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
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篇1
试论启发引导式在七年级数学教学应用
摘 要:启发引导式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本文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从提高老师素质开始,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启发引导式;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这样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所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七年级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一、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寻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运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提出一些符合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启发性问题和形象化实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射线”的教学中,可提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问题,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中的“射线”概念。在“坐标”的教学中,可提出我们到电影院找座位,只找几排不找几座不行,反之只找几座不找几排也不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坐标表示一个有序的实数对的概念。又如对有理数意义的教学,通过提出“零上与零下”,“高出与低于”,“运进与运出”等实例,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确定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只用算术里的自然数和分数(包括小数)能不能区别开来呢?如果能区别开来应该怎样区别呢?如果说不能区别又怎么办呢?以突出引进“负数”、“有理数”的概念。这样不但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讲无理数的概念时,先提出如下问题: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为边作一个正方形,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对角线BD是多少呢?当学生设BD的长为X,知道X的平方等于2,就继续提问:在以前学过的有理数中,有没有平方等于2的数呢?从而说明仅有理数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这样,引入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就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的了。
二、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在七年级数学的方程的应用教学中,可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某商店购进了一批成衣,进价每件50元,原计划每件100元,则每天可卖出10件,后来经调查发现:若降价1元,则每天多卖2件。商店为了减少经营周期,决定降价处理这批成衣,问降价多少元所获利润最多?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从提高老师素质开始,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引导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可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新教材的理念,增加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为了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新教材,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反思。教学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根据教学过程的先后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论化。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拓展提升自己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能自主地学好数学。
四、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方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纵观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也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例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就开始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所谓:“为学贵知疑,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敢于创新。在一个问题解决完后,我还会经常问全班同学“你们谁还有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观点特别是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我都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教会学生知识,还非常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教育他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预习中做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其次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都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要边听课边做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多想多问。第四一定要有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在作业或试卷中做错的题详细的写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争取做到下次遇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而言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观念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的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向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按照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构建现代教学模式,使启发引导式教学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课程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方式。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篇2
浅谈培养七年级数学学习的独立性的策略
刚入初中的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很强。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评”等环节上。常常表现在听得浮躁,难以入耳;说得简略,不够深刻;读得太快,流于形式;写只注重答案,不够完整;评抓不住要害,浮光掠影。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初中生学习上的依赖性呢?实践表明,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通过诱导、引导、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1、强化学习动机,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低年龄的学生大都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踊跃发言,老师应注重抓住这个机会,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提问时,教师应实时鼓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和启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要总是给予正面回答,可以代之以诱导性的语言将学生引导到自主分析教材和独立思考的轨道上来。这样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利用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敏感性,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制造悬念或语言激励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学习。
同时,由于依赖心理的障碍和学习能力的局限,学生开始独立学习时,往往因为抓不住要领,学得不透彻,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数学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提纲挈领,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学习,读、思、练相结合,强化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还要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学习方法体现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之中,如自学、听讲、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学习活动都有其各自的方法和 规律,比如阅读数学教材时,应用语文默读的方法,对课本中的黑体字、关键解题步骤要精读,对叙述性、过渡性的语句则泛读。读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读法。如对概念的精读,要抓住关键字词,弄清本质属性。具体来说,如有理数乘法法则,本质属性有三点:①两个因数为有理数;②确定积的符号;③求绝对值的积。对泛读的内容只要求明确上下知识的联系,对例题的读法应抓前后步骤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依据。对不同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数学教学还必须注意基本思想方法的指导,如观察、比较、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摆脱依赖性。
3、课堂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时间过长,会使学生陷于被动听讲,失去独立分析、思考、练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的讲授方式,力求讲在点子上,练在关键处。教师的讲,重在诱导、启发、点拨。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就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形成 发展的过程,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对学生在课内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这样可使学生在初一就初步形成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