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方向论文
统计学方向论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统计技术和方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向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学方向论文篇1
浅议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一、影响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因素
1、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被重视程度降低。
从企业统计服务的主体来看,企业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以服务政府为主、服务本企业管理为辅,统计指标体系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从企业的统计信息和功能来看,企业统计工作一般只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统计,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统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使企业统计的整体职能未得到充分体现。致使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统计工作是为国家尽法律义务,为上级主管部门指标数据汇总服务,而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作用不大,因此,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应有的重视。
2、企业利益需要使统计资料真实性要求受到挑战。
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在实际中,有的企业没有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提供统计资料,有的甚至提供虚假数据,其原因,一是有的企业经营者在统计数据作为对政绩考核或干部选拔、晋升时,通过虚报、墓改统计数据来达到争取荣誉、捞取实惠的目的。二是部分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意及时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经济转型期的“既得利益”观,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着挑战。
3、企业统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老企业计量手段不健全、统计工作规章制度陈旧,导致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统计基础核算资料不完整。例如,化工企业从原料进厂、加工到产品出厂大多在各种密闭的管线、容器中流动、储存。没有与之相配套、适应的计量手段就无法取得完整的原始数据。而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只重视原料进厂、产品出厂的计量,对装置之间、生产线之间的互供原料没有计量手段,靠估计或设计数据为核算依据,使统计工作缺乏准确性。二是由于计量手段不健全,不仅导致统计数据失真,还导致统计工作不规范。三是陈旧的统计工作规章制度不能对企业统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
4、企业统计专业性岗位与低素质人员不匹配。
统计工作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整理,进行分析与预测,其需要有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目前,企业部分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仅学历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事业心及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使企业统计工作陷入被动。统计人员兼职多且流动性大,统计人员兼职多以会计工作为主,使得统计人员很难再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统计专业知识学习。造成企业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多年以来,统计部门对企业统计人员要求标准放宽、待遇低,降低了统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二是企业经营者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逐步降低。三是在职统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真实体现。
二、如何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
1、统计部门要依法为企业统计工作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
一是要依据《统计法》的规定,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与统计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统计法规体系,将统计数据管理、统计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既是保证企业统计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基础,也是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的基础。二是广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特别是要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三是建立一套既能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又能满足自身调查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避免重复调查和指标交叉,严禁多头向企业重复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四是要定期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核。统计部门的严格要求,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企业经营者重视统计工作。
2、企业统计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即是由生产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由速度型统计转变为效益型统计,由主要服务于政府和有关部门转变为既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服务好,又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当好参谋。这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所在。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企业统计人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从数据收集整理、建帐报表,转移到加强分析与预测、参与企业管理上来。根据企业统计数据建立生产经营预测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客观的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二是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统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除向企业经营者提出建议外,还要提供统计专题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形式的服务;三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做细做实各项具体工作。
3、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是按照《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修改和完善企业内部有关的统计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车间、班组的原始记录、统计合帐、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的制度建设,确保从源头上保证数据准确可靠。二是建立一套既能满足政府统计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的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完善。三是加强企业统计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领导,选配职业道德好、有专业知识的统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待遇,保证统计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四是企业应引导统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激发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4、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的应用对企业的统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不仅要给基层统计人员配备计算机,还要培训基层统计人员掌握信息化应用技术。统计人员不仅要利用互联网、企业局域网建立健全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还要利用统计专业经济模型,根据企业统计数据建立生产经营预测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预测,客观的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完善企业计量手段。
完善的计量手段是取得完整、真实数据的基础,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新建的企业对计量器具、表计配备比较齐全。但是在很多老的企业计量手段亟需完善。计量手段不健全就无法取得准确的计量数据,企业的部分业务核算只能靠估计或经验数据、设计数据。这不仅使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也不能为经营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统计学方向论文篇2
试论计算机技术是助力企业统计持续提高的利器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企业统计则是认识企业、改造企业、成功地管理企业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事与愿违,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对如何发挥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仍在思维误区中徘徊,致使本应随着改革步伐发展壮大的企业统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陆秀芬于1997年发文感叹:“企业统计面临生存危机绝非耸人听闻之说,特别是近几年,企业统计被忽视、被冷落的状况已达到惊人的地步:观念陈旧、做法传统、认识模糊、顾此失彼、数据决定政绩、长官数据横行、自身不强,难打胜仗”。
而赖福平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的2005年,曾撰文:“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企业统计工作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很多企业统计机构已撤消。在一些大型国家企业中也仅存一两个专职统计人员,或者临时招聘兼职的统计人才;而根据各上市公司的发行公告中职能机构设置的部分,可以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设置统计职能机构,最多也只是其某些职能机构的下设部门。这些表明企业统计对企业来说就好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从这两段相隔8年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统计的境遇并不乐观。而企业统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对客观事物的总体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企业统计工作是对关乎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统计监督的过程,从而使报告型统计改变成“服务经营、参与决策”的管理型统计,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去。让企业领导全面掌握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企业统计除了具备统计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专业性、全面性、连续性等与企业管理经营相关的特点。
二、计算机技术是企业统计工作效率提高的倍增器
对一个国家来说统计是了解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平台,统计结果有利于一个国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反观于企业,企业统计工作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企业确定生产计划及制定政策的重要根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领域内的运用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全面性以及全球性.为各行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如何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统计业务处理电子化,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化,提高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来为统计工作服务,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是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统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级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工作,还要能做好市场政策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不仅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还要能做好超前预测工作,使统计工作由被动地应付工作任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统计数据管理,必须依靠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现代化工具来完成。本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之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强化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专业统计人员实用的数据处理程序,推广成熟软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业务工作程序化、网络化、规范化。加强单位名录库、综合统计数据库、年报数据库和其他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数据库资源,提高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效率,逐步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要按企业信息流转程序建立内部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另一方面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利用网络技术,保证外部信息来源。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捕捉商机,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如果说以上两条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硬件”,那么,对统计工作的重新认识,二次定位,就是“软件”了。业务管理缺乏统计数据会显得空洞和没有说服力;统计分析脱离业务会导致为统计而统计,统计失去目的性。数理统计应用于抽样调查以及计算机涉足于统计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变革。技术的进步确保了统计过程所要求做到高质量,数据处理要求高速度。
目前,鉴于互联网建设很快,企业与社会已经或者在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网络,企业所需的大量信息就能从统计渠道取得,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连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还可以在网上发布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些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统计中的应用,正在起着不可替代的倍增起作用。
三、计算机技术是企业统计水平持续提高的利器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今年党中央提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足以见得,我们党中央持续改革开放的决心之大,那么,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市场经济,而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一定要随着市场的持续变化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做到这点,持续提高企业统计的水平,势在必得。
企业统计工作的持续提高,就企业统计工作的特点和性质,我们知道,必须要有一种可以持续提高以满足企业统计工作持续提高的技术手段,那么,这种可以持续支持企业统计工作持续提高的技术手段,非计算机技术莫属,因为,自从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至今,其技术指标、应用领域、理论体系均处于高速发展和提高中。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以历4代,至今仍在坚强地持续有效。单机已经发展到网络、固定网络发展成现今的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全新方式的出现和日益成熟。所有这些都可以把我们的企业统计持续推向高效、高速、高质量的前沿。
从石油企业应用计算技术后的应用实例后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完全可看到,计算机技术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统计工作持续提高的利器。石油石化重组上市后,石油企业管理开始步入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期,重组后的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都明确提出了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石化股份公司编制了erp总体规划,同时选择有关企业进行试点,逐步构架从上到下集成一体化的中国石化erp系统2002年,中石化选择镇海炼化等4家企业作为erp第一批试点单位。2003年,选择江苏油田等7家企业作为第二批试点。2004年,选择胜利油田等16家企业展开第三期erp实施工作。
石油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其统计工作在整个信息系统的覆盖之下,得到了同步提高,企业内部将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消除了信息障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实现了与采购管理、销售、库存、生产计划等各管理模块的业务和信息集成,能够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管理状况和综合信息,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和利润变化预测等提供详实的依据,为企业统计实现分析功能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加强统计信息的开发能力,逐步加大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的力度,及时公布统计信息、丰富统计产品,利用数据进行生产经营状态预警、市场环境预测,指导企业生产。还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履行统计监督职能,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