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生论文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学数学就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研究生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研究生论文篇1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突破这个难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过的一道坎。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们,谁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成功了,就说明他在教学上是有方法的,显然,成绩也是一流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特别是在农村,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中学教学。从本人数年来的体会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困生的传统观念。我国传统教育都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其实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我们要发现他们的天赋,进行适应其特点的教育。有材料表明,很多学困生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指标在学生总体中呈中上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端正教学观。数学学困生的困难是暂时的,教学中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面对学困生,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在学困生原有基础上适度提出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使他们取得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其次,对学困生要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开设学习兴趣小组、帮扶小组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困生转化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进行,但是实际上学困生由于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同等优秀,总会有几个特别出色的,对待他们不可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要求要高一些,在正常的辅导外还要求他们自发学习和预习有关内容,扩充自己整体的知识面。另外,我经常引导学困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随时记录感受体会,以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只有做好第二课堂,才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最后,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对于基础差,自卑心强的学困生,主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中,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尽可能地夸大其优点,让他们逐渐确立信心,慢慢克服自卑心理。教育学困生今后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要保持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还有一些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困生,着重培养他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立下远大的志向,奋发学习。对于其他方面造成的学困生,要讲究合理的方法和艺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并非短时间能实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转化工作。只要我们不言放弃,对他们多一份热情,多一份关爱,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信,他们就一定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进步。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数学研究生论文篇2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也应重视赏识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其实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样的道理,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拿破仑也说:“每个士兵的背包里都有一把元帅的手杖.”细细品味,很有道理。只要引导得当,每个士兵都可以是元帅。那个方法不就是赏识吗?
一、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赏识是人的本质需要。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的评价。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其实最怕的不是吃苦,最怕的是丢面子。
2.赏识是满足学生心里需求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变化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从别人赏识到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学生的成就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
3.赏识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总是按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整齐化一地要求学生做这样做那样,不能接受学生的失败。这种教育伴随着教育者抱怨、指责、贬低的声音,教育者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学生,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的心伤痕累累,信心全无,甚至破罐破摔。赏识教育必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失败。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体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的方法探讨
1.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自我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形成自信心、培养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2.充分信任你的学生。
信任是激励人做好事情的一种动力,谁都希望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来自老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鞭策,让学生有了“我能行”“我不错”的意识,于是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力求维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的信任无疑是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加强交流,沟通。
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平等待人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会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教育不要违背人的天性,在教育时,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同时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蹲下来的教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4.激励,宽容,提醒。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得到动力和鞭策,就好像飞机需要加油一样,“激励”就是给学生最好的加油和鼓励,它能使学生得到无穷的力量,所以“激励”应该永远与学生相伴。同时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改正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因而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如果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动辄就上纲上线,无情打击,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也决不能掉以轻心,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醒,帮助学生认识其危害并加以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师的教育才会收到好效果。如果动不动就一味地去训斥学生,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
三、赏识教育的误区
1.不敢批评学生。
赏识本身是学生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学生呢?我们认为,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大胆地批评,但一定要将批评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的珍贵礼物,学生会以感激的心态乐接受这礼物的。毕竟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许多规则,许多道理,老师在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学生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老师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给你讲了多少次,你还老犯,无可救药了”;考试糟了,“这么糟糕的成绩,今后擦皮鞋都轮不到你,看你今后咋办?”这样的批评,就像戳向气球的钢针,让学生整个泄气。赏识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可怕的不是犯了错误,而是犯了错误还没能发现;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失败了没有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老师的批评是人的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
2.滥用赏识,过分夸奖。
赏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一味的、过分的赏识和夸奖给人的感觉是虚假的,好像是讽刺和挖苦;肤浅的,不切实际的表扬与吹捧则是对学生迷失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我们的赏识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
赏识真的很重要,它就是学生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一刻也不能少,所以说,没有赏识,我们的学生就不能生存。正因如此,当学生考分少时,我们不嘲笑不放弃他,而更应帮助他关注他:当他们纪律差时,我们不抱怨不急躁,想想他们的优点,和他们促膝长谈,用赏识的眼光平和的心态帮助他。
5.数学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