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之所以学习难度较大,就是因为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 》

  摘要: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越来越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文重点阐述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所谓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通过设置合理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掌握数学中的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对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应前呼后应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所设计的问题只有与生活实际情况比较相近,学生在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时候,才会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一些,还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的时候,利用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见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在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以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的数学规律,并将其数学规律应用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候,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处理这些数学问题[1]。

  例如:在学习两个数之和与两个数之差相乘的时候,可以引入这样一道题目:晓晓家的后花园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她想对这块长方形草地进行改造,如果将长缩短3米,将宽度延长到4米,那么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呢?教师在列出这个题目以后,根据题目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可以向学生提出:怎样计算改变以后草地的面积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独立分析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计算改变以后的面积,是不是应该先要知道改变以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两个数之和和两个数之差的公式,然后对所引出的公式进行总结,最后在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计算公式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2]。

  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虽然引导学生已解决了问题,但是所总结出来的公式或规律很容易忽略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应用所总结的公式或规律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能够前呼后应,从而真正体现数学的完整性。

  2.问题导学法需要对导学更重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导学。所谓导学,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进行指引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就是指引他们如何学习数学知识。然而对于所设计的问题都是为以后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提前做好铺垫。

  一般情况下,提出问题的时间比较短,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花费很多时间,这就足以说明导学非常重要。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设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问题分析和引导就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都集中在这一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分析并解决以后,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只是设置了问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根据数学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并加以处理。

  3.设计高效性的导学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对数学学习有帮助,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认真思考。只有设计出比较高效的问题,才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何才能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的内容可以直接忽略[3]。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不需要讲解更多有关公式的起源和公式是如何形成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而是应该将重点教学内容放在如何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圆心与圆的边距有怎样的特点;怎样在计算中应用圆的公式等,这样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4.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分析并解决,还大大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思考和解决教师在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就能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及积累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203-204.

  [2]蒋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116.

  [3]谢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63.

  初二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此,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策略,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索研究,仅供参考。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展现自身的道德风范,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进师生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如一个娴熟而简单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充满深情的眼神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尊心强,都希望证明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学生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质疑才能变通和创造,学生如果不会质疑,就很难学好知识。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很多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缺乏质疑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创设质疑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矛盾状态,质疑教材知识,并最终获得新知。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内容时,教师可先领着学生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有理数乘法:8×5=8+8+8+8+8,也就是说8×5表示的是5个8相加。同学们觉得正确吗?”学生立刻回答“正确。”然后继续提问:“那么8×(-5)又表示的是什么呢?可以认为是-5个8相加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到底应该怎样表述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感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怎么进行回答。这时就我们需要加以引导:“同学们可曾记得我们前面学过正数与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另外,我们是通过数轴进行有理数加法学习的。如向东走8米,再向西走3米,相比起点一共向东走了5米,可以用8+(-3)=5米来表示。同样的道理,有理数乘法可不可以也通过数轴来表示呢?如此引导,学生就能很容易弄明白,后面的教学就会更轻松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高效教学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生活,从课堂走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只要我们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必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时,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为了加深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知识应用能力,我们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促进教学生活化,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内容的时候,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导入:2个本子+3个本子=5个本子;4支铅笔+1支铅笔=5支铅笔;5个本子+4支铅笔=5个本子+4支铅笔;让学生观察然后猜想2y-3y+1-6y=?2ab+5ab=?接着再引入合并同类项这个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比如在4y+2b-5a+3b-2y-a+3y这个题目中就包含了乘法分配律、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之前学习过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可以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诱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出别出心裁的想法。同时,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奇妙想法,教师要及时收纳,并巧妙运用,将发生在课堂上的不经意事件改变成为可以活学活用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学生的真知灼见,对学生有宽容和理解,注重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成为快乐的发现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上,问题的新颖有趣来自于善于观察的眼睛,因此,数学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能够对隐含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数学教师要着眼于这一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提出有效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主编.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复明.浅议如何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和教法[J].数学教育学报,200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有关初二数学教学论文推荐: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2.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4.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5.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169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