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浅谈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实施轻松、自主、趣味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篇1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语言的培养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外在体现,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发展思维,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入手,通过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经过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说话但是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能够进行一定的写字和算数但是很难将其说出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加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一、进行语言训练必须结合算式的意义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加减法算式,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进行“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 “9加几”的实际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教会学生将 “9加几”的具体算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举例来说, “9+4=13”这个算式,首先教会学生看大数,其次是将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既巩固了算理,又加强了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
刚开始对儿童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图画演示、摆弄学具等直观形式,将数学语言中的常用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完成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例如,在进行课程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着课本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分类,方位,同样多,多些、少些,了解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打好儿童进行知识学习的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数、读数、写数的结合,以及不大于的加减法运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用“先”、“再”、“又”、“原来”、“一共”、“剩下”、“游来”、“游去”、“送给”、“第一次”等常用词语,进而引导学生区别这些词语的意思。接着懂得用同样意思的词语来代换,如“第一次”、“第二次”可换成“先……再……”,“剩下”换成“还有”、“余下”,“一共”换成“合起来”,“两次”、“两天”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语汇,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使用。
三、在儿童回答问题过程中鼓励使用完整的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识字数、词汇量、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情况,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来说,笔者在进行“比多少”的教学过程中,将3个桔子、4个香蕉、6个苹果画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进行询问:“老师刚才画了哪些水果?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桃子和苹果同样多,梨比桃子多,梨也比苹果多,桃子比梨少,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在表述图意中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理解图意的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3+1”的加法教学时,教会学生看图说话:在投影仪上可以看到,3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画面上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想要加入, (再出现一个小朋友并画上圆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求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就要把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在一起(在两个小圈外面再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要求学生看图说出意思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一遍。这样既形象地说明了加法的意义,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图意,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灵活解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通常采取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通常来说,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学生看图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图画的含义进行讨论,再结合文字进行信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就让学生说方法,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一条围巾31元)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例如,付3张10元1张1元,付6张5元1张1元,付31张1元,付5张5元3张2元,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等等。
六、通过示范和模仿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过程中,必须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同学们通过模仿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例如,在进行“一样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模型进行示范,一边摆放一边说:“老师左边放了4个红球,右边放了4个蓝球,红球和蓝球一样多。”请学生跟老师说一遍。又如教学“比多比少”时,结合练习五第9题,学生看图基本上知道★和■谁多谁少,但道理还不懂,老师可这样说:“一个★对一个■,★有了多余所以★多,■少。”接着让学生边比划、边模仿老师的话说。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语言训练,又了解比多比少的实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篇2
浅谈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伊镇滔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
一年级数学相关论文篇3
谈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一年级教师要总结数学教学方法,故事引入,创造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信息追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动手操作,引领学生理解新知识,实现思维品质的锻炼,组织游戏,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氛围;能力
低年级学生天真浪漫,喜欢说笑,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不够,行为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内容,这些现象都让教师非常得头疼。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当成学生的缺点,所以一些教师就重点来约束学生,限制学生行动,强制学生听课,甚至以为学生得了多动症。
经过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怪后,学生上课的时候好像被束缚了手脚,限制了思维的活动,完全处在被动的情况下,上课结束后又辛苦又劳累,产生了厌恶学习的情绪,长时间以后,就形成了学生成绩退步的现象,时间长了,就影响了学生的一生。一年级数学教师要从孩子的思想抓起,重视教育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积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塑造学生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带给学生欣喜和幸福。数学教师要想学生学习好,就要解决学生喜欢学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形成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家长、朋友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的品质,重视克服学生学习的困难,消除学生学习的缺点,通过数学教学过程解决数学学习难题。
一年级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学,重视学习引导,引进教学经验和理论,移植教学宝贵经验,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积极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故事引入,创造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校园,初步接受文化知识,沉浸在童话的故事世界里,还想象着一些小动物们的活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爱听大人们给他们讲解的一些小动物的故事。在上数学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编写一段童话故事,配合一段背景音乐,运用故事引进教学,创造教学的情景,并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进故事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如果只是靠教师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那么这样的教学秩序就很难得到维持。但是如果教师给学生讲解故事,那么教室里就会非常地安静和轻松,学生都会竖着耳朵来认真听故事。故事讲解结束以后,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沉浸在故事里,开动脑筋为小动物们解决困难问题。因此,可以说小故事为数学课堂创造了浓郁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数的退位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写这样的故事:小白兔特别喜欢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的优秀品格,很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里来买铅笔。小鹿店主一共有16支铅笔,小白兔一共要买9支。小鹿店主就头疼起来了,她想知道卖给小白兔铅笔以后,一共还剩下几支铅笔。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鹿店主算一算吗?低年级学生这样计算的积极性就会跟高,都很喜欢计算,谁都想帮助小鹿店主。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快学会算20以内的数的退位减法。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信息追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信息表现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拓展,社会上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在媒体上展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得、处理、编辑、储存和展示文字、图片、声音、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将计算机的图形、文字、声音等集合在一起,实现多媒体技术的互补,传递信息,具有真实的表现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年级学生创造了一个多样的纷繁的视听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最佳通道。小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重视累积信息,讲究图形和文字的结合,满足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过程,不断充实学生无限发展的知识空间,重视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新知识新追求的学习过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电脑,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又跳出了“1”“2~3~4”“5”“6”“7…8”“9”,同时,这个时候还配合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这个时候“1”又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块,就比你还大。”教师这时候可以提问:“小朋友,你们是否相信呢?”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就将孩子们紧密吸引。这样,教师就将学生引进新课:“10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引领学生理解新知识,实现思维品质的锻炼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曾经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抽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操作上重视多种感官的运用,进行积极性思维活动,获得知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进行思维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想一想题目的要求,重视教会学生先操作什么,再操作什么,应该怎样操作。帮助克服学生做题目不经过思考,盲目动手的缺点。
例如,在数学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图形,第一行摆4个O,第二行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还要想好先摆几个O,再摆几个△,让学生自己摆出结果,并进行直观地展示。教师再在黑板上摆出这样的一组图形:
OOOO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等形式,实现学生具体到抽象的联系,重视建立数量关系,实现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来摆的6个△,是由与O同样多的4个△和比O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操作结束以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反思的时间,让学生对照自己摆的结果思考,明白先摆什么,再接着摆什么,得到结果以后实现“物化”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内化”的过程,实现儿童的思维过程从感知表象到感知抽象,让实际的操作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摆和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很小,语言表达能力还很不足,学生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就要学生根据自己所摆放的学具的特点,或者和同学来讲悄悄话等,实现人人都有机会讲解,人人都得到锻炼。教师还要带领好学生带动差学生讲解,突出学生的个别特点,照顾到全班的特点,让学生心中明白,思路通畅。教师通过摆、想、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验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组织游戏,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在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转化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借助游戏活动已经初步学会理解人的一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实现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过程,重视了解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变化。游戏活动具有着真、善、美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课堂教学的精神分散,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要实现学生动手、口、脑,让学生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好的环境,挖掘学生的潜能,掌握并巩固知识,渗透思想教育,养成好的习惯,塑造心理素质,发展智力。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爱玩的特点,大胆放手,教会学生认识物体,学会学习新知识,提升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钮英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J].学周刊,2012(25).
[2]、齐红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与教师,20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