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数学学习是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篇1
试谈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口算,即在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的前提下,单纯依靠个体思维以及个体语言活动就能顺利计算出某道题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教学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并推广口算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估算、口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口算、估算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但是纵观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口算教学并不乐观,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下降,故优化口算教学势在必行。
一、有意识激发小学生数学口算的兴趣
小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如何激发和保持兴趣是教师应关注的话题。一开始小学生可能会对口算感兴趣,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地口算,但久而久之,兴趣会逐渐减退,甚至消磨殆尽。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多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口算兴趣。当然,兴趣的激发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景,激发学生口算兴趣。第二,可以将趣味故事融入口算教学。第三,可以通过开展情景游戏或者进行小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口算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制小故事:小熊和妈妈踏春旅游途中意外地被一道五彩门所困,看门精灵说如果小熊可以口算出“18×6”便可以放行,你能帮助小熊吗?这样的故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其迎接挑战。再如,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口算大赛,题目为“125×4=?111×8=?269×3=?”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挑选四个小组成员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成员可以又快又准确地口算出答案。
二、口算教学要实现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口算可锻炼学生思维。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通过口算可以使其充分利用活跃的思维进行学习、思考,为日后开展高难度的数学思维活动奠定基础。但口算教学是一种相对枯燥的教学方法,如果单纯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难免会挫伤学生的口算积极性,达不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但如果实现口算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等的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必然会大幅度提升。将口算教学与日常生活进行巧妙结合,能消除口算的复杂、枯燥,使口算更加具体、形象,全面加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算水平。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算法原理,在解释原理时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可告诉学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东西”,“两位数”是“被分的东西”,一位数是“东西被分成的份数”,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理论方法内涵。然后,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训练:将5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即55÷5=()。学生兴趣提升后,便能很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口算出答案。
三、强化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并授之以渔
口算是小学生的一种数学学习技能,要想提高这项技能,学生必须强化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并教会学生科学的口算方法。首先,运用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可运用竞赛法、限时口算法、学生相互出题等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做难度相似的题目,看谁口算得又快又准,竞争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其次,教会学生科学的口算方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口算方法。例如,对于“几十一乘几十一”可以有这样的口算方法: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实例为:21×41=?思维过程为2×4=8,2+4=6,1×1=1,故21×41=861。当然,针对不同题型,口算方式不同,这也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口算效率。运用恰当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不仅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提升学生质疑、析疑、探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力。
综上所述,口算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毋庸置疑,小学生口算能力不仅关系着思维发展,也关系着数学能力提升,故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口算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争取以更多元有效的方式提高口算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篇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常而言,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重点为形象思维,是学生想象力的显现。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想象与表象,表象即是对于以往认知和感觉过的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观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同时也有部分的归纳性。如果不具备表象,也就无法进行形象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行认知,能够进行实物感触、进行实际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具与图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取得客观全面、丰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时,可由教师预先展示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例如,地球仪、篮球、足球、瓶盖等,并让学生列出在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如水杯盖、碗、乒乓球、高尔夫球……,借助真实感知生活当中的实物,让学生对于圆形的物体具有直观形象的认知。立足初步认知,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圆形的教学模型,并对照课本,圆作为椭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椭圆自身的离心率与0相等时,就会使得两个焦点形成重合,形成了一个圆形。并在教学模型上找出两个焦点形成的重合点,通过将实物教学模型与课本知识相互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并在学习当中构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维趋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学当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与动态的影像视听相互结合,演示出思维发展的趋向,这样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教师在教学当中通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较少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于知识缺乏感性的认知,这也会使学生难以锻炼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经过亲自动手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获得直观形象的表象。可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能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可是由于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教学当中开展动手实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混乱。鉴于此,教师较少开展动手实践课程。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当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两个点之间的位置方向,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开展动手实践课程,教师可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布置学生学习任务:实地测量校园里的各类建筑物的实际位置,并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将测量数据进行标注。借助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位置与方向知识,并进一步认知平面图的重要作用。
三、有效利用数形结合
数作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形为具体化的图形、实物、教具等。数与形两者具有密切关联,学生应该先从形的层面形象思维,认真细致进行观察、实际动手操作,相互比对,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基于感性素材抽象化,方可取得有关数的知识。例如,课本当中的相关例题,在作为数量关系表示时,可合理地应用各种色彩以及现实生活当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各种现代的科技产品……,通过展现这些实物,既能较好地表述数量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因为应用题充分融合了文理、算理、事理三个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学生看到后难以在大脑中出现直观形象的表象。借助线段图可以体现出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数转变成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因此,绘制出正确的线段图,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表象,使数量关系从复杂转变为明晰。应用线段图、数与形结合等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想象力,既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达成了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的相互补充。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