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2)
数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
数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篇2
浅析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数学教学缺乏吸引力,并且理解难度较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不高,甚至放弃数学。针对此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生活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 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计划的运用生活情境,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
小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把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教师应该在课堂当中多创设一些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间题,让他们把生活与数学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生活实例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1.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实践已经是一个人必须拥有和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一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当中引入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敢说、敢做,在生活当中敢运用。
2 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2.1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优良的数学教学情景,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由于数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作为一门抽象性与严谨性并存的学科,其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将学生的已有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结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符合的生活情景,并有层次、有计划的加以利用,促使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景时,应当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情境中,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熟练的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星期日,小明的爸爸妈妈带小明去游乐园,小明爸爸用100元钱买了三瓶水和三个汉堡,一瓶水1元钱,一个汉堡10元钱,还剩下多少钱?通过生动且真实的情景,学生能够联想到自身,并认真参与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塑造优良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或者在《时分秒》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谜语“矮子走一格,高子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子走半天”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钟吗?在学生认识时钟后并掌握指针转动规律后,开展生活化的练习。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指针的角度,并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假设小明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吃早饭,七点上学,下午4点放学,晚上五点四十分吃晚饭,晚上九点十五分睡觉。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时针与分针的角度,进而深化学生对时分秒的理解,在校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套完整的时间概念,强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将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应用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助于促进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分米和毫米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几分米、几厘米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比如小东的文具盒长20厘米,数学书的厚度为8毫米,橡皮的长度为三厘米,板凳的高度为40厘米。在此种方式下,数学教学更具真实性,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距离的同时,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2.3 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的学习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生活情境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并不是随便运用,而应该有层次、有计划地运用,由浅到深,这样能让学生逐渐地理解和更好地学习,以便于解决问题和获得答案。如,在给学生教“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报数游戏,让报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站起来,然后让报到是3的倍数的同学再站起来,然后让同学们分别观察。教师就可以间同学们观察到什么,有没有发现有的同学站起来了2次,并报出站起来2次的同学的数字分别是6,12,18…由此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师:“找出一个最小的数字,再找一个最大的数字。”生:“最小的数字为6,没有最大的数字。”师:“说得很对,2和3的最小公倍数为6,我们称它为2和3的最小公倍数,2和3的公倍数有很多,所以不存在最大的公倍数。”由此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4 把握教学重点,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新课程十分强调低年级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与其生活经验相关联时,学习数学活动就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此时,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最感兴趣、最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多设计一些生活情境,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付钱好不好?学生:好!假设你去超市买了3元的苹果3斤,付给收银员10元,孩子们,收银员阿姨应该找你多少钱啊?学生们大多举起小手等待老师点名回答。“买东西”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普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极具诱惑力。教师可以运用“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们己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的简单而有趣,这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活情境进行有效运用,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理想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