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德育论文数学

德育论文数学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德育论文数学

  德育教育在我国历来得到极大的重视,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学习者情感态度发展的需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论文数学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德育论文数学篇1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教师心中挂着学生,处处想着德育为先,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有情,更有爱.

  【关键词】德育渗透;数学教学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从教育的概念可以发现,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包含德育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样应体现它的教育内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教师要力求以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精益求精的求知态度、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中如何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谈一下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我国远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得出了该结论,这比西方国家早了近半个世纪;在学习圆及其性质时,可以告诉学生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这一成果比西方国家早了几百年.这些事实的陈述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光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涌起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二、利用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等,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事物间存在联系转化等观点.又如讲授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思维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比如说,勾股定理看似有些抽象,但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例子中去,可以借个学校教室的例子,让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的窗户,检验窗户是不是直角,学生经过测量长度,计算之后就会得出教室窗户是直角这一结论.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了勾股定理,学生又能以生活的实践来检验书本上的定理和结论等.充分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

  四、课堂教学之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将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有机会相互学习,一起合作和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逐步意识到合作对于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加深对个人和团队之间关系的认知.通过团队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增强,能够正确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数学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通过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例题、图表等进行逐步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五、初中数学的德育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

  生活处处体现数学,课堂外的数学教育也是数学德育教育的阵地.课外学习,比如一些数学的活动课或是以数学为主题的活动都是德育渗透很好的载体.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与或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来获得所需的一些资料,进而受到教育.比如初中数学中有关于“同类项”的内容,教师在开始同类项的新课时,可以先让几名同学拿着教师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纸板站在讲台上,这些纸板分别写着xy,-4.5,y等单项式,教师再把剩余的一些写着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别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到讲台上去找他们的同伴.在这个活动进行完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找朋友的标准或是依据,并让大家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中得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找朋友的标准之后,教师可以对之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学会交朋友,交好朋友.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教师心中挂着学生,处处想着德育为先,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有情,更有爱。

  德育论文数学篇2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多模态化的必要性

  初级阶段,德育主要培养学习者初步的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集体的品质和感情(简称“五热爱”),使学习者学会团结友爱、勇敢诚实等.采用的方法主要以教师的示范为主,起到具体榜样的教育作用,通过教师自身的实际活动对学习者进行恰当的德育培养.中级阶段则以培养学习者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精神为主,形成他们初步的共产主义觉悟和世界观,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梁志燊,1995:46).高级阶段以全面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学习者的引导方向.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以此内容作为基础,但与专门的德育课不同的是,它必须与数学的学科内容紧密相连,否则就会混淆了数学的教学主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然而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发展也是与德育教育的内容休戚相关的.该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对情感态度的描述当中就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四有”精神,才有可能实现新课标当中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多模态化的德育话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将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人类的感官是复杂的.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顾曰国,2007:3).数学的文本本身就是多模式的,有文字、数字、线条、符号、图等,教师运用语言解释多模式的文本并运用多媒体中的视音频与学生进行互动便产生了多模态的课堂话语.数学教学与多模态化的德育话语相结合也可以改变单纯的思维训练模式.德育与学生的品质和感情有关,多模态的课堂话语有助于学生在感情上的升华.

  2、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多模态元素分析

  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课程内容、师生互动和教辅手段方面构建与课程相关的德育情景.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元素既有静态也有动态.教学活动参与者的肢体语言和板书、图像、视音频等的互动产生了动态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协助课堂参与者完成教学活动,在教辅中可利用的模态既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的手段是教师结合文本类的辅助手段进行数学问题的的分析,从中结合德育教育.

  因此,静态的教学辅助手段构建的动态课堂教学由两部分组成:(1)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参与者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2)数学教学中文本类材料分析的多模态辅助手段.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从本质上就要求课堂的模态变化能动静结合,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多方位刺激引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和德育内容的感悟能力.但这种感悟能力的提升是要分学段的,在不同数学教学学段当中,德育话语多模态元素也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2.1初级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

  初级阶段,主要针对小学和学龄前的学习者.

  德育话语的内容以“爱”的教育为主.该阶段的学习者比较倾向于接受色彩鲜艳的图片、夸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这和动画节目受欢迎的原理是一样的.而单纯由声音语言组成的德育教育则难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德育教学要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务必要注意肢体语言的的生动性.该阶段德育话语中“爱”的教育可结合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展开.初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与德育话语结合时,课堂的教辅工具以图片为主,教师在学习者面前演示具有数字符号的图片,配以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完成数学的教学活动.教师通常在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结合数字符号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教师教导学习者朗诵“4像红旗随风飘”,同时拿出五星红旗图片,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然后,教师播放国歌,引导学习者聆听与跟唱,最后引发其自豪地说出自己是中国人、自己长在中国.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数学的基本教学活动也有视、音频结合,声音、图片结合的多模态画面,这些共同构成了初级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多模态德育话语.学习者在多种模态元素下既接收了“爱国、爱家乡”的意识,又自然地理解了“4”这个数字的符号.

  2.2中级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

  中级阶段,主要针对中学生,学习者的心智年龄慢慢趋向于成熟.

  德育话语以“四有”和“五热爱”为主.数学教学已不能用初级阶段唱歌跳舞的形式进行.虽然播放歌曲的音频能增加模态的元素,但对于该学段的学习者已不适用.中学的数学课程内容比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量大.课堂中教学话语模态的元素过于复杂反而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该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话语确实不容易.学生的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主,教师难以在教科书的文本模态方面着手加入德育话语的元素.教师只能针对教材的知识点,少量地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是该阶段数学学习的四大块课程内容.例如,当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就可以适时地加入多模态化的德育话语.

  在数学新课标“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内容要求中有这样一条:“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这个知识点在数学新课标还配有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设计新年联欢会准备买水果的场景,要求学习者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设计购买方案“.爱集体”的德育话语内容可以在此时适时加进,但是在配合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模态的运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对水果的偏爱,学习者如何在做完调查后做好集体的选择和自己的喜好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德育话语的内容.教师声音语言的引导是话语模态的一种形式,配合课件当中关于集体和个人关系的数据分析,通过具体数据增强学生的视觉刺激,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思考,对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的思考.视觉和听觉的适时交叉才能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集体与个体问题的思考.其实这说明:德育教育无小事,任何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都可以加入德育的多模态内涵.

  2.3高级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

  高级阶段,主要针对大学生.德育话语以“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题.我国高校更多地依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公共必修课进行德育教育,以此引导学习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高校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很少进行德育的引导.但事实是,恰恰是专业必修课堂上的德育话语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高级阶段,学生的心智已经比较成熟,有较强的德育辨识能力,正是学科体系与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相结合的最佳时机.高校数学教师知识面广阔,只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进行恰当的切入,即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教学要实现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就必须把日新月异的现代数学知识和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结合起来.以概率统计这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为例,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概率统计论结合网络技术是他们极富兴趣的内容.在内容教学过程中,中外最新科技的动态视频与教师对当今世界电子科技发展的剖析会从视听觉模态方面引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无限向往,由此形成学习的新动力和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只有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高校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德育教育在我国历来得到极大的重视,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学习者情感态度发展的需要.但是,德育话语的渗透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完善丰富了学生的感官,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是时代的产物,教学人员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元素,才能提高从精神的角度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73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