对统计人员要合理配置。根据企业统计工作的需要,对统计专业人才进行重新调整、岗位交叉轮换和合理配置,使统计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避免统计人才的浪费。
2)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就是生产力,信息中蕴涵着社会和 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陶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叉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查询、分析、监测、预警、发布等各项统计工作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全面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统计工作创新中主要从改革现有的统计体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完善统计信息技术建设着手,在统计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统计制度,杜绝应付、造假现象的发生,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为实施下一步的电力工作提高确实可信的数据支持。
统计学论文篇2
浅析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策略
1、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标准
(1)医疗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必须是与实际相符的、准确的,这些数据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医疗工作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够为医疗工作者或相关人员使用。
(2)医疗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保持其时效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出最近的医疗信息及工作情况、市场动态等因素,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医疗统计数据的时间价值。
(3)医疗统计数据的整体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整体性是指医疗统计数据在其结构和反应的事实上必须是完整、无误的,也就是说如果数据中出现了缺失、少项或者错误的话,那么该数据则没有使用价值,因为其已经丧失反映实际情况的功能。
(4)医疗统计数据的简洁性。所谓医疗统计数据的简洁性指医疗统计数据能够简单、明了的反映事实情况,并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为相关人员所使用。
2、影响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1)人员因素。人的因素第一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医疗信息系统运行后,将各医院的医疗活动变为实时的、共享的信息,使医院管理由原来的分散式粗放管理向集中细化管理转变,涉及医院管理的医务统计、综合查询子系统的数据信息来自于医院信息系统各网络站点的发生地,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一个站点数据不准确或录入错误,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整个医院的统计质量,这就给各级医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各级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
(2)环节因素。随着医疗系统信息化工程的建立,医疗过程的统计信息,如患者门诊诊疗(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和住院患者诊疗(门诊、预约住院、办理住院、检查诊断、治疗或手术、治愈出院)全过程,均由信息发生地产生及完成,每一环节都与统计质量相关。因此,环节质量如何是影响统计信息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
(3)应用因素。医疗统计的根本目的是把统计信息运用于医院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统计信息能否符合医院管理的需要,以及信息分析技术如何对于深层次提高医院统计质量至关重要。
3、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质量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3.1严格执行卫生统计工作制度
各医院、医疗单位统计工作一般包括门(急)诊、住院、单位基本情况、经济效益和经济活动统计。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医疗工作的原始记录、行政后勤部门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专题调查资料。在数据的形成、传递、汇总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影响到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的各项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推进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审核、传输、处理、评估、上报等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工作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专职统计人员要深入业务科室,指导科室和兼职统计员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临床医生书写疾病诊断要严格执行icd-10标准。
3.2突出重点,确保源头数据准确
一是各医院、医疗单位要抓好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首页是医疗统计、医疗管理和科研教学最基本、最关键的源头信息。病案首页是出错最多且最集中的地方。临床医生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填写。病案回收后,病案统计人员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退回科室修改。
二是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目前,多数医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中容易发生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引起的数据错误或丢失等问题。统计人员要及时跟踪、指导、监督医护人员按照医疗数据规范录入操作,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要及早发现并解决。
三是把好数据审核复核关。统计人员要加强对报表数据的横向与纵向对比评估,并不定期抽查医技科室的门(急)诊工作日志、病房工作日志,将其与原始登记簿、病房交接班簿、住院处登记簿等进行核对;认真复核出院卡片的填写内容与病案首页及病案内容、门诊人次与挂号数等各种原始医疗记录。对于已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或建立起计算机报表系统的单位,统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新变化,统计工作由数据采集、整理、初步分析转换到统计管理、检查、监控上来,统计人员必须参与his管理,才能直接面对原始数据的收集过程,有效监控数据质量。
3.3推行全员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不仅与统计人员有关,还与提供原始资料的医护人员等有关,有必要实行全员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有关技术标准,统一指标口径,如危重抢救的含义和具体病种、疾病治愈标准、第一诊断的认定等。其次,要将统计数据质量纳入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定期评定科室的报表数据准确性和病案质量,实行必要的奖惩。第三,通过数据反馈来检验统计工作质量。统计数据反馈回各科室后,如果存在问题往往会迅速反映出来,这时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再审查,做出符合实际的修正。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就要不断适应改革需要,必须在统计工作上花力气、下功夫、多投入,真正把统计工作与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全方位领导,使统计工作在医疗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