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繁殖与栽培技术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摘要通过对紫丁香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介绍,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紫丁香苗木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以为紫丁香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紫丁香;苗木;繁殖技术;栽培技术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别名华北紫丁香、龙柏。属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粗壮无毛,叶广卵形,通常宽大于长。圆锥花序,花紫色,具芳香味。花期4—5月,果实为荚果,9—10月果熟。植株高4~5 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沟裂,枝条光滑无毛。
紫丁香性喜阳光,忌积水,耐寒,耐旱,稍耐荫,一般不需多浇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切忌栽于低洼阴湿处。如果栽在荫蔽环境中,则枝条细长较弱,花少且花序短小而松散。若种植地土壤瘠薄,虽然也能生长,但花少,且长势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阳、肥沃、土层深厚的地方,在盐碱地中生长不良。紫丁香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区)山地、沟谷以及贺兰山、六盘山和西吉火石寨林区均有天然分布[1]。
1苗木繁殖技术
1.1种子繁殖
1.1.1采种及种子处理。紫丁香种子细小,果实成熟未开裂前迅速采收,以免散失水分。种子休眠期较长,初冬11月间需用木箱温沙层积,置于室外背阴地低温处理,于翌春3月中旬播种。
1.1.2作床。因幼苗期怕水涝,最好做高床条播。选择排水良好、较干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做成长10.0 m、宽1.5 m、高15.0~20.0 cm的高床,底肥施碳铵150~225 kg/hm2、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并用硫酸亚铁150 kg/hm2或退菌特150~22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
1.1.3播种。处理过的种子经过催芽有30%种子裂嘴露白,4月下旬开始播种,播前床面喷水,第2天开浅沟条播,覆沙土1.0~1.5 cm厚,上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15 d左右出土。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揭膜、松土、除草。结合喷水,少施氮肥,促苗生长。幼苗期不能大水漫灌[2]。
1.2扦插繁殖
可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紫丁香的硬枝扦插是取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直接插入温床,使其生根发芽而形成新的植株。通常是春季花谢后1个月剪取顶枝进行扦插,插穗的长度为10~15 cm,带有2~3对芽节,其中1对芽节埋入土中,在25 ℃条件下,30~40 d生根,当幼根由白变为黄褐色时开始移苗栽植。嫩枝扦插在7—8月进行,选当年生的粗壮枝条,剪成15 cm左右长的插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内,并适当遮荫,保持湿润,50 d左右生根。若插前用500 μg/g吲哚丁酸快速处理插穗,可使扦插生根率达80%以上。扦插成活后,第2年春季移植。
1.3嫁接繁殖
1.3.1芽接法。芽接可于7—8月进行,嫁接所用砧木一般为女贞、水蜡、流苏、紫丁香等。女贞砧木容易萌芽,应随时剪除,否则数年后仍为女贞而非紫丁香。接穗要选用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饱满叶芽,砧木选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实生苗。嫁接时,接穗上的叶片要剪掉,只留叶柄,然后在芽的上方1 cm处横切1刀,再从芽的下方1.0~1.5 cm处向上平削,将皮层内的木质部剥掉。在砧木距地面5~10 cm处横切1刀,再从切口中间向下切长3 cm左右的立刀,使之呈“T”字形,然后轻轻地把皮剥开,将接穗插入“T”字口内,接穗与砧木要紧密对合,最后用塑料薄膜条捆绑即可。芽接后2~3周,如果接穗上的叶柄自然脱落,说明芽已成活,这时可解除塑料条。
1.3.2枝接法。一般在早春萌动前进行,接穗长度为8~10 cm,带2对芽节,将接穗下部两边削成斜面。砧木选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实生苗,在离地面5~10 cm处切掉顶部,再从砧木的断面上垂直向下劈开1条缝,然后将接穗插入。接穗的斜面与砧木要紧密吻合,用塑料条捆绑好。为防止嫁接刀口处失水过多,可用湿润的土埋上,待接穗上的芽萌动后,去掉覆土。也可于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 cm,第2年萌动前需在枝干离地面30~40 cm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3]。
1.3.3靠接法。将紫丁香接穗与砧木,各削1个相同大小的接口,将两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当刀口产生愈伤组织后,将砧木从接口上方1 cm处将顶枝剪掉,将接穗从接口下方1 cm处剪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植株。
1.4压条繁殖
以2月进行最好。将根际萌蘖条压入土中,若枝条太粗,可刻伤后再压。压后保持土壤湿润,2~3个月可生根,当年秋季即可隔离母株,另行栽植。
1.5分株繁殖
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将植株根际的萌蘖苗带根掘出,另行栽植,或将整墩植株掘出分丛栽植。秋季分株需先假植,于翌年春季移栽。栽前对地上枝条进行适当修剪。
2栽培技术
2.1移栽
紫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栽植时需带上土坨,并适当剪去部分枝条。栽植三至四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 cm处截干,翌年即可开花。株距2~3 m,可根据配置要求进行调整。栽植时多选二至三年生苗,栽植穴直径70~80 cm、深50~60 cm。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1 kg、骨粉100~600 g,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基肥上面再盖1层土,然后放苗填土。
2.2水肥管理
紫丁香对肥料要求不高,切忌施肥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从而影响花芽形成,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株施磷、钾肥不超过75 g、氮肥25 g。若施用厩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并与土壤均匀混拌,株施500 g左右。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1次腐熟的堆肥,可补足土壤中的养分。栽后灌足水,以后每隔10 d浇1次水,连续浇3~5次。每次浇水后都要松土保墒,以利提高土温,促进新根迅速长出。以后每年春季,芽萌动、开花前后需各浇1次透水,浇后立即中耕保墒。华北地区4—6月是紫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时,要注意排水防涝,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冻水[4]。
2.3修剪
紫丁香的修剪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枯枝及病枝,保留好更新枝。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2个芽剪掉,同时疏除部分内膛过密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树形美观,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可把病虫枝、枯枝、纤细枝剪去,并对交叉枝、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进行适当短截,使枝条分布匀称,保持树冠圆整,以利翌年生长和开花。
2.4病虫害防治
紫丁香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等,可在发病前喷1~2次波尔多液,在灌丛下撒漂白粉或硫磺粉100 g。紫丁香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用4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 000倍液防治。
3参考文献
[1] 张姝媛,郭金丽,秦永生,等.华北紫丁香花芽分化期营养物质与核酸含量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8,23(4):179-183.
[2] 张霞,马文海.紫丁香在北方干旱区的繁殖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2010(3):41-42.
[3] 兰玉英.紫丁香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89.
[4] 王剑锋,宋辉军.紫丁香栽植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2007(12):57.
关键词紫丁香;苗木;繁殖技术;栽培技术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别名华北紫丁香、龙柏。属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粗壮无毛,叶广卵形,通常宽大于长。圆锥花序,花紫色,具芳香味。花期4—5月,果实为荚果,9—10月果熟。植株高4~5 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沟裂,枝条光滑无毛。
紫丁香性喜阳光,忌积水,耐寒,耐旱,稍耐荫,一般不需多浇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切忌栽于低洼阴湿处。如果栽在荫蔽环境中,则枝条细长较弱,花少且花序短小而松散。若种植地土壤瘠薄,虽然也能生长,但花少,且长势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阳、肥沃、土层深厚的地方,在盐碱地中生长不良。紫丁香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区)山地、沟谷以及贺兰山、六盘山和西吉火石寨林区均有天然分布[1]。
1苗木繁殖技术
1.1种子繁殖
1.1.1采种及种子处理。紫丁香种子细小,果实成熟未开裂前迅速采收,以免散失水分。种子休眠期较长,初冬11月间需用木箱温沙层积,置于室外背阴地低温处理,于翌春3月中旬播种。
1.1.2作床。因幼苗期怕水涝,最好做高床条播。选择排水良好、较干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做成长10.0 m、宽1.5 m、高15.0~20.0 cm的高床,底肥施碳铵150~225 kg/hm2、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并用硫酸亚铁150 kg/hm2或退菌特150~22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
1.1.3播种。处理过的种子经过催芽有30%种子裂嘴露白,4月下旬开始播种,播前床面喷水,第2天开浅沟条播,覆沙土1.0~1.5 cm厚,上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15 d左右出土。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揭膜、松土、除草。结合喷水,少施氮肥,促苗生长。幼苗期不能大水漫灌[2]。
1.2扦插繁殖
可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紫丁香的硬枝扦插是取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直接插入温床,使其生根发芽而形成新的植株。通常是春季花谢后1个月剪取顶枝进行扦插,插穗的长度为10~15 cm,带有2~3对芽节,其中1对芽节埋入土中,在25 ℃条件下,30~40 d生根,当幼根由白变为黄褐色时开始移苗栽植。嫩枝扦插在7—8月进行,选当年生的粗壮枝条,剪成15 cm左右长的插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内,并适当遮荫,保持湿润,50 d左右生根。若插前用500 μg/g吲哚丁酸快速处理插穗,可使扦插生根率达80%以上。扦插成活后,第2年春季移植。
1.3嫁接繁殖
1.3.1芽接法。芽接可于7—8月进行,嫁接所用砧木一般为女贞、水蜡、流苏、紫丁香等。女贞砧木容易萌芽,应随时剪除,否则数年后仍为女贞而非紫丁香。接穗要选用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饱满叶芽,砧木选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实生苗。嫁接时,接穗上的叶片要剪掉,只留叶柄,然后在芽的上方1 cm处横切1刀,再从芽的下方1.0~1.5 cm处向上平削,将皮层内的木质部剥掉。在砧木距地面5~10 cm处横切1刀,再从切口中间向下切长3 cm左右的立刀,使之呈“T”字形,然后轻轻地把皮剥开,将接穗插入“T”字口内,接穗与砧木要紧密对合,最后用塑料薄膜条捆绑即可。芽接后2~3周,如果接穗上的叶柄自然脱落,说明芽已成活,这时可解除塑料条。
1.3.2枝接法。一般在早春萌动前进行,接穗长度为8~10 cm,带2对芽节,将接穗下部两边削成斜面。砧木选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实生苗,在离地面5~10 cm处切掉顶部,再从砧木的断面上垂直向下劈开1条缝,然后将接穗插入。接穗的斜面与砧木要紧密吻合,用塑料条捆绑好。为防止嫁接刀口处失水过多,可用湿润的土埋上,待接穗上的芽萌动后,去掉覆土。也可于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 cm,第2年萌动前需在枝干离地面30~40 cm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3]。
1.3.3靠接法。将紫丁香接穗与砧木,各削1个相同大小的接口,将两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当刀口产生愈伤组织后,将砧木从接口上方1 cm处将顶枝剪掉,将接穗从接口下方1 cm处剪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植株。
1.4压条繁殖
以2月进行最好。将根际萌蘖条压入土中,若枝条太粗,可刻伤后再压。压后保持土壤湿润,2~3个月可生根,当年秋季即可隔离母株,另行栽植。
1.5分株繁殖
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将植株根际的萌蘖苗带根掘出,另行栽植,或将整墩植株掘出分丛栽植。秋季分株需先假植,于翌年春季移栽。栽前对地上枝条进行适当修剪。
2栽培技术
2.1移栽
紫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栽植时需带上土坨,并适当剪去部分枝条。栽植三至四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 cm处截干,翌年即可开花。株距2~3 m,可根据配置要求进行调整。栽植时多选二至三年生苗,栽植穴直径70~80 cm、深50~60 cm。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1 kg、骨粉100~600 g,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基肥上面再盖1层土,然后放苗填土。
2.2水肥管理
紫丁香对肥料要求不高,切忌施肥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从而影响花芽形成,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株施磷、钾肥不超过75 g、氮肥25 g。若施用厩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并与土壤均匀混拌,株施500 g左右。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1次腐熟的堆肥,可补足土壤中的养分。栽后灌足水,以后每隔10 d浇1次水,连续浇3~5次。每次浇水后都要松土保墒,以利提高土温,促进新根迅速长出。以后每年春季,芽萌动、开花前后需各浇1次透水,浇后立即中耕保墒。华北地区4—6月是紫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时,要注意排水防涝,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冻水[4]。
2.3修剪
紫丁香的修剪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枯枝及病枝,保留好更新枝。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2个芽剪掉,同时疏除部分内膛过密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树形美观,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可把病虫枝、枯枝、纤细枝剪去,并对交叉枝、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进行适当短截,使枝条分布匀称,保持树冠圆整,以利翌年生长和开花。
2.4病虫害防治
紫丁香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等,可在发病前喷1~2次波尔多液,在灌丛下撒漂白粉或硫磺粉100 g。紫丁香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用4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 000倍液防治。
3参考文献
[1] 张姝媛,郭金丽,秦永生,等.华北紫丁香花芽分化期营养物质与核酸含量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8,23(4):179-183.
[2] 张霞,马文海.紫丁香在北方干旱区的繁殖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2010(3):41-42.
[3] 兰玉英.紫丁香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89.
[4] 王剑锋,宋辉军.紫丁香栽植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2007(12):57.