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七年级作为小学升初中的适应阶段,提供了一个缓冲的平台让学生快速熟悉中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七年级数学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

  浅谈农村七年级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摘 要】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是汲取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综合水平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水平,达到正确高效的解题目标,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探索能力;培养

  前言

  学习知识的最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则因学生的心浮气躁有着急剧下降的趋势,学生要么不爱看书,要么看书时一目十行,浮光掠影,不能把握要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进入七年级后,因为代数的公式、法则,几何的概念、定理的增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数学这门科目越来越抽象,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难以把握,在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呢?纵观一些成功的做法,我认为以下四点可以试用,

  一、抓住点,学会精读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进行数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是抽象思维的细胞,对于概念的掌握,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短时间内记是记住了,但时间长了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是受利益驱使去记的,如完成老师的要求,或应付考试的要求等,记得很被动;二是记的方法存在问题,就如俗语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何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兴趣和能力?根据数学概念具有简洁、准确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者可以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点”,学会“精读”。

  “点”特指数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精读”的要求则是阅读时要求学生深入思索,把握概念的本质。“点”的把握首先是阅读时能抓住概念叙述的层次和要点,例如在归纳了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后,教者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个概念,找出这个概念中印象最深的词“相同”,在阅读中体会三个“相同”的不同含义,从而明确“三个相同”是同类项概念的要点。

  “点”的把握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抓住概念的限制条件,例如阅读平行线的概念,必须注意“同一平面内”,阅读三角形的概念要注意:“不在同一直线”等这些前提,如果遗漏,会造成知识模糊,在学生阅读中抓住“点”的同时教者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点”下面做记号和标序号的习惯,以有利于今后概念的应用和复习。

  二、辨别线,尝试复读

  数学中的定理、法则是反映数学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的,是解题的理论基础和工具,能否准确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在定理、法则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应着重于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辨别“线”,尝试复读,“线”指条件或结论较为接近的定理和法则,“复读”的要求是阅读时注重弄清结构,掌握思想。

  在讲述一些语句结构叙述上相类似的定理时,教者可有意指导学生去反复阅读,识别它们本质的不同,达到深入思考基本法则的意义和作用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之后,教者可以要求学生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与前面所学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对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去归纳这两个性质语句叙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这两个性质都叙述了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或平行,但平行线的性质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垂线的性质中的“过一点”的意义是既可以是直线上一点又可以是直线外一点,从而深刻理解这两个性质前提条件的不同,

  三、注重面,掌握粗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除了开展好每次的数学课堂活动中“点”、“线”的阅读习惯培养外,教者还得注重培养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习惯,这可称之为“面”的阅读习惯培养,“粗读”的要求是阅读时能浏览全篇,掌握概貌。“面”的阅读时机主要可把握两个点,一是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实现,二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来达到,事实说明这两点中,学生往往会轻视教中阅读材料的阅读,而对课前预习显得更重视一些,究其原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即将所学内容,在预习中能发现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而课后阅读材料的内容往往不在考试的范围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受功利因素的影响而作出的选择,但教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学生对教材实现了全方位的阅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原有知识的空白点,可让学生采取“标记号、绕道走、放过去”的策略,即对重点知识做标记,对难理解的又对后面阅读无影响的可绕道走,对目前帮助不大的可放过去。其次,“面”的阅读习惯培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读,习惯培养起始阶段的问题可由教师设计,列为提纲,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解决,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数学知识阅读兴趣和方法后,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去探索研究,或者通过阅读去概括总结阅读材料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完成材料的阅读后要注意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做适当的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做准备,比如“通过阅读你掌握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这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部分内容蕴含的思想方法是什么?”等等。

  四、重特点,因材施教

  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者还要注重本门科目的特点,去因材施教,首先,数学阅读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变化,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几种类型,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指导学生能进行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翻译”,如“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段话你能用简明的“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吗等等;另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形语言的识别,学会从图形语言中获得信息,例如,你能根据右图中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吗?再如在“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者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学着把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叙述的条件通过特定的符号标记到图形中,然后通过反复观察图形,推理得出新的信息,例如结合图形可设置:“这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它们又满足什么数量关系?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等等,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要贯穿于对整个有关平面图形材料的阅读之中,其次根据数学解题过程是一个“连续化简”的过程的理念,教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义转换能力”,如针对问题△ABC中,有α=∠A+∠B,β=∠B+∠C,γ=∠C+∠A,则α、β、γ中至少有几个钝角?教者可以设置问题:①由题意可知α、β、γ表示△ABC 的什么角?(外角);②由此可知本题实质上是探索什么问题?(三角形外角中至少有几个钝角);③由外角可以转化为内角来解决的思路,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哪个问题?(三角形内角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者从起始年级开始重视,并认真贯彻于每一节课,力争通过长期的师生努力实现由教师的指导阅读发展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吸收掌握数学知识,那就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课改目标。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篇2

  浅谈七年级数学课导入设计

  [摘要] 本文从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出发,阐述了如何有效的设计好一节数学课的导入。

  [关键词] 导入 必要性 特点

  一、导入的概念

  导入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与方法,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要导入本课的知识点,而且要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

  二、设计导入的必要性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大半,因此必须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

  1.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的突破口,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更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小结,这三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环节,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

  (3)恰当的导入对学生起诱导作用,让学生的追求和情绪沿着教师预先设想的方向前进。

  (4)导入对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起着总领作用。总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和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

  三、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选自心里老师博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七年级孩子有以下两个特点,老师必须重视:

  1.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较好玩

  他们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喜欢讲话,唱歌,善于模仿,不怕重复,态度自然,乐于参加活动,心理障碍少,能大胆开口。因此教师要抓好这些有利因素,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进入七年级,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告诉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四、根据七年级孩子的心里特点,可以设计以下几种适合他们的数学课导入

  1.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就是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利用复习学过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复习引入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正数与负数第一节课上,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并试着让学生说下,这些数是如何产生的,然后由老师补充,随后由老师提出天气预报温度表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已有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学习正数与负数。

  2.问题导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趣味悬念问题等等)

  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知识。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用足球比赛的实际问题进行导入。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讲一道这样的趣味题:当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逝世后,一道关于他的算题悄然传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活了82岁,他在19世纪比在20世纪多活了62岁,问他是哪一年出生,哪一年逝世?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也可以讲这样的一道趣味题: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有一天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盛酒的器皿),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如此导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实际问题或趣味题”引路,以“讨论和尝试”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

  3.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导入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中国古代把未知数称为“元”,把方程的解称为“根”,同时给学生讲最早的方程出现在古代埃及的纸草书上等等。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学习了数学的历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

  例如在讲乘方或者讲等比数列的课时,可以这样讲,在古代印度、中国、埃及和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传说,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十分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 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生动,符合七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除法时,直接问学生8÷(-4)怎样算?

  5.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讲解数轴这节课时,可以给学生先讲温度计,然后类比讲数轴的概念。

  6.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它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的数学现象,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乘方”时,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教师让学生动手折纸,试着让学生对折20次后,探究下这时纸的厚度是多少?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导入方式,给学生创造自然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符合新课标的核心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体现内容引人入胜之处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棋.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孙玉明,李铁军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3]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初中数学卷)[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七年级数学小论文

2.初中数学小论文范文

3.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4.七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5.初中数学小论文

34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