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论文范文(2)
数学练习论文范文篇2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
【摘要】 本文根据自己的听课观摩,对当前数学课堂练习作粗浅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对数学课堂练习意义的认识及做法.
【关键词】 课堂练习;意义;体会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浅谈本人对数学课堂练习意义的认识及做法.
一、练习的意义
练习是有计划的,以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的反复进行的学习活动. 这里的“反复”不能仅仅理解为机械的重复. 数学理论的有意义内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对数学理论的认知和重复,是一种内在活动的练习,第二阶段是对数学理论的应用和保持,即通常所理解的练习,它是既有内部又有外部活动的一种练习. 无论哪种练习,都体现三个作用:① 促进数学理论的有意义内化;② 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③ 有助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一句话,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因此,培养数学能力,离开数学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当前数学课堂练习现象分析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多练”现象. 不少人认为练习越多越好,如某些学校的老师,要求学生除了配套的练习册要做以外,还要做《每日一刻钟》《数学课课通》《AB》卷或《ABC》卷,等等,以致出现了“题海战术”,学生无所适从,苦不堪言. 主张练习越多越好的人所指的练习仅仅限于第二阶段练习,而教学实际中又往往忽视内部活动的一面,只注重外部活动的一面,当然对某些技巧性较强、外部操作较多的数学练习,适当进行这种多练是行之有效的,但这种练习有时只处于机械模仿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很少,也即只重视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忽视了练习对智力技能形成的作用,同时,主张练习越多越好只求数量多,就题论题,而不重视习题类型,因此是一种盲目的多练,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因而这样的多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第二,对练习一般趋势的表现形式认识不足,以致出现“满堂灌”或急燥情绪. 为了多练就草草结束新内容讲解,学生还未弄清概念、定理的实质和应用范围就动手去练,造成恶性循环.
三、数学课堂练习的体会
1. 要充分认识练习的一般趋势的表现形式
练习的一般趋势的表现形式可概括如下三种:
(1)练习成绩进步的快慢前后不一致. 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缓慢,但少数情况下则相反. 其先快后慢原因有三种: a. 初期有旧经验的积极影响,而后逐渐减少,须建立新的联系相应增加,甚至还要改造旧经验,这就要付出巨大努力,故成绩提高慢. b. 初期有的技能可分解为简单的动作去进行练习,易掌握,而后期各动作间要协调,困难增多. c. 学生在练习初期兴趣较浓,情绪饱满,练习较认真. 练习成绩先慢后快多产生在较复杂的技能练习中,这主要是因为练习初期须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故进步较慢. 一旦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被掌握,成绩就提高较快.
(2)高原现象. 在技能练习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高原期后常常可看到练习曲线上升,产生高原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必须加以改造才能提高成绩. 在还没有完成这一改造过程以前,成绩就会处于暂时停顿状态,再就是练习兴趣的降低,产生了厌倦、疲劳等消极心理、生理状态,一旦这些消极因素被克服,练习成绩又会上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高原期的原因,正确认识高原现象,以积极态度对待它,迎接一个新的更大的进步.
(3)起伏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常可看到成绩时上时下的现象,原因有二,一是客观条件变化,包括学习环境和练习工具改变,老师指导方法的变化等;二是主观状态的变化,包括自我认识的变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变化,注意状态的变化、身体条件的变化等. 故教者要善于因势利导.
2. 练习的目的必须明确
练习题的选择要服从总的教学目的,如果是为巩固知识的,那么就要注意“以新代旧”,“新旧结合”,如果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又要为讲授新知识铺平道路,那么着重点就应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如果是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疑难点,那么就应选取(或自编)恰当的例题和习题,“对症下药”,收效会较显著.
3. 正确对待“多练”
一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但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准,即练习保持恰当的分量(数量、难易),要以有利于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准绳;二是“多样化”,不搞单一的练习.
4. 发挥课本中题目的作用
课本后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教师要认真研究,确定哪些题作为课堂练习之用,哪些题作为例题,哪些作为课外作业,补充哪些题为宜,注意课后练习,“短”(题型短少,容量少,费时少)、“平”(难度平平,简单易解)、“快”(解题速度快,信息反馈快)的特点. 为了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对有些题目要加以改造,在课堂练习中巧妙地插入辨析、归纳、直观、特解、多解、演绎、探索、反思等思维题,以加强归纳、发现探索、验证、反思、拓展等思维能力的训练.
5. 讲练结合
练和讲要紧密地结合起来,练的内容要有利于对所讲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孔子有句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过多代替学生的活动,因此必须做到每课必练(复习课使用讲义,效果更佳),每练一线(每组题目都是某几个知识点的有机串联),先引后练,先练后讲,真正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总之,练习要讲究科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和组织练习,才能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